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组装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系统组装课程中运用征文

更新时间:2024-04-13 点赞:10330 浏览:365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任务驱动”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法。本文探索在计算机系统组装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的提出、分析、实现和评价等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习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 建构主义 计算机系统组装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计算机系统组装课程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任务驱动和注重实践。计算机系统组装是一门实践性和动手能力要求很强的课程,该课程既要求学生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由于课程知识内容更新比较快,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适应信息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计算机系统组装课程中的实现

(一)提出明确而适度的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前提

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在符合学生个性和兴趣特点的前提下,使学生根据自己内在的需要去探索和学习,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在计算机系统组装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能根据实际的需求去完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组装与设置。整个过程包括硬件选择、硬件组装、操作系统安装和系统设置四个部分。这是一个大的任务,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的模块或任务,随着学习过程分步骤完成。

(二)合理分解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关键

分解任务是将一个大的任务分成若干个分任务,再将分任务往下分,直到每个小的分任务可操作或者执行为止。在这些分任务中,有很多是以前没有学过的知识或者技能技巧,即隐含了新的知识点,这时就需要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探索问题的,教师要使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创设任务情境,通过讲解、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尽量不让学生对任务有太大的畏惧以致产生抵触情绪。教师要做到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任务的分解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系统组装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包括硬件选择、硬件组装、操作系统组装、系统设置、完成系统安装。每一个过程都是建立在前一个过程完成的基础上,而且每一个过程都紧扣前面的进程。当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的正常进行。
随着任务分析的深入细致,就使得整个安装的过程的思路变得非常的清晰。而在将教学内容拆分为一个个的任务并逐步地展示、布置给学生之后,学生就能够一步步地按要求去完成整个计算机系统的组装了。在组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正在进行的某一个任务或模块提出一些建议,让学生能够树立坚定的信心去完成任务,使教学过程得以顺利进行。

(三)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实现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重点

问题提出并设计好了执行的过程后,学生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方法及手段去完成任务。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来建构新知识的结构,完成一个个的任务。
自主学习是以自学为中心源于:硕士论文www.618jyw.com
,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独立完成任务。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利用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比较简单或单一的任务学生可以采取这种学习方式完成,如计算机硬件的组装。协作学习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成和深化对主体的意义建构。通过这种协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开阔了学生的思路,产生对知识新的认识与理解。比较综合和难度较大的任务更多地需要借助协作学习方式,比如计算机硬件的配置选择。
以计算机硬件系统组装为例,其分成两个部分——硬件选择和硬件组装。对于硬件选择来说,涉及的知识点包括CPU与主板控制芯片的搭配、内存和显卡性能的发挥以及各硬件之间的兼容性等知识点。对于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学生可以在课堂听取老师的讲解,然后查阅有关的教材、资料,也可以通过相互间的讨论、交流,进行协作学习。

(四)学习效果评价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重要阶段

学习效果评价指学生反思问题的解决过程,相互评价或自我评价,教师适当做出点评,并引导学生归纳与总结。学习效果评价既是总结与提高的重要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信心与成就感的绝好时机。当学生把某项任务通过演示的方式展示出来时,他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这时教师需要通过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展示、交流、讨论、分析、点评,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反馈和评价,并且做好相关的记录,为后面的总结做准备。另外,学生每独立完成一项任务,都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这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与鼓励,可以刺激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增强自信,使其在不断地建构与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提高自我认识与对自身的评价,让学生在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下不断学习、进步。
当学生完成了系统任务后,通过之前的记录,可以挑选几个有特点的同学进行点评。如硬件组装速度较快的同学可以介绍一下怎样快速的组装硬件;对系统设置有心得的同学可以介绍一下他对系统设置的一些认识。通常这个阶段是学生最兴奋也最体现学生智慧与学习成效的时期,他们往往会提出一大堆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使大家豁然开朗。最后,由教师总评,着重阐明可学习和借鉴之处,附带点出需要注意和可以提高的地方供大家参考。通过这样的分析与评价,既肯定了学生的成绩与可圈可点之处,也指出了一些缺陷与有待改进的方面,在刺激学生积极性与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会谦虚谨慎,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结束语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不仅仅要“授之以鱼”,更强调“授人以渔”,强调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对传统教学的发展,比较适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把握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另一方面,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活思维状态,传授思维方法,提高思维能力,鼓励互相合作,进一步促成学生的意义建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总之,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下,提出明确具体的任务是前提,分析任务以形成一个个解决方案是关键,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是重点,最后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形成反馈信息是知识结构的提高和固化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必须统筹安排,合理兼顾。
当然,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中,难免忽略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了克服此弱点,首先,任务的提出要把握好,注意从整体上统筹设计,使任务与任务之间、新旧知识之间产生联系。其次,在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学习之后,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以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样,在任务的实现过程中才能不断加深对旧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达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孟繁华,顾远明. 国际教育新理念. 海南出版社,2004.
李绍中. 计算机组装与故障维修.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