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更有效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反思让学习更有效

更新时间:2024-02-04 点赞:24972 浏览:1101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文章综述了学生自我反思是学生自我认识的基本手段,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有效的反思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促进他们不断的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不断地检查和调整,形成良好的自我调整的学习机制,成为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
关键词:生自我反思,初中数学教学,学习机制
1002-7661(2013)08-168-01
反思是指人们对于自身的行为、思想等进行思考的过程,是一种对认识活动的再认知。而反思性学习是指对学习过程始终持有一种“健康”的怀疑,能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主动向更深层次知识领域的拓展。初中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最佳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心理方面已经具备了自我反思的基础与能力,但还需要老师和家长在具体的反思策略与方法上加以指导与帮助。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数学推理的严谨性和数学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正处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初中生不可能一次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即坚持反思性数学学习,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一、预设反思环节,渗透知识形成的揭示

要培养学生的主体反思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引导学生反思的意识,要对教材勇于反思,并结合实践敢于不断优化地改进。要在各个教学板块预设合适的“反思”环节。如导入时,可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反思新知与旧知的联系,回顾旧知学习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新授时,可以设计诸如“你是怎么做的?你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何优点?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可以谈谈你的思考过程”、“哪种方法更简便”、“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错误”等问题引导学生反思,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练习时,可以就知识的重点难点,容易混淆之处,安排判断、纠错、辨析等反思性操练,对于错题进行纠错性反思;小结时,可以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学习过程、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回顾和思考;作业设计时,可以适度拓展学习内容,以强化学生反思。

二、创设反思性情境,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提到情境,我们教师关注更多的是情境的创设是否有新意,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一些听课、评课的人员也很关注这个头,看一开始是否抓住了学生的心。但我认为一个完美的情境,除了具有以上的各要素外,还必须适时地结合一些蕴涵反思性的内容。
案例2:某教师在《定义与命题》的教学中有以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看电视吗?
生:(异口同声)看。
师:那你们在看电视的过程中,最烦恼的是什么?
生1:(义愤填膺)广告……,没完没了。
师:(笑眯眯)是吗?那你能给我们大家讲几条广告语吗?
生2:“农夫山泉有点甜”( 农夫山泉)
生3:“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戴比尔斯)
生4:“感觉是真实的”(滚石乐队)
生5:“牛肉在哪儿?”(温迪汉堡包)
师:恭喜大家在不经意间记住了那么多的经典广告语,但是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些广告语是不是命题呢?
这个教学引入非常的成功,他将生活中的广告引入到课堂中,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于是大家都参与到说广告语中,在广告源于:论文集www.618jyw.com
中找寻数学知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真谛。

三、反思例题、习题的学习开展过程,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掌握数学就是善于解题,把教会学生解题看作是教会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一条主要而有效的途径。我们在平时的例题、习题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对例、习题进行一些创新和拓展。在学生发现、猜想、探索、验证的思维过程中,教师不但指引学生反思学过的知识,而且也让学生得到了不同层次的思维训练,体验了成功与满足。这说明了教师在精选练习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在练习的基础上,勇于反思,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引导学生自编自做一道题与会做一类题,在思维层次上得到提高。

四、反思课堂练习中典型错误,从本源上解决问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回头看,检验我们的学习得失。现在的学生缺乏这种反思的意识,对于作业和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总是不能及时有效的纠错与反思。在他们看来作业做完就是任务的结束,其实对于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原因有很多,如果不认真对待的话,下次碰到了还是会出问题的。所以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及时查找问题所在,纠正自己的错误思维。为此我要求每一名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具体包含三个部分:一是错误原因的查找。二是针对性的练习。三是以后如何避免类似错误作为本题最后的反思与小结。这样可以让学生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经常回顾反思,有利于纠正以往的错误理解,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将薄弱环节变成自己的强项。

五、培养课堂小结和复习反思习惯,串联形成知识结构

教学中的课堂小结就是给我们学生提供一次回顾(反思)的机会。它是新授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对教学内容的梳理、概括,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结构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总结过程,教师不是包办代替,而是立足于引导,让学生参与,展示出获得知识的思维全过程,这样才能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如:“今天,我知道到了…”“学会了…”“明白了,运用这个知识点,要考虑…”“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错在哪里?”等等,还要将学习的知识相串联,并有机地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如学习了反比例函数可以按函数学习的一般线索加以整理(定义、表示、图象、性质、运用),并将它与已学的一般函数概念和熟悉的一次函数学习内容按上述线索相整合,既是将它们相联系又为以后更多的函数学习作好了结构和方法上的铺垫。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