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划分集合概念动态划分

更新时间:2024-03-01 点赞:13225 浏览:575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集合概念的辨识是逻辑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很多教材在静态划分的基础上就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划分都提到了语境划分,但都只是一笔带过,缺乏深入的剖析,所以导致人们在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认识上仍然存在模糊和困惑。本文从思维的实际出发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提出了动态划分的方法。
【关键词】集合 非集合 动态划分
许多现行的逻辑学教材在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所下的定义基本上大同小异。如:何向东于1999年编撰的《逻辑学教程》:“集合词项是指称群体的词项,其外延是以群体(集合)作为元素的集合,或者说,是集合的集合。非集合词项是指称群体中任何个体的词项,其外延是这些个体构成的集合。”张学立于2007年主编的《大学逻辑》第二版:“集合概念就是以事物的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非集合概念就是以非集合体为反映对象的概念。”等等。综合这些定义,我们紧紧抓住了一个要点,就是一个语词指号。如果它表达的概念反映的是一个群体,一个集合体,那么它就是集合概念,反之,则不是。这样的归类是一种静态的、纯逻辑的归类,在实际思维过程中确实有一部分概念很稳定,始终以集合概念的身份出现。如:森林、书籍、词汇、羊群、夫妻、班级、足球队、人类、中华民族、八国联军、太阳系、夏威夷群岛、鲁迅全集等,太多,无法一一转述。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森林、书籍、词汇、羊群、夫妻、班级、足球队、人类、中华民族、八国联军、太阳系、夏威夷群岛、鲁迅全集”中前七个是普遍集合概念,后六个是单独集合概念。因为森林可分为不同地域或不同用途的森林,书籍有各种语言的或不同民族的书籍等等。而人类、中华民族、八国联军、太阳系、夏威夷群岛、鲁迅全集等对象却是独一无二的。不论是单独集合概念还是普遍集合概念,诸如此类的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在任何语境下都是集合体,这是它们质的规定性。这一点决定了它们不会随着语境的变化在集合与非集合之间出现转换。现在给出下列语境:

1. 世界上著名的群岛有阿留申群岛、夏威夷群岛、马六甲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

2. 根据森林的不同效益可以将森林分为五类: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其他特殊用途林。

3. 书籍可以分为中文书籍、英文书籍、阿拉伯文书籍等。

在这些具体语境中划横线的概念“群岛、森林、书籍”作为划分母项划分出各自的子项“阿留申群岛、防护林、中文书籍”等。但不论是母项还是子项,它们反映的对象始终是集合体,所以都是集合概念,与语境无关。
与之不同的另一个现象是同一个语词指号在不同的语境下呈现出表达上集合意义与非集合意义的二重性。原因有两个,一是现代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较普遍,由此我们在对概念作静态归类时会遇到一些麻烦。如:伯乐,它既是单独概念又是普遍概念。这就要结合它所处的具体语境,然后才能辨识它。二是语境表达的微妙,如:人、书等,从静态的角度看,它们是普遍非集合概念,一旦进入使用状态后也就是进入语境后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如:1. 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2. 李白是人。3. 书是知识的海洋。4. 鲁迅的作品是一天读不完的,《祝福》是鲁迅的作品,所以《祝福》是一天读不完的。很难想象我们可以脱离语境去讨论以上划横线的概念的归类。
据此我们认识到语境在概念分类尤其是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归类上的决定意义,这是逻辑学不能回避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然目前很多教材在静态划分的基础上就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划分都提到了语境划分,但都只是一笔带过,缺乏深入的剖析,所以二者划分的混乱仍然存在,导致人们在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认识上继续模糊和困惑。
语境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内部语境即一定的言语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外部语境指存在于言语片断之外的语言的社会环境,如特定的时间 、空间、背景,以及说话双方已经共同具备的知识、经验等。就语词指号而言,相同的语词指号具体表达一个怎样的概念,必须从语境实际出发去确定。如:

1. 鲁迅的作品是一天读不完的,《祝福》是鲁迅的作品,所以《祝福》是一天读不完的。

2. 鲁迅的作品不是科幻作品。

很显然例1中的两个“鲁迅的作品” 所表达的不是同一个概念,因为前者反映的是综合的一个整体,即集合体的“一天读不完”这一特有属性。所以是集合概念。构成该集合体的个体分子不必然具有这个属性。后者“鲁迅的作品”其语义指向是《祝福》这一单部作品,构不成集合,当然就是非集合概念。此处将二者不加区别,所以才得出了一个错误的结论“《祝福》是一天读不完的。”可见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的归类在大多数情况下并非纯逻辑的绝对静止的划分,而是具有很灵活的动态特征。在二者的区分上不但要考察其所反映的对象是否是集合体,更应要考察同一个语词指号是否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呈现表达上集合意义与非集合意义的二重性。唯有如此,才能对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作出正确的归类,也才符合逻辑学同一律所要求的思想表达的确定性。动态划分具体操作方法,归纳如下:
一、一个语词指号表达的是否为集合概念,最关键的原则是看在它出现的语境中,它所表达的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是集合体,是否反映集合体的某种特殊属性。是则为集合概念,不是,则为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反映的是集合体。如:森林、中华民族等,它们可以由许多同类个体分子组合而成,也可以由许多个同类集合体组合而成。一颗颗的树组合成森林,森林就是由个体分子构成。一个个的民族如“汉族”“苗族’等集合起来成为“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就是由集合体构成的集合概念。集合概念与构成集合概念的个体分子或个体集合之间内涵不一样,所具有的属性也不一样。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集合体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构成 该集合体的个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体分子不必然具有。发“中国女子排球队”具有的性质“五连冠”,构成它的个体分子,即它的队员并不具有此属性。反之,个体分子具有的属性,集合体也不一定具有。集合概念与构成它的个体分子之间在外延上只呈现出一种关系 , 即全异关系,如“森林”和“树” 、“中华民族”与“汉族”。(“中华民族”作为单独集合概念它不可能存在有种概念,所以它与“汉族”只能是全异关系,而不会是属种关系)。
二、从集合概念与构成它的个体分子外延上的关系去辨识集合概念。集合概念与构成它的个体分子之间不属于划分,所以在外延上二者的关系只能是全异关系。相当于分解中整体与构成部分之间的全异关系。不同于类与子类的关系。普遍概念作为类概念,与类中的子类或分子之间是属种关系。如:“国家”和“东方国家”,它们是类与子类的关系。二者根本属性相一致。而“国家”和“中国”是类与分子的关系,二者根本属性也相一致。“事物的类是由分子组成的,属于这个类的每一个分子都必然具有该类的属性。”
再看以下例子:

1. 鲁迅的作品是一天读不完的。

2. 鲁迅的作品不是科幻作品。

4. 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

5. 留守儿童是因父母外出工作而留在农村的孩子。

6. 解放军是人民的子弟兵。

7. 这四个壮汉在蒙头大睡。

8. 这四个壮汉正在用力抬起这块大石头。
结合刚才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4、6、8四例中划横线的概念均是集合概念,因为构成这些集合体的个体分子并不具有集合体的属性。而

2、5、7三例中横线的概念作为普遍概念,它们具有的属性,个体分子同样具有。

【参考文献】
何向东.逻辑学教程[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张学立.大学逻辑[M].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3]吴家国.普通逻辑[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