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语文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策略

更新时间:2024-03-15 点赞:6927 浏览:230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各种措施的具体实施和教师所在学校以及学生特点等因素息息相关。笔者仅就培养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过程中的普遍方法和主要注意点进行阐释。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与自学思维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自学意识和自学思维习惯的培养与其他各项能力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能力培养目标的内容,并占据着重要位置。

(一)语文自学意识

语文自学意识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是个体对于语文这一特定对象比较持久的肯定的内在反应倾向,是语文自学能力结构中动力性的心理因素。学生只有具备了语文自学的意识才能产生顽强的内驱力,从而促进和保障语文自学能力的发展。对于这种自学意识的培养,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提升学生自学认识水平

这里我们借鉴魏书生老师的经验,老师少讲甚至不去讲抽象的大道理,而是将自学能力的源于:毕业设计论文模板www.618jyw.com
重要性外化为可见或者可感的形式,如提供名人自学榜样、挖掘同年级或班级内自学事例。如此,让学生感到语文自学能力不是空谈,而是确确实实存在,并且是可以从自身实现的。

2.教师的引导作用

六年级学生的自学心理状态不是完全稳定的,因而在学生自学能力获取过程中需要教师参与。学生对于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积极地对其进行学习乃至研究,从而使学习效果得以提升。因此,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对其兴趣所在应当给予鼓励,对于学生对本科目兴趣不大的问题,应当引导其发现乐趣,最终实现学生的自学局面。

3.意识的升华——产生“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而,对于学习的兴趣可以看做是自学意识的升华,即学生不仅看到了自学的重要性,而且在实践自学的过程中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状态。具体到六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新引趣”,扩充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以美激趣”,感知体会美的意境;“以疑促趣”,紧抓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探索。

(二)自学思维习惯

如果说自学意识是自学能力培养的第一块阵地,那么关于自学思维习惯的培养就可以看作是对这块阵地的巩固。通过培养自学思维习惯可以初步形成学生对于自学的习惯,固化自学意识培养成果。笔者认为六年级语文自学思维习惯的培养应当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

1.内部驱动力

自学思维应当是一种质疑和创新结合的思维,它的培养不能单纯架在传统的“老师讲什么,学生做什么”的模式上。发现问题并力图去解决问题,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感体验,这应当是目前最为有效的自学思维运行机制。因而,应当引导学生勤于动手,乐于动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外部驱动力

针对六年级学生自制力的发展状况,我们在培养其语文自学能力的同时还应当重视外部力量的影响。笔者通过探究比对,建立了“自学联系化”的外部激励发展机制,即通过建立自学小组等形式,将学生的个体自学行为纳入集体自学行为中,学生间互相学习交流、互相监督提醒。这种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因自制力欠缺而懈怠自学能力培养的弊端,同时使学生之间通过交流比对随时调整自我培养方案。操作示意图如下:

二、培养学生自学操作方法

要想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那么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必要的。倘若学习方法科学得当,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践过程中就因学习方法失当导致学生成绩低下或者停滞不前的情况屡见不鲜。同样,学习方法的得当与否与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成败是息息相关的。
观察语文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得出语文自学能力培养应当融入实现教学目标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这是其性质决定的,因为自学能力是一种培养目标。但是如何将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纳入日常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分析、整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六年级学生的培养目标,主要从阅读、写作两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技法训练,使学生熟练自学技能的使用并依据自身特点实现自学手段的特色化,最终达到我们培养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目的。

(一)阅读自学能力的范例化培养

想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首先要“举一”,反映到本课题中就是要向学生展示一个典型、可行的阅读自学程式。这个程式的确定应当既包含对于识字、阅读等基础目标能力的培养,又要包含阅读中理解力、思考力等高级能力的培养。
对于六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方面自学能力培养,我在考察和比对现行的诸多方法后,整理和修订出了阅读“四步法”:一读二划三想四表达。读,要扫清文字障碍,大体了解文章脉络;划,划分段落分析意义层次,重点语段标注;想,围绕问题,展开对文本的深入理解,结合自我体验形成新的认识甚至提出质疑;表达,通过书面表现或者言语讨论,实现学生间的交流,同时教师基于学生的表达进行评价和指导。
我的阅读“四步法”兼顾了语言与思维的训练,包含了思考与表达的结合,实现了生生与师生间的沟通。课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实践,激发学生主体主动性,使学生充分阅读、思考、表达,在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审美及思想教育水平的提高。当学生真正掌握了阅读“四步法”,那么他们就可以基本明确自学应当学什么,不会出现以往自习中茫然无措的情景。在自学实践中,学生可以再行修正阅读自学方式,为自己“量身”自学方法的目的,这是符合建构主义理论的,即“知识是学习者在试图理解其经验的意义时构建出来的”。

(二)作文自学能力的开放式培养

作文水平反映了学生对于祖国文字的理解能力,同时体现着学生对文字的驾驭能力以及学生思想的发展状况。在我国语文教育过程中,作文是被单列出来作为一个板块进行教学的,但这个板块是令学生乃至教师头疼的地方。学生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参差不齐,这个特点外化到数据上就是语文成绩的差距甚至两极分化。面对这种局面更多的教师是把问题笼统地归结于学生基础薄弱,并大力推广模式化作文,让学生背诵诸多作文模板。这种做法无疑将语文作文教学置于恶性循环之中,学生写得假,教师读着乏,终于使作文成为学生厌,教师烦的“毒瘤”。
笔者依据教育界近年来倡导解放学生,实施快乐作文、成功作文的号召,试拟了一套“参与式”作文法,即使写作主体真正参与到作文中,使作文承载写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该方法首先着眼于学生口语与书面语的结合,将学生日常的话语转化为文字,通过日志等各种自由的形式降低学生作文门槛。其次,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使学生评说作文的优劣、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在培养作文鉴赏力的同时促进作文整体思维的构建。再者,先说后写,说写结合,促进两种能力的协调发展。需要提出的是这里的“说”是包含了学生思考之后的口语表达。教师要鼓励学生或“自言自语”,或彼此交流,或小组探究,最终说出思想,形成条理,下笔成文,一气呵成。
以上作文方面的自学能力培养方式中,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产生的一系列自主活动,在这种自主活动中学生的感悟力、思维力都会得到提升,学生可以自主地去挖掘适合自身的写作乐趣,聆听自然,感受生活,审视社会。同时,提升写作水平的方式上也将从传统的完全接受式转变为独自评判、不受束缚的状态,这也正是我们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题中之意。
(责编 张亚欣)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