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点石成金点石成金,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26901 浏览:1205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面对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应善于捕捉和利用课堂上的由学生的“动”而生成的有效资源,完成更高水平的“动”,这就是有效生成的教学观,它将使以师生生命为载体的动态生成资源不断充盈课堂,新的问题成为新的课堂生长点,新的学习需求不断产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火花不断迸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知识的平台。
【关键词】点石成金 课堂调控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展开,崭新的教学理念,开放型的课堂环境向教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学新形式。它要求我们从教师为中心走向师生互动源于:毕业论文指导记录www.618jyw.com
的“学习共同体”,从机械的、僵化的线性教学走向开放、真实、灵活的板块式教学,从教材的忠实信徒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创造者。因此,面对着思维活跃,极具个性的学生,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中涌现出的各种信息,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动态生成的能力。如果课堂中出现的那些预想不到的“节外生枝”能充分引起教师的重视与尊重,并以此为契机,调整原来设计的教学,生成新的思路,引领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那么课堂将是一个洋溢着生命活力的课堂,是一个个性飞扬的课堂。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课堂上学生的问题也是不可预测的,当学生的问题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外时,教师是置之不理还是一直帮着解答呢?如何在发生偏离时点拨和引导?叶澜语:“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的旅程。当美丽的图景出现后,教师应用自己的教育底蕴,教学智慧及时捕捉并灵活驾驭,让我们的课堂真正因生成而精彩。”
语文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在宽松和谐、互动合作、情趣横生的空间里展开心灵的对话,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再现的是师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面对动态生成课堂,教师应像苏格拉底那样,做学生思想的“助产士”,为课堂生成的学生智慧“接生”;像欧阳修那样,并不嘲笑“远看一枯树,两个干树桠”,却加上“春来苔是叶,冬至雪做花”,使那棵色彩、生命两无的“死树”变得神采飞扬一样“点石成金”。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决定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点化。像本例“妈妈的钱是很少,我的钱很多,”乍一听,似乎语无伦次,游离主题。细一想却是一个见解深刻,富有创意的信息资源,已包含了一种“对比”的思想及学习方法,只是表述不清。而当教师处于一种“尊重”“关注”“倾听”“参与”的状态时,便具备了捕捉有效信息,因势利导,巧妙点拨的可能。那位同学说的“钱多”“钱少”是指“索取的回报”而不是“拥有钱的数量多少。”学生原始、粗糙的认知经过教师巧妙地“点化”,理出了行文的“线”,悟出了与作者对话的“路”,使教学从先前的“无序”逐渐走向“有序”。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这样的学习问题来自学生,回到学生,能拉近学生与教师、文本的距离,实现三者的有效对话。
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
在进行浙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时,课堂上出现这么一段插曲:
读着读着,一学生突然发话: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这到底是鱼还是成熟的青蛙?
师(一愣):是啊!鱼怎么会有脚?
另一学生忙说:那“碴”是什么东西?我百度里也没有查到,估计是以前人方言中的叫法。我想,跳鱼可能已经灭绝了。
又一学生反驳道:有的!现在也有的。
师(做出顿悟状):什么鱼啊?在哪里有?
生:书上说的跳鱼,就是娃娃鱼。在海边的一些稀泥里,穿套雨衣可以去抓……
师:你真见多识广!原来跳跳鱼真的是有两只脚。可是我从来没见过,你们谁见过?
生:(齐)没有。
师:鲁迅见过吗?
生:没有。
师:可是少年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了什么?
生:闰土见多识广。
师:课文哪一句话正概括地说明了这一点?
生读: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这是我的朋友所不知道的。”
这是一个成功的教学实现生成的镜头。学生提出的“跳鱼怎么会有青蛙似的两只脚”的问题是偏离教学中心的意外问题,是出乎教师的意料的。老师不但没有阻断学生的思维,而灵活地利用了这一生成环节,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围绕“鱼脚”问题“宕开一笔”,通过“可是闰土就知道,这说明了什么?”一问,引导学生思考既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又突出了原教学中心并及时收拢。教师的灵活引导,唤醒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课堂学习变成学生放飞思维、展现自我的场所,非但没有影响到教学的预设,反而使教学锦上添花。
因此,在不断即时生成的课堂中,老师应用充满睿智的调控、引导学生用他们全部的理智、经验和情感去感受、领悟、欣赏文本的内涵,让课堂充满智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