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21983 浏览:962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时需要注意什么等几方面作一些论述。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1002-7661(2013)04-105-01
传统的教学媒体曾经在我们的教学中发挥过巨大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作为科技产物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正逐步融入课堂教学,并越来越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多媒体以其形象而直观的声像、图文和视听,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促进了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语文教学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是时展的必然要求现代语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创造性人才,实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共同发展。只有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掌握、素养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传媒的三维目标的落实。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起着重要作用。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语文教学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1、运用信息技术,形象生动,视听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仅能扩大知识容量,还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拓展语文教学中的信息通道。视听结合,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源于:论文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激起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大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经典著作,是用来指导学生鉴赏、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极好材料。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渲染气氛,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提高学生表情达意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3、运用信息技术,自主合作,资源共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环节大都由教师主宰,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彻底打破了这一局面。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习、探究的天地,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精神。

三、语文教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直观性强、信息量大,音形色有机结合,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的体验及其相互协调,开辟了新的教育天地,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无疑是一大进步。然而,整合后的语文教学还有值得思考完善之处:

1、多媒体技术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常常过于注重它的直观性,喜欢插入大大小小、色彩斑斓的图片,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们很容易被这些“小把戏”所吸引,从而分散了对授课内容的注意力,以致喧宾夺主。信息技术应该是教学的一种载体和补充,而绝不是调味品。应当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开拓思路、引发想象,将媒介、感知与材料融于一体。

2、“人机对话”与师生课堂交流

现代信息技术可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但若把握不当,课件便成了“教案搬家”,教师就成了“放映员”,师生之间在特定情境中的富有情感的交流就会成为人和冰冷的机器之间的毫无情趣的交流。教师始终是教学的设计者、学习的倡导者、课堂的组织者,教学艺术的要求提高了。

3、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

语文学科有它特殊的一面,好文章的深刻内涵和意蕴,不是能够图解的,相反容易因为简明直露而限制了学生自由地联想和想象,破坏了含蓄朦胧的不确定美。无论计算机、网络有何等惊人的能力,它们永远不能取代人类。现实迫使教师走向教学意识的回归,既要保留传统教学的优点,又要发挥多媒体技术的长处,二者优势互补,优化整合。
总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广大的教师努力地探索、研究、开发,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王本华.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J].中学语文教学,2004,(11).
《激活网络环境优化语文教学》施妮.
[3] 陈钟樑.“不可替代”与“不能替代”[J].中学语文教学,2004,(1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