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变质以生为先,“变形”需先“变质”

更新时间:2024-02-19 点赞:11782 浏览:4673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堂转型风中,各个学校多热衷于搬用转型成功学校的“框架”结构,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课堂转型模式,但实际上只是转变了形式,而与整个教学理念步调不一致,从而产生了很多问题,甚至违背了“以生为本”这一基本理念。因此,我们需谨慎对待转型,循序渐进,一切从学生出发。
关键词:形 质 以生为本
在一片纷乱繁忙的课堂转型景象中,一线教师被推着往前走。课堂转型会议一次次的召开,外出学习也在进行着,教师心中有期盼,有触动,更有迷茫。课堂转型是要转成什么样的型?简单点回答,就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成为引导者、组织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在课堂中不再只是倾听者,而是参与者。而且,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为目标。那么,在现实中,我们做到了吗?
在课堂改革的呼喊声中,在轰轰烈烈的尝试教学浪潮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的“框架”,开始束缚着教师,束缚着课堂,甚至束缚着学生。

一、课堂转型存在的问题

1.要改革,先排座

我们可以看到,如今一旦开始推行教学改革,教师首先做的就是把学生分成四人、六人或者七八人一组的小组,并让学生面对面坐着,美其名曰有利于学生进行讨论、小组交流和相互学习。但现实上却是,上课的时候学生聊天的多了,听讲的少了;做作业的时候抄袭的多了,自主思考的少了;转向黑板的时候脖子酸痛的多了,记笔记的少了。很多班级在坚持了不多久后,还是回归了传统的坐法。要进行课堂转型是否一定要这样坐呢?教师为何坚持不下去了呢?

2.要转型,就少讲

传统课堂中很多时候是教师一讲到底,这固然是有弊端的,于是,我们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那便是教师少讲,少讲到一节课45分钟,只讲10分钟,甚至7分钟。这对教师深入研究文本、掌控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或许30分钟的讲解内容必须浓缩到10分钟,而这10分钟对于传统的语文课堂来说,只是一个背景讲述、一个小故事或者一点拓展延伸的时间。讲只有10分钟,这要求教师将讲授的内容“瘦身”,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发挥,从而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我们是否一定要拘泥于这10分钟呢?有时,或许学生在听讲中获取的知识更多,或许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许学生更愿意听而不是不知所谓的交流。

3.要热闹,先讨论

在课堂转型中,讨论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即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讨论。但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者有之,借机吵闹聊天者有之,不知从何讨论的情况有之,内向者一言不发的情况有之,无所谓态度者有之。讨论是一个意见交流的过程,可是讨论的效果往往一般,看似热闹,却经常在浪费时间。

4.要做主,爬黑板

教学课改中反复提及要体现学生的主人翁地位。那么如何体现呢?具体来说,主要是讨论和展示这两个途径。做展示时,教师常常会让学生在组内选出一个代表到黑板上来作板演。这时,学困生是被忽略的一个群体,他们只会作为旁观者,“冷冷”地看着优秀生们的“表演”。然而,我们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这所谓的展示看似是在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仍然没有走出传统观教学的弊端。
以上四点是很多学校开始课堂转型所改变的“形”,一个“框架”,然后教师按部就班,迷茫地在框架内打转。因为“形”已变,“质”未变,教师一贯以来的教学模式仍在原地踏步,导致课堂转型无法继续。课堂转型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先有教师角色的改变进而更好地推行课改的过程,而瞬间改变“外在”,而不够注重“内里”的转变,必然引起教师的迷茫无措。

二、需要注意的问题

1.转型不仅仅是“转头”

转型一定要“转头”吗?座位的排列是为了适应课堂模式的转变,而如今却是本末倒置。课堂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课改浪潮中已经逐步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始更多地关注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这其实就是潜移默化地在进行着课堂转型,并非只有“转头”了才代表“转型”。当教学过程中确实需要“转头”的时候再转,才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转型应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为先,而不是以转变外在为先。

2.教师切勿谈“讲”色变

不论是洋思、杜郎口还是昆铜等模式,限制教师的讲课时间都是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怕走老路——教师长篇大论,学生却木然无语。这的确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极大的弊端,但现在我们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教师不许讲,少讲,只能讲几分钟。这使得很多教师谈“讲”色变,在课堂上不敢讲,怕超出了时限。但当讲不讲,不仅课堂教学无法继续,学生也会在一片混沌的自学讨论中失去方向。因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学生在解读走进误区时,我们要点拨着讲。(2)学生在讨论中茫然困惑时,我们要引导着讲。(3)学生在各执己见时,我们要旗帜鲜明地讲。(4)学生在了然无趣时,我们要地讲。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发展。

3.讨论展示百花齐放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讨论和展示两个环节上,但在讨论和展示中常常出现以优秀学生为主,学困生只是旁观者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忽略了讨论前的思考过程导致的。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是抛出一个问题后就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这样,成绩较为优秀者,或许很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找到了正确的答案,而同组的学习能力较差者此时做的或许就是抄袭组员的答案或者倾听他人的意见,而不再有自己的观点,慢慢甚至连自主思考都不再进行了。此举弊大于利,不若教师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先形成自己的意见之后再行讨论,相信效果更佳。即使是内向的学生,在自己已有答案的前提下,看到同学热烈交流的场景,也会渐渐参与其中的。此外,在展示时,我们所采用的推选代表的方式也不科学。代表往往是学优生的代名词,学困生甚至中等生只能是默默靠后,久而久之,就只扮演观众的角色了。真正的课堂转型应以关注所有学生为目标,我们教师应把更多的机会给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对经常有机会展示的学生则教给他们更多其他的能力,如组织组员学习的能力、教会同组学困生解题的能力等,从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课堂中来,不要让看似热闹的课堂成为学优生的舞台,而把其他学生“扔”在观众席上。
在课堂转型中,我认为教师不必拘泥于某个框架,而且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人魅力,更不能因为这个框架而渐渐磨灭。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课堂的确需要转型,应该以学生为先,以学生为主,但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还应该是富有个性的,整齐划一的模式同样是不可取的。有时候,教师智慧风趣的语言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即使没有以小组形式坐在一起,学生仍可以进行讨论和交流。因此,我们教师应真正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要让转型流于形式,要更注重内在“质”的变化,这样,课堂才能实现华美的转型,而不仅仅只是转头而已。
参考文献:
詹文龄.“最高级别”的语文课[J].人民教育,2012 (19).
徐翼振.浅析如何打造摘自:毕业论文免费下载www.618jyw.com
初中语文优质课堂[J].试题与研究,2012 (17).
[3] 王东.一场唤醒学生的“课堂革命”[N].浙江教育报,2012-11-1.
[4] 李炳亭.杜郎口“旋风”[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8.
(责编 张翼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