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信息技术用信息技术点燃学生革新情感

更新时间:2024-04-02 点赞:34329 浏览:15757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课程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 点燃 创新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新课标呼唤人文的精神教育,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充满与崇高人性的对话。运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和非物质化信息手段诱发并点燃学生的创新情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帮助他们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使他们一起感受课堂中的涌动与成长。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引发阅读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就有多丰富。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只需教师稍加引导,课堂上的朗读情趣就能如决堤之水喷涌而出。如,在教学《坐井观天》一课时,我首先用DV播放自编的一首儿歌引入:“一只小青蛙,整天呆在井里,把天比作井口大,你想知道为什么?请跟老师一起来朗读。”然后和学生朗读课文,源于:论文的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孩子们兴趣盎然,主动地进入阅读中。

二、触摸到位,引发心动

心理研究证明:思维能力是智力与能力的核心,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因此,平时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先看实物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搭石》一课中要求对具体“美”和心灵“美”的感受,对于刚踏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难以理解。我是这样尝试的:在课件中设计一个操作环节,让学生利用鼠标自己亲自来搭一次石,全班同学兴奋不已。在动手操作中学生触动了自己的内心深处,体会到美的延伸,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看得见的具体“美”和看不见的心灵 “美”都得到了感受。教师情境的创设是提高课堂教学频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创设各种各样的教学情境,将课堂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交融,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巧用肢体信息调动学生的情感

一位心理学家曾指出:“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甚至还可以表达出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要恰当运用肢体语言为教学服务,这样可以沟通师生情感,增进课堂和谐,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情绪,提高学习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我教《长城》一课时,先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祖国大地上的名胜古迹,学生们兴趣很高。随即我热情洋溢地告诉他们,我亲眼看到许许多多的外国朋友,成群结队不远万里来到我们的长城上。站在长城上会想起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丰富的民族自豪感充溢着我的心头。连我自己也感觉到语调是那样激动,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带着对长城的向往进入课文情境,积极主动地学习课文。

四、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情感

课堂本是启迪心智、放飞心灵、陶冶性情、提升精神的处所,因而学生应该在老师的辅助下自主地学习。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一旦有了自觉性,学生就会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得心应手了。如教学五年级的《草船借箭》之前,我让学生搜集资料,利用道具(家里有电脑的学生用电脑)制作草船借箭的面积图,把二十条船连接起来,一字摆开。做完发到我们班的Q群里。课堂上让学生亲自移动鼠标,结合课文的描写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样学生自我发挥,他们的心智得到启迪,放飞了梦想,心灵、性情得到了熏陶,本是课文的难点学生也迎面而解。

五、课堂放手让学生主宰

生命哲学家曾经说过“既是人,就会有生命欲,自然就会有蓬勃的生命流。”是啊,如果在我们语文课上,学生的眼睛闪着求知的光彩,学生的思维如闪电般敏捷,那么,这股生命流就不怕蓬勃不起来。

(一)书,我自己读

读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作教师的要力求成为亲切而睿智的点化者、组织者,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去体味、去感悟,在充足的时间里,以读激趣,以读显形,以读启智,以读育人。

(二)问,我自己提

学贵有疑,读而能问,这既是学生认识的突破,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进而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在自己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这样,学生的小脑袋就会产生诸多千奇百怪的想法。也许他们的想法是非常荒谬可笑的,也许他们的想法是肤浅幼稚的,但是,提出来就是学会思考,敢于提出来,勇气可嘉。

(三)话,我自己说

一节课40分钟,老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材料,创设说话的氛围,充分赋予学生说的权力,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也只有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在表达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总之,教育是门艺术,永远没有明确的答案、永恒的标准,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没有句号,只有逗号。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身边可用的信息技术,大胆地实践,不断地总结,在总结中追求更大的创新,就可以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参考文献】
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卢家宏.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戴相龙,李彦福主编. 聚焦课堂教学,2007.
聂冰. 多媒体技术教育. 中国教育学会出版,2010.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