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育人革新育人理念,培养学习能力

更新时间:2024-02-21 点赞:6235 浏览:2060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德育为首,育人为本,五育并举” 是我校的育人宗旨,“成人—成才—成功”是学校金苹果育人工程新理念。学校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理念,也是我们每个教师心中的信念。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这急剧变革的现代社会,需要思考如何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新型人才,这是我们的育人理念。心中托起金苹果,我常常提醒自己肩上承担着的艰巨任务。21世纪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并富有创造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在知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探求新知,使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发扬教学,营造和谐创新的教学氛围

要培养新时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教师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种有利于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科学精神,更要有精神来从事教学工作,把教学工作的主阵地课堂化。当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当然在不的环境中,创造力也有表现,那仅限于少数,而且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但如果大量开发‘人矿’中之创造力,只有才能办到。”
可见, 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前提。只有发扬教学,尊重学生,增强教学过程中的开放性,使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才能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得到真正的培养。发扬教学,要求师生的关系平等、和谐、融洽。这样学生对教学活动才会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我,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我潜能。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给学生自尊、自信,允 许学生进行创性思维的尝试。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亲切、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身心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心情舒畅地积极投入课堂,勇于思考,勇于创造。如:教学梯形的面积后,我出了下面这道习题:“一个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是9厘米,高是上底和下底的和的2倍,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多少?”结果这道题学生有了两种解法:一种是9×2×9÷2=81(平方厘米),另一种是9×9=81(平方厘米)。大多数学生认为第二种方法是错的,我没有急于做出结论,而是让这样做的学生说说理由,并表扬了第二种做法的学生。这样,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肯定,进一步激起了创造性学习的动力。
在我们的每一个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都关注到学生这种创新思维的尝试,并友好地倾听,以及予以积极的肯定和鼓励,那么每个学生就都愿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源于:www.618jyw.com
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就能使课堂上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二、引导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可见,只有经过学生自身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师把学生引入自主探索发现知识规律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是在情境中产生的,好的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只有有了恰当的问题情境,才能促使学生认真地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教师要从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实情、实例入手,采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自主产生疑问,激发探究的,唤起学生思维的能动性,从而乐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在上课一开始就展示故事情境:兔大哥采了一筐萝卜回来,先把4个萝卜分给2只兔弟弟,每只分2个;再把2个萝卜分给2只兔姐姐,每只分1个;筐里只剩1个萝卜,兔大哥与妈妈对半分,每只是( )个。听到这里,学生热情倍增,产生疑问:“每只分半个,半个该如何用数表示呢?”这样使学生自然地产生探求新知的。所以,针对小学生求知强、好奇心重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也乐问。

2.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有人说过:问题是打开知识大门的一把钥匙,更有人称:一个绝妙的问题胜过一打精彩的答案。学生学习也是遵循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就无从谈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有效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践,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灵活地理解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并能合理应用。
小学生由于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不足,提不出关键性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促使他们自主创新学习。例如:在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可先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如何计算一块梯形广告牌的面积?”启发引导学生:(1)想一想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样得来的?(2)能否用以前推导某些图形面积计算方法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采用拼合或割补的方法,把梯形转化成平形四边形,并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最后计算出广告牌的面积。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三、注重动手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动手动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提供“机会”创设动手实践环节,多放放手,让其多动动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创新思维的结果物质化,同时使他们的创新思维更符合现实,具有实际的效果,也避免学生枯燥、无味地学知识,变成知识的单纯容器,承受无休止的课业负担,造成学生能力低,不能适应社会。只有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体验创新的乐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1.多提供操作的机会

在教学中让学生拼一拼、剪一剪、摆一摆、画一画、折一折等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之后,学生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及画角的一般方法,再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促进求异创新。要画出120°的角,学生一般都是借助量角器和三角尺画出来的。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出问题:“不要用量角器,你们能准确画出这个角吗?”学生带着问题又进入了愉快的动手操作、实验探求之中。很快,学生就发现了两种画法:用三角尺的直角和一个30°的角拼起来画得到120°角;用两个三角尺60°的角拼在一起来画得到120°的角。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创新了方法,得到大家的认同和老师表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此时,老师再出示问题:“还有新的画法,看谁能最先发现?”这样,学生积极性更高,争先恐后地展开了操作探索,结果又发现并学会了另一种方法:用三角尺的一边(或直尺)和另一个三角尺60°的角拼在一起可以画出120°的角(即用一个平角减去60°)。如此这般不断地出现创新方法,如果离开了动手操作,是很难有这样的结果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可以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多提供交流的机会

让学生敢说、会说、说好、各抒己见,与同学分析、比较、判断、取长补短。例如: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有一位学生举手发言:“圆柱的侧面应该有无数个。”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教师并没有急于对该学生进行纠正,而是让这位学生说说为什么,于是那位学生就拿着圆柱模型一面一面开始摸,边摸边数:“一个、两个、三个……”在他数的时候,其他同学纷纷举起手来。于是,老师将问题抛给其他学生,让同学们展开议论,结果,同学们替他解决了这个问题。讨论中学生们充满了智慧,火花闪烁。
总之,在我们的心中要时刻不忘金苹果育人理念,铭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多探索、多研究,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在教学中源于:论文要求www.618jyw.com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对于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正确引导,循循善诱,并给予公平激励性的评价,不断激发学生的求学,培养学生的爱学、乐学的精神和会学、善思、创新的能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