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幼儿教育幼儿教育应使幼儿体验幸福

更新时间:2024-02-13 点赞:9454 浏览:3577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教育是帮助儿童成长的重要途径。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获得了知识技能,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并体验到自身能力的增强所带来的自我实现感,感受到自己生命的活动与自身存在的价值,这个过程是儿童体验幸福的过程。
关键词:幼儿教育;幸福教育;幸福体验
1002-7661(2013)07-261-01

一、教育是儿童体验幸福的过程

幼儿教育作为全面、系统地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应该是幼儿自身探索的一个有效的延伸与拓展,以儿童既有经验作为桥梁去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体验着翻身能力的提升与学识范嗣的拓宽所带来的幸福感,体会着广大的未知世界所蕴含的魅力与神秘,从而激起极大的好奇心去进行更广泛的探索。教育是儿童精神世界的不断丰富与更新的过程。教育与一个人幸福观的形成、创造与享受幸福能力的培育、自我实现、创造力的保护与发展、自由选择能力的培养以及价值体系的构筑等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接受教育是如此美好的一件事情,在教育的帮助下,幼儿可以发展与生俱来的潜能萌芽,并不断锤炼自己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的各种能力。

二、当前幼儿教育中幸福缺失现状

1、沉重的学习负担压迫了儿童的幸福

孩子对各种艺术形式的兴趣只是一时的新奇,家长却把这种兴趣看成了孩子艺术天赋闪现的火花,并节衣缩食购买昂贵的艺术设施,竭尽全力去开发孩子所谓的“艺术潜能”。而且成人所选取的教育内容大多脱离儿童的生活,因而不同程度地割裂了儿童当前生活与未来生活的辩证关系。成人灌输给儿童的间接经验压迫了他们的直接经验,这从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儿童与大自然的亲子关系。这些做法都是对儿童和谐与幸福的破坏。

2、溺爱与忽视扼杀了儿童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较之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更挑剔、不尊敬长辈、不爱惜东西、爱发脾气、自理能力差。独生子女表现为自我中心,在独立思考、坚持性、含作性等方面比非独生子女差。其实,独生子女并不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问题儿童”。造成他们不良品行的最主要原因是长辈对孩子们的过度溺爱。溺爱,除了给儿童一生带来更大的苦楚外,没有任何别的收获。
如果说溺爱是幼儿家庭教育之“过”,那么,对幼儿的忽视行为就是家庭教育之“不及”。“过”与“不及”都不能对儿童的合理需要给予必要的关注,从而极大地剥夺了儿童的幸福。由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我国现今的儿童受忽视的成因更加复杂。很多父母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因而不能自觉地提供儿童成长所需的有效资源。而许多认识到教育之重要性的家长又往往缺乏对儿童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教不得法,反而过犹不及。

三、回归幸福的幼儿教育

1、幼儿教育应关怀儿童的生命

教育是培养人生命的过程,关怀人的生命,使人类过幸福的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幼儿教育关怀儿童的生命首先表现在要珍视儿童的个性。个性是儿童创造幸福的源泉。并在此基础上帮助儿童发展他们的独立世界,使他们对人类、对世界、对宇宙做出独一无二的贡献。幼儿教育要引导儿童认识生命、理解生命、珍爱生命,感受生命的尊严,开发每一个儿童不同的生命潜能,提升儿童的生命质量,使儿童自身成为个体生命成长的资源。幼儿教育还要重视对儿童生命的终极关怀,使他们在有限的生活中体验生命存在的无限的价值和意义,在短暂的世俗生命中领悟永恒的幸福。幼儿教育只有走进并立足于儿童当前的生活,才能体现教育的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体现教育对人成长动态过程的关注,并帮助幼儿在适应当前生活的基础上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2、幼儿家庭教育应合理施爱

给予儿童正确、合理的爱是儿童拥有当前幸福和长远幸福的关键。爱首先意味着责任和关心。“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意味着对所关心的事情做出反应。责任和关心要求我们正确地认识儿童,客观地评价儿童,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施爱。正确认识儿童是评价儿童的基础。儿童的人格与成人是平等的,成人应满足儿童的合理需要,不能因其弱小而任意对待。对孩子建立适宜的期望值。除了责任和关心,爱还意味着尊重和认识。尊重意味着能够按照儿童的本来面目们,认识到他们的独特个性和惟一性,让他们按照本性成长和发展。一旦失去对所爱重和认识,爱就会堕落成统治和占有。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都是有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所在的,孩子之有智力差异的。这种不客观分析孩子的摘自:学术论文翻译www.618jyw.com
实际情况,强使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只会损害身心健康,不会对他的成长有任何益处。

3、幼儿教育应珍视儿童的好奇心

儿童不是一个事事依赖我们的呆滞的生命,好奇心使儿童“把某样东西拆开、打碎以便认识它,或者‘拆开’一只动物,残酷地扯下蝴蝶的翅膀以便认识它,硬要了解它的秘密。这种残酷本身是以某种更深刻的东西为动机的,即了解事物和生命之秘密的愿望”。
在影响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诸多因素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内因,好奇心是儿童成长的真正动因。但是,在我们使用强迫、诱惑甚至体罚等一系列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强硬地把既定的知识灌输给儿童的过程中,学习过程中应有的刺激——发现的喜悦、对结果的怀疑等同时一消失了。好奇心在这样的教室里是多余的,它已经被学习最大如利用儿童的好奇心这种学习的原动力,我们便只衙将儿童引领到知识的湖边,任由他们由徜徉,随时提供给儿童他们需要的帮助.并分享他们收获的喜悦。儿童的好奇心以及迸发出来的巨大的创造性会使我们看到真正的“教育丰年”。
参考文献:
叶 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刘晓东.儿童教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
[3] 刘晓东.解放儿童.新华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