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为本以生为本既是教育理念也是教育对策学年

更新时间:2023-12-26 点赞:6822 浏览:208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启示一:遵从学生天性,实现有效教学。
这一启示来源于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十四课《我设计的自行车》教学。第一堂课是给三年二班上课,这节课我完全按之前备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展开教学:首先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自行车,让学生认识了解自行车的发展历史;进而引导学生分析并说说自行车的基本组成部分;然后我边总结自行车的结构组成,边在黑板上范画了一台自行车;接下来出示活动要求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其他手工形式设计一台自己喜欢的自行车。前面的教学自然而流畅,然而在最后的展评环节,学生交上来的“得意”作品却让我大失所望,全班的绘画作品大都是黑板上范画的仿制品,手工作品也“中规中矩”如出一辙,毫无创意。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第二堂课是三年一班的课,有了前一节课的教训,这节课的教学策略我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整——我不再画范画,黑板让给了两个忘带学具的学生,我让其他同学跟这两个同学比一比谁设计的自行车既美观又能给人们带来方便和快乐。还没到展评环节,我已经感受到孩子们的学习氛围与上一堂课大不一样:有的向我询问一些绘画或制作中的难点,有的把自己的设计稿拿给我,让我提意见……学生各个积极而兴奋。最后的展评环节更是让我惊喜连连,一个个学生争先恐后的评述自己的得意创作:“我设计的是‘水、陆、空三栖自行车’”“我设计的是‘全家乐三人同踏自行车’”“我设计的是‘太阳能助力自行车’”源于:论文封面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防雨自行车”、“电脑自行车”、“多驱动可组合自行车”“变形多用自行车”……全班50多人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作品,我被孩子们的想象力所震撼,更为那小小的教学策略调整而感到兴奋。没有范画,学生的思维便没有了框框,想象的翅膀便自然展开。这也是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的实践吧。
感悟:善用孩子爱模仿的天性。不要一不小心,让孩子成为你思维方式的复制品,泯灭了孩子的原创力;巧用孩子爱幻想、爱表现的天性。美术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利用这一天性,引导、调动孩子们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实现美术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教育功能。
启示二:学生的兴趣点就是最好的教学切入点。
这一启示来源于人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十五课《星空的联想》两节课堂教学。四个平行班的第一堂课是三年三班,上课时我依然按照教案的设计,先通过课件引领同学们认识、感受浩瀚神秘的星空导入教学,可我从一上课时就感觉到很多同学对课件展示的各种各样的炫丽星空并不感兴趣,而都在下面“偷偷的”在新买的刮画纸上不停地划着、刮着,甚至我两次强调纪律,也无济于事。之前的精心准备毫无成效,这节课的导入让我感觉彻底失败了。后来我了解到,孩子们绝大多数是第一次接触刮画纸,自然对刮画纸神秘、多彩的底色充满了极大的好奇与兴趣,想刮出来一睹为快。“孩子们一旦来了兴致是什么都敢忘的”,正因为我忽视了这一点,才注定了这节课导入的失败。接下来给三年四班上同一节课,我发现该班孩子同样对刮画纸爱不释手,有的还把刮画纸上的蜡层全刮掉了,拿着一张“彩纸”炫耀。吸取上节课的教训,我没有打开课件而是把事先准备的刮画范画举起来,“同学们,看老师的这幅刮画怎样?”我问道。“哇!太漂亮了!”多数同学齐声喊道。这时那些在下面偷偷刮、划的同学也抬头把目光投向了范画,接着我又举起来一张把蜡层全刮掉的“彩纸”说:“这是三班同学的作品,同学们怎么评价?”“哈哈哈!这哪是刮画呀……”同学们一阵大笑之后七嘴八舌地批评起来。“同学们说得对,这不是刮画,而是浪费,但老师也不怪这个同学,因为这个同学第一次接触刮画纸,不知道怎样使用,要注意什么。咱班是不是也有很多第一次使用刮画纸的同学?”我择机发问。“是!”很多同学回应。“那么,谁以前用过刮画纸?你能给大家讲讲做刮画时都应该注意什么吗?”我接着问。“我,我!”有两个孩子得意地举手喊道。我借助这两个孩子的回答让同学们了解刮画纸的使用与保管方法后,接着问道:“这黑色背景的刮画纸最适合表现哪一类的景色呢?”“夜晚!”、“星空!”……学生们很会配合老师的暗示,接着我就顺理成章地把同学们引向了“星空的联想”。下面的教学进行得自然而顺利,学生作业效果比前一堂课好多了。
感悟:学生的兴趣点就是最好的教学切入点。遵从学生的好奇心、兴趣点,是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也是美术教学走向有效与成功的良好策略。
总之,从这两课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认识到:以生为本既是科学的教育理念,也是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