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真实享受真实精彩

更新时间:2024-03-27 点赞:17819 浏览:8112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堂焕然一新,各种新理念、新方法、新形式涌进课堂,这无疑给课堂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仔细看看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课堂热闹了,但真实性却大打折扣。语文课堂应追求真实,没有真实精彩就无从谈起。

一、“真”情感,共驻心灵港湾

语文学科是一门极具人文性的学科,其教育基点就在于情感。但令人遗憾的是,有些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情感欠缺真实,他们付出感情只是为了表演一个教学环节;孩子的情感得不到真实的释放,其实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情感世界,只可惜他们为了配合课堂教学而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听了一堂课《台湾的蝴蝶谷》,讲到各种颜色的蝴蝶时,老师问:“你们也想做一只美丽的蝴蝶吗?戴上美丽的蝴蝶头饰一起来读一读这段话。”孩子们拿出老师预先发给他们的蝴蝶头饰读了起来,读得很投入,真是身临其境。我想如果没有这一环节,孩子肯定读得没这么投入,我不由得佩服这位老师。下课了,老师让孩子们把蝴蝶头饰交上来,孩子们一个个都很不舍,但也很无奈。我想:老师如果把这头饰留给孩子们那不是更完美吗?这样,老师说的那句“你们也想做一只美丽的蝴蝶吗?”才不是一句空话。课堂如果存在一种不真实,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麻木其中,他们的情感流露也只是为迎合课堂教学而已。课堂呼吁真情的回归,课堂只有成为师生真实的心灵港湾,才能让师生真正感动其中。

二、“真”读书,共归语文本位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但传统的语文课堂中,学生读书的机会很少,朗朗读书声被老师繁琐的讲解侵占。其实,读书才是语文学习的捷径,才是语文本位所在。例如,《鹬蚌相争》一课学习词语这一环节,我先要求学生把词语读准确,然后试着读出自己的理解。很多老师都意识到要重视有感情的朗读,但往往忽视了词语的朗读,其实词语跟课文一样也是有感情有意境的,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如“喜笑颜开”、“毫不示弱”、“筋疲力尽”等很多词语都可以在朗读中通过语调、神情去加以表现。如果学生不能把握,我们也不要急着用字典中的解释来了事,而应该让学生通过课文中描绘的情境深入理解,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片段加深感受。这样的学习过程才是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读书的语文课堂才是真正地语文课堂,才能奏出精彩的乐章。

三、“真”对话,共架生命之桥

教学对话,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一种精神沟通、心灵碰撞。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只能看到教师的角色,课堂只是教师的天下,学生只是接受者,师生对话、与文本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都被老师的讲解所取代。新课程下,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对话形形色色,课堂教学也变得热闹非凡,但这种互动有时却显得不那么真实,形式化、单一性的对话使师生都成了牺牲品。我们追求的是真实有效的对话,老师要把学生当朋友,与他们共同走进文本,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加入生生对话的行列。如《鹬蚌相争》一课,我让学生同座之间表演鹬和蚌,读一读鹬和蚌的对话,学生们通过表演和对话真正走进了故事之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捕捉到故事中人物的心理,更深刻地悟出文章的寓意。学生的神情、语言和动作表演,也使这个寓言故事更加生动。生生之间的和谐对话,不仅增进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

四、“真”感悟,共绽个性之葩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感悟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空间,引领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要尊重他们不同的思想认识、情绪态度、兴趣爱好、情感体验,而不是把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其实,教师有时会发现,学生的感悟确实很精彩,是教师所不及的。例如《特殊的葬礼》一文,围绕这个“特殊”让学生多感悟,孩子们就会感受到“特殊”来源于这是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行的葬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或因大瀑布昔日的雄伟而惊喜,或因大瀑布今日的枯槁而悲痛,或因大瀑布的悲剧受到重视而庆幸,或对大瀑布美好的未来满怀希望……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张扬个性,完善人格,提高学生阅读的综合素质。但在感悟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为个性之葩应该开在正确的枝头上。
语文课堂,可以像一幅画,色彩斑斓;可以像一首歌,委婉动听;可以像一出戏,耐人寻味。但是,课堂不能失去真实,唯有真实的课堂才能创造出精彩。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