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作业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05 点赞:5678 浏览:205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复习与巩固,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然而长期以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过分地依赖教材,只是单纯地以记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为中心来进行布置,完全忽视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忽视学生对数学兴趣的激发与培养。这种题海性质的作业只会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久而久之,对数学失去学习的,作业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作业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对于作业环节的设计要予以高度重视,要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究性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作业,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使学生课堂所学得到巩固,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充分发挥作业的功用。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浅谈如下几点。

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兴趣

布鲁纳提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作业的完成同样很重要。作业布置得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时,就会引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来完成。相反如果学生对作业不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懒于完成,怠于完成。小学数学具有相对的抽象性,由数字、字母与一些符号组成,这些在天性活泼、生性好动的小学生眼中非常抽象、枯燥。如果我们只是按照传统的形式进行布置,让学生写几遍数字,做一些计算题、应用题,会让学生觉得作业枯燥无味,会产生消极情绪,并会把这种情绪带到新知的学习上来,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与完成作业的,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与被动完成作业的局面,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因此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充满趣味性的作业,将作业与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联系起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动机,从而以最佳的状态来完成作业。如在学习了加减法后,我们通常会布置一些计算题来巩固学生所学,但简单的计算会让学生倍感枯燥。因而我设计了趣味性作业,如将各题置于某种图案的各个点上,让学生计算这些题目,将其结果从小到大依次连接。如果学生计算准确连接后就会出现这个图案,如果一道题目出错,就无法出现正确的图案。这样的作业集枯燥的计算与优美的图案于一体,更具趣味性,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

二、设计层次性作业,体现个性差异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受主观因素与客观条件的影响,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在基础知识、接受水平等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教师无视学生的差异,布置一样的作业,就会出现优生吃不饱,中差生吃不透的现象。素质教育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参与、全面发展。这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要正视学生的差异,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于作业的设计也是如此。我们不能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层作业,体现学生间的个性差异,让学生完成基于自身基础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能够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我将作业设计成必做题、选做题与提高题。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完成,选做题要求中优生完成,而提高题则要求基础好、能力强的优等生完成。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基于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题目来完成。这样的作业布置既可以激起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全体学生真正爱上数学学习,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设计实用性作业,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数学与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小学数学课程改革提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上非常重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们在作业的设计上也要充分体现出与生活的联系,要设计富有生活气息、贴近生活、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作业。这样既可以增强作业的生活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亲切性,化解数学作业的枯燥性与抽象性,同时可以让学生运用课堂所学来解决生活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用性。如在学习了小数的相关知识后,我让学生走进超市来调查各种食品的,在调查完后让学生汇报给家长,并帮助家长计算所买商品的总。这样的作业包括小数的读、写法与各种计算。如果我们只是单纯地让学生完成,学生会觉得枯燥,但是将作业寓于生活情景中,设计成实用性作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好数学可以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学生对于这样的作业兴趣盎然,参与热情非常高,积极地完成了作业。

四、设计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学生只有在科学中探究,才能发现知识的本源,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探究使学生既掌握结果,又享受过程,使学生在过程中知识得以巩固、技能得以强化、能力得以培养。长期以来,作业陷入了巩固知识、强化解题技能的机械重复的误区,这样封闭性的作业制约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培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这就是学生虽经过了多次训练,但仍在同一类型的题目上出错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作业,使学生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与发现更多的问题,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从而达到使学生触类旁通,由探究一道题到掌握一类题的解法的效果。
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后,我让学生亲自动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与材料,依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来自行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这样的活动更具探究性,给予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与探究空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学习潜能得以深入挖掘。学生的作品多种多样富有创造性,有剪纸、有图案、有模型……学生的这些作品中都运用到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这样的作业不仅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与创造性思维。
总之,我们不能让作业成为数学学习的终点,而是要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新起点。在作业的设计中,我们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作业成为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成为教师评价与检测的重要手段,使作业成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阵地。
(责编 高伟)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