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生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调查与

更新时间:2024-04-05 点赞:13946 浏览:5878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农村的基础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广大农村学生的素质养成。语文教学作为重要的工具和人文学科,又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素质高低。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笔者了解到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却存在着阅读资源匮乏,学生阅读量小,阅读面窄,阅读形式单一,阅读兴趣不浓厚,教师不会正确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语文教学的提高。笔者在个人教育的实践中分析总结,认为有如下对策可改善农村小学课外阅读的现状: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二、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五、走“师生共读整本书”之路。只有学生会读书,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在总目标中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体现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可是,笔者了解到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中却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对我校学生进行了调查,课外阅读现状如下:

1、83.2%学生的业余时间以看电视、玩乐为主,课外阅读的时间很少。

2、53.3%的家长担心课外阅读影响孩子的成绩,总是阻拦孩子进行课外阅读。

3、57.8%的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小学生课外阅读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

4、小学生喜欢童话、寓言类、漫画类的图书,阅读名著或科普类、小说类图书的学生较少。

5、作文类图书比例较高,课外阅读的真正作用无法发挥。

6、小学生阅读的图书来源较狭窄,基本上是自己买或同学互换,学校图书室利用率低。

7、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待培养,合理的阅读方法有待提高。

同时,我对我校小学语文教师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1、为了自己的教学成绩不支持课外阅读还占有一定比例。

2、家长不理解,教师不愿自寻烦恼,自找麻烦。

3、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课内阅读,至于课外阅读更是无从谈起。

4、知识匮乏,能力不足。

针对农村小学生阅读的现状,笔者在个人教育的实践中分析总结,认为有如下对策可改善现状,逐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步改变农村小学的阅读现状。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是至关重要的。在开展课外阅读实践的指导中,我们应该首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先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那么怎样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呢?首先是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功用,提高图书室的利用率。我校图书室藏书1000多册,但几乎不对学生开放,利用率极低,可以在规定时间内以班级为单位借阅,提高图书利用率。其次是设立班级图书角。在调查中发现,有些学生买不起书,有些学生觉得书难借,针对此情况,可以提倡学生积攒废品换作班费来购买图书,或鼓励他们将自己的书拿出来放到图书角,教师把家里的书也拿到班里,同学之间互相轮流借阅,实现图书资源共享。还有就是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学生的课外阅读多在家里进行,因此,开展课外阅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在开展课外阅读前,老师通过家访,开家长会协商,让家长舍得花钱买书给孩子,舍得花时间让孩子参与课外阅读实践,甚至个别家长能够进行亲子共读,共同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自觉地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在阅读中品尝读书的兴趣,明白读书的意义,真正发挥课外阅读的效用。

(一)榜样的激励

榜样能使学生产生看齐的心理,教师的课外阅读示范对学生是种无声的的教育和引导。在教学空余,教师也要多读书,特别是读孩子们喜爱的书,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态,了解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与学生开展阅读讨论,参与到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中。

(二)推荐有趣的读物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从量到质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小学生正处在纯真的年代,读什么样的书和怎样读书,对孩子的成长影响巨大。学生的阅读调查分析表明,小学生多数喜欢教辅类图书或故事类读物,阅读面不够广泛,因此,要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广泛阅读,从而扩大学生阅读面,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例如(1)结合教材内容,推荐读物。如学习了《鲁滨孙漂流记》,引导学生阅读笛福原著《鲁滨孙漂流记》;学习了《草船借箭》,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习了《小抄写员》引导学生阅读《爱的教育》;学习了《景阳冈》引导学生阅读《水浒传》;学习了《少年闰土》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故乡》…… 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2)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推荐读物。小学生喜欢趣味性的故事书,就推荐《宝葫芦的秘密》、《三毛流浪记》、《伊索寓言》、《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等书给他们,让他们感受书中的道理,人物的机智、勇敢和语言的妙趣横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开展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 ,如开展故事大王比赛、诗王竞赛、成语接龙赛、诗歌朗诵会等一系列读书竞赛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舞台,让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阅读成果,以此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

