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工学关于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式深思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6985 浏览:212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从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建设“产教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三方面阐述如何构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 工学结合 人
才培养模式
0450-9889(2013)01C-
0119-02
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服务区域经济。那么,高职院校如何达到当前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呢?笔者认为,可通过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实现,具体做法如下:

一、构建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在工学结合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工学交替进行,需要大批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和实训指导师下企业、进车间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性实践。现在职业学校的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普遍缺少实践经验,不能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的需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然要依托企业资源,提高教师职业能力。

(一)与合作企业进行人才共建,培养教师实践技能

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生产一线实习是培养高职院校专职教师“双师”素质最有效的方法,要求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关系和长效的合作机制。学校可积极选送教师到专业对口的合作企业进行短、中期锻炼,特别是要把刚毕业的、缺乏实践经验和技能的教师定期送到合作企业的相关部门,进行专业实习和技能训练,使他们熟悉企业生产实践中知识、技能、工艺流程,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强科技综合实力,增强对企业的感性认识,以积累实践经验。教师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获得大量的生产和科学研究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有助于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有助于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加快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改革。教师还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结合合作企业实际,发现科研课题,为企业的新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通过以上模式的合作,可以对教师进行“双师”素质的培养,培养其实践技能。

(二)建立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应从企事业单位和科研机构中聘请实践经验丰富、专业理论扎实、操作技能娴熟并具备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担任教师,协助学校开展实训工作。也可让教师和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教师带来生产一线的技术、工艺,可提升教学水平,使专业教师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促使他们按照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此外,还应注重专业教师执业素质、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和能力培训,从而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纪律严明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二、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突破口,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缩短学校教育与用人单位需求之间的差距、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主要目的,充分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领域。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则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内容。

(一)构建工学结合课程体系

课程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职业院校应与企业在深层次上开展紧密合作,让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全过程,并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职业院校可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根据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和岗位职业素质及能力的具体要求设置公共基础课程,使学生具备胜任未来工作的综合职业能力。同时,可组织教师定期下企业参加专业实践锻炼,了解企业的工作过程和经营过程,从而掌握某一职业(专业)工作过程,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可考虑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作为课程开发的依据,与企业人员一起以任务为载体对专业课、实习实训进行系统设计与改革,形成工学结合课程,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二)开发和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课程,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课程开发与实施基于将学生未来面临工作系统的内容和要求切实体现到课程中,变原来的“理论+实践”课程模式为“理实一体”课程模式。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校本教材、课业文本、工作任务书、技术手册等材料,为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供指导;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把工作过程作为学习过程的参照系,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学习与工作有机融合。

三、建设“产教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一)构建校内实训实习基地

教学条件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支撑。为适应工学结合课程“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需要,在教学条件建设方面,应建设满足课程需要的理实一体标准化的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不仅是工学交替、学生进行仿真性模拟实习基地,也是培养“双师型”师资的基地,更是改革创新“产学结合”模式课程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基地,还是产、学、研结合进行科技开发,变消费性实习为生产性、效益性实训的基地。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可从两方面来构建:
第一,建设具有职场氛围的理实一体专业教室。按照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全部进入理实一体化教学场的思路,专任教师与企业教师一起根据课程实施需要,新建、改建理论实践一体专业教室,重点加强教学功能设计和职场氛围营造。
第二,引企入校共同建设生产型教学车间。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由企业投入先进设备,学校提供场地、人员等,在校内合作建设生产型教学车间,教学车间兼顾企业生产和学校教学双重功能。一方面,可充分保障企业方的利益,另一方面学校可对实训过程进行有效监控,与企业沟通较为便利,从而使学生实训质量得到保证,职业技能得以强化。

(二)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素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的掌握、职业技能的训练、职业素质的养成等方面的学习与训练平台,也是实现职业院校学生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的有效途径之一。校外实训基地应具备实训教学、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等功能,还应在教学改革、应用技术研究、就业指导、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更多的功能。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选择企业管理水平高、设施先进、理念先进、具有一定规模、企业文化氛围好,并对职业教育比较热心的企事业单位,经过校企双方充分沟通与协商,签订长期的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合作协议,明确校企双方职责,以保证学生能在校外实训基地里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为毕业后顺利进入就业市场、适应岗位需要打下坚实基础。

(三)积极拓展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功能与标准是建成生产实习一体化基地,确保学生名副其实地顶替企业相应技术岗位的工作。基地既是企业生产车间,又是全面培训学生职业素质、专业综合能力与就业能力的场所;既是学生顶岗实习基地、企业生产基地,又是企业员工培训基地。最后一学年学生可根据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到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践,直接参与企业的运行和管理工作,为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综上所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可以使学校培养出更符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同时为企业解决人才缺乏的后顾源于:论文致谢怎么写www.618jyw.com
之忧,可以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和共赢互利。
【参考文献】
于俊华.高职教育工学结合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山东纺织经济,2009(5)
庄小将.“校企融合”模式下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3)
[3]孙国淮.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可持续发展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8)
[4]姚丽梅,王玉生.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7)
(责编 吴 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