浅谈插嘴“插嘴”让学生思维“飞”起来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6149 浏览:192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片段
之前,我曾执教的一年级《5以内加减法》一课,有4位老师前来听课。临近本节课的尾声,我就利用听课教师的这一资源条件展开教学,当即就请他们站起来
与我[戴眼镜的青年女教师] 配合一下,同时让全班学生起立并仔细观察,让学生从中找出得数是5的加法算式。
话音刚落,学生便自发开始了激烈的讨论,不一会儿,许多学生纷纷举手。
生1:2+3=5
老师随即板书了生1的算法,并让他说说“2和3”各指谁。
生1:“2”指的是男教师,“3”指的是女老师。(这一性别特征比较明显)
师:(给予充分的肯定)谁还有与他不同的想法吗?
生2:2+3=5。“2”是老教师,“3”是青年教师。
生3:3+2=5。“3”是戴眼镜的老师,“2”是没戴眼镜的老师。
生4:3+2=5。“3”是穿校服的老师,“2”是没穿校服的老师。
师:同学们真棒,观察得这么仔细啊!想到了这么多的好方法。根据这几位老师的年龄、性别、服饰等外貌特征,谁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话音未落,坐在前排的小女孩立即跑到讲台前,拽着我的衣角(想叫我提问),我尊重了她,让她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5:4+1=5。“4”是客人老师,“1”是我们自己的老师。
师:当时我真的很激动,按捺不住自己喜悦的心情,当即就在小女孩的额头上轻轻地亲了一下,并给予表扬。
生6: 1+4=5,“1”是我们班的孙老师,“4”是客人老师呀!
师给予了肯定,并结合生活实际,在生活中要先尊重客人,再想到主人。
生7:1+4=5。“1”是扎辫子的老师,“4”是没扎辫子的老师。
生8:3+2=5……
问题剖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这个片段中,我借助“插嘴”,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推波助澜,让学生“插嘴”成为学习的资源,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制高点。首先,利用插嘴生发课堂资源。学生的一个回答、一个提示,可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让教师准确把握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置学生于一个“真实的学习情景”之中。其次,巧用插嘴拓展思维空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插嘴”是思维反应敏捷,不拘常规的表现,有创造性的“插嘴”应该得到鼓励和表扬。及时把握“插嘴”使它自然而然变成难得的课程资源,并产生积极的互动,在教学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的教学中不是缺乏课程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的眼睛。对于那些在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和常规课堂内突然出现的有效课程资源,尤其需要积极对待,及时抓住。第三,善用插嘴构建灵动课堂。新课标在“情感态度”中强调: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乐于探索,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面对学生的“插嘴”,不仅要积极对待,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还要经常激励学生,为学生喝彩,这样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产生积极、主动、冲击式的学习。“插嘴”是学生生活经验不断积累,思维反应敏捷,情不自禁的一种表现,是一种无形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这一无形资源,恰当引导,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活动服务。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扬,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的见解,多向交流,为学生创造生动、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使每位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成功。这样长期坚持,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加生动和富有吸引力,而且有利于形成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心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产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自信,为后续学习乃至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我觉得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的“插嘴”现象是合情合理、无可厚非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