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朗读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

更新时间:2024-02-23 点赞:20907 浏览:950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读”在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最受重视,也最值得当今语文教学借鉴。一篇好的作品,需要有感情地朗读出来,才会对作品有更好的诠释。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并不仅是理智的理解,还有亲切的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朗读实际上是一种享受,在动情的朗读中,朗读者用心灵去触摸作品,情感在流动。可以说,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文本的重要手段。

一、在朗读中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文以载道”,语文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任,教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认识生命、热爱生命,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操,让语文进入生命,内化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我在教授《纸船》一诗之前,自己练习了无数遍的朗读。导入新课之后,我声情并茂地给学生们作了示范朗读,语音刚落,就有一位女生说:“老师,听了您的朗读,我怎么这么揪心呢?”“是吗,那说明老师的朗读已经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了。”然后,我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边指导边强调: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读完之后学生纷纷发言:
“老师,我读出了诗人对母亲的思念。”
“我读出诗人那浓浓的乡愁。”
“老师,我还读出了诗人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心情。”
……
听到学生谈出了自己朗读的感受,我很欣慰,自己课前的准备没有白费,有了这样的课堂,还用对学生进行那些苍白无力的爱国主义说教吗?在朗读中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产生了爱国的情怀,这真是“润物细无声”啊。

二、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的方法多种多样,可采用吟读、诵读和放声读等形式,不同的文章选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我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主动参与、自觉融入到对语文的学习中,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在对各种作品的反复吟咏、体味中得以提高。朗读通过学生的个体操作,把文章还原到一定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情景中加以模拟、演习和创造,这其中需要敏捷的、准确的语感能力。如在学习《沁园春?雪》时,我将多种朗读的方法贯穿在这首词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在集体朗读时,让学生感受这首词整体的精神,声音要洪亮,从中体会词人气吞山河的豪迈气势;片断朗读可加深理解词章的重点所在;个别朗读要边读边指导,起示范作用;分组朗读要在比较中领悟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又让学生体味了词的语言、意境,加深理解词的篇章结构和表现方法,感受广阔的词境和磅礴的气势。再如《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作者通过热切的呼唤和山谷、大地、松涛、海浪、广场的回音,表达了亿万人民怀念总理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不是一遍朗读就能体会到的,我便将朗读和讲解穿插起来,以读助讲,以讲带读,最终使学生把对课文的理解融入朗读之中表现出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通过朗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好的情境如同一幕趣味横生的电视小品,最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常根据课文内容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里展示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而朗读就是其中一种最有效的方法。除了教师范读外,我还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展各种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活动,如赛诗会、诗歌朗诵比赛、讲故事大赛等等,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一直保持在最佳状态。

四、通过朗读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言和写作能力

有些语文知识,通过朗读学生便可理解和掌握。朗读《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最后一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抒情与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回延安》运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语言富有地方色彩,讲究押韵,两行一节,一节一韵,读起来口语色彩比较浓,朗朗上口,又易于记诵。在朗读时,学生进一步了解了“信天游”这种民歌样式的特点。
在平时上课时,我经常选择一些短小精美的小品文,如张晓风、毕淑敏、三毛、余秋雨、钱钟书等作家的作品。他们的作品几乎都是从身边的小事写起,刻画生动细腻,有些写的就是在自己身上演绎的故事,动情入理。而且往往到了结尾,总有一段或者一句画龙点睛之笔,让人回味无穷。有些学生听了之后,会不自觉地写札记。他们从这些文章的语言及其表达的思想中都能有所获。读的过程中语言艺术就在学生头脑中积累下来,不知源于: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不觉间,内容与文章的写作技巧就转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一旦用时,自然涌上心头,反映在写作中就表现为语句的连贯、流畅与词汇语言的丰富;反映在口头上就表现为语言的自然、清新、达意、得体。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能帮助教师把教材情感、语文知传递给学生,又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既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既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又能调动课堂气氛,同时还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事实证明,这个为古人沿用了千载的传统教法,不仅不可摒弃,而且应该很好地继承和发扬。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