(四)展示成果,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渴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可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读书卡,有极富真情的读书感悟……并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要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果农村小学的学生有书可看,就应解决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的问题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很重要,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注重积累基础知识的习惯。这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识字量和对词语的理解,就谈不上阅读,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不背诵一定量的名篇佳作,也激发不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诵读的习惯。诵读即反复阅读,自然成诵,多读儿歌、童谣和抒情性诗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有助于积累材料,培养语感, 品味语言,能起到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培养圈、点、批注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时,边读边在文章中圈点加注,圈点你最感兴趣、最喜欢之处,不理解之处,加注你的见解与心得。在阅读过程中,还可以写一些读后感,摘抄优美词句 ,从而提高自身阅读能力。
(四)培养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习惯。阅读是一个人从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人们的进步往往是在释疑的过程中获得的。质疑是释疑前提,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采取各种不同形式得到解决,是进行探究性释疑阅读的关键。
(五)树立大阅读观,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积累,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摘自:学士论文www.618jyw.com
因此,平时就应该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名言警句和精彩片段,以及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将材料储于大脑,以便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六)培养勤于自学、虚心求教,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主要靠自学来完成,在自学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疑问,就要向别人求教,还要熟练地查阅工具书。
(七)培养合理安排和利用时间,善于制定读书计划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学习及生活实际,合理地安排阅读时间,制定阅读计划。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坚持的时间越长,习惯的力量越强。正像著名教育家曼思所说:“习惯仿佛是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线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只有好的阅读习惯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把金钥匙。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阅读方式多样化,如朗读、诵读、精度、略读、浏览等,要根据文章的内容选择阅读方法;二是边读边思;三是合作中阅读,读后与别人交流讨论;四是有选择地阅读,读一些健康向上的有益书籍,自觉抵制那些低级趣味、庸俗的对身心健康不利的读物;五是在实践中阅读,把从课外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如在习作、黑板报、文艺活动中等,不断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的方法很多,只有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在阅读中汲取营养,才能提高农村小学阅读的品位和趣味,才能真正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乐事。

五、走“师生共读整本书”之路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从目前的阅读状况来看,除了教材中的课文阅读得到保障,教师指导下的语文性、文学性的阅读基本属于放任自流的状态,学生的阅读缺乏指导,尤其是整本书的阅读指导在语文教育体系中缺乏应有的地位。
如何为学生与好书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如何把坐在电视机前看肥皂剧的学生吸引到书桌前?如何带领学生读整本书,使每一个学生即使是家庭环境最差的,也能基本完成小学阶段150万字的阅读量?应该说,解决农村儿童“阅读洼地”的手段不止一种,但开展“师生共读整本书”活动,无疑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一)创设最好的阅读环境。阅读需要时间和环境。所谓“课外阅读”,除了“课余以外”还有“课本之外”的意思。把课外阅读完全寄托在学生回家以后的自觉阅读上,是无法保证的。不得不承认,学校是唯一能够使学生安静阅读的理想场所。在农村,90%以上学生的家人是没有阅读习惯的。声、声以及电视、电脑等因素的影响,学生要平心静气地面对纸质阅读,需要很大的定力,一般学生往往做不到。
而在教室里就不一样了。“你读,他读,我也读”是一种氛围,尤其是老师在教室里的示范阅读,更有强大的磁力。当学生看到老师手里和他手里读着一样的书的时候,心理上的暗示与接近,会让他读起来更带劲。共读的氛围,是阅读兴趣的最好的催产素。大家还会你追我赶,比着谁读得快。
(二)让阅读成为一种仪式。什么是仪式?仪式是在指定场合举行的、具有专门程序、规范化的活动。师生共读整本书,也要像仪式一样,有指定的场合(教室)、有固定的时间、而且需要规范化。比如在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进行整班共读,在这个时间段里,默词语、背课文、做练习等语文活动,都需要让步。学生知道,这个时间就是大家一起读书。长此以往,就成了一种仪式,成了像星期一集体晨会必须要升旗一样的行为。这种仪式的最后目的是让读书成为习惯,成为像呼吸一样自由的事情。
要改善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要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就不但要保证学生有书可读,而且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质量提高了,整个学校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对学生而言,具备较高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自身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ISBN 7-303-05875-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
赵令德,陈艳.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
[3]张学青.点亮阅读之灯[J].人民教育,2009(9).
(作者单位:河南省博爱县月山中心校七方学校,河南 博爱县 454450 )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