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转入高职高专院校行业转入教师培养

更新时间:2024-01-11 点赞:6010 浏览:189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阐述高职高专院校在压力之下引进行业人才的尴尬,讨论对行业转入教师进行培养的四个侧重。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行业转入教师培养
0450-9889(2013)03C-0113-02

一、压力之下的选择:引进行业人才的尴尬

高职高专院校因其强调培养人才目标定位为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要培养技能型学生,必然要求有技能型教师的存在,高职高专院校技能型教师较少,这也成了高职高专院校会从行业里引进教师的原因。高职高专院校引进行业转入教师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是:能够引进思想素质较高,有教师潜质的行业中的能工巧匠。但是,现实情况却是,真正在行业中发展得很好的能工巧匠往往是不愿跳槽的,且不说他们行业发展的前景以及对行业的感情,就仅从待遇上来说,行业的能工巧匠的实际收入也要比普通高职高专教师高得多。所以,高职高专院校在引进行业转入教师上不得不放低要求,这也为行业转入教师隐蔽动机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第一种动机:在行业中的发展受阻,被迫转行成为教师。个人在行业当中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个人想要突破的难度较大,利弊权衡之下,认为成为大学教师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第二种动机:个人年龄较大,跟不上行业竞争的步伐,想要转行成为教师过上安逸的生活。与其被行业淘汰,不如急流勇退成为大学教师,他们认为高职高专教师工作虽然收入较少,但是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工作强度相对较低。当然,不排除少数抱有光明单纯动机的行业精英,他们想把行业中的经验和技术发扬光大从而转行成为教师。高职高专院校即使观察到了这些隐蔽的动机,但还来不及计算引进这些行业转入教师对于学校贡献和支出成本的大小,摘自:本科毕业论文www.618jyw.com
因为迫于专业建设所需要的技术型人才的压力从而认证了他们教师的身份。

二、欠缺的弥补:对行业转入教师进行培养的四个侧重

受到社会收入条件、个人发展选择等问题的限制,高职高专院校在引进行业转入教师上没有达到他们所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针对行业转入教师的特点,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业转入教师培养方案。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有四个方面需特别引起重视。
(一)强调师德师风培养,用特色、优秀学校文化塑造教师。行业转入教师在他们职业生涯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受到的是企业文化的熏陶。企业和学校最根本的区别又在于: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而学校教育追求的是人的自由发展,因为目标不一样,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和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肯定不一样。企业可以用各种管理手段来规范、约束、激励员工的行为,从而保证它们所追求的利润最大化,学校用各种管理手段也无法完全保证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追求并实现学生个人的自由发展。在这里并不是说学校的管理不重要或者说没有效果,只是想说明一点,那就是学校教育有其特殊性,那就是育人的工作的确是个“良心活”。一节课45分钟,费心地说得透彻些还是点到为止,全在于教师的责任心;当学生需要和教师如同朋友般交谈时,是推脱敷衍还是诚恳地表达观点,这也是对教师责任心的考量。当然,这份“良心活”的背后还有着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因此,学校的教育工作是考量教师“爱和良知”的工作,这和企业考量员工完全依赖外在绩效表现不太一样。既然内在的考量很难完全通过外在的形式予以评价和考核,那么对教师势必要在师德师风的道德规范上作出呼吁和提倡,对行业转入教师而言,必须让其重视起自身的师德修养并且习惯对自我的内在考量,从而达到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基本道德素养要求。
好的文化对人的塑造和影响的确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行业转入教师原来一直受到的是企业文化的熏陶,这种企业文化伴随着他们的职业发展经历,他们对这种文化表现出的是适应性和倾向性;相反,他们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文化表现出的是不适应性和无倾向性。因此。高职高专院校无论是在外在品牌的打造上还是在内部管理的控制上,必须树立起特色、优秀的学校文化从而达到塑造和熏陶教师的效果尤其是对行业转入教师的塑造和熏陶。
(二)强调学生特点的掌握,用基层带班经验作为提升教师素养的有效途径。因为原来一直在企业工作,行业转入教师缺乏对学生的了解,而学生又是教师所要面对的主要对象,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必须让行业转入教师明白:了解和熟悉学生的特点是他们所必须面对的,而带班、成为班主任又是了解学生最真实、最直接的途径。但现实情况却是班主任工作的烦琐和辛劳成为行业转入教师逃避的理由,他们往往拿出当时转入学校的隐蔽动机抗衡:第一,年纪太大,班主任工作太劳累,担心身体吃不消。第二,当年在企业都是做领导,到了学校不在乎钱少就是图一清闲,怎么可能还做基层的班主任。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不能就此陷入“两难”的境地,必须引导行业转入教师认识到成为班主任是跨入教师行业的一种必然。尽管行业转入教师的行业经验丰富,在企业做得很出色,但是,在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和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是不太一样的:在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规章制度管理员工,但是在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教师的魅力。此外,高职高专院校还必须引导行业转入教师认识到: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依赖于他们对学生特点的了解和把握的程度。如果不了解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性格、心理和行为特点以及思维和审美的习惯,即使行业转入教师有着丰富的行业经历也无法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那么也就无法达到和学生对话的目的,致使促进学生思考的影响力受限,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当然,高职高专院校也必须考虑行业转入教师年龄和精力分配的问题,在带班数量上不能要求过多。
(三)强调课程教学实践和理论并举。通过帮扶不断革新、提升教学手段和方法。在高职高专院校的课程体系中,有理论型和实践型课程之分,实践型课程是根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更加侧重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际的操控能力的培养。行业转入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实践型课程来从事教学工作,在行业中所积累的经验以及多年动手能力的磨炼足以支撑他们完成对实践型课程内容的教学。尽管是实践型课程,但是如果没有涉及任何实践理论的讲授,这样的操作只会停留在简单、重复层面,学生对实践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只会停留在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层面。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实践型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向行业转入教师灌输一个理念:现代技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并不是说掌握一套操作技能就可以包打天下和享用终生,为了让学生毕业后不断适应技术革新的局面甚至能自己开创技术革新的局面,行业转入教师有责任将技术和技术原理融会贯通后再传授给学生。当然这也对行业转入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勤奋钻研实践理论,弄清楚实践技能产生的背景、要素、关键点与突破点以及实践技能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能够将这些理论和实际操作密切结合起来授课。此外,在教学环节的实施上,高职高专院校还应对行业转入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展开正确的指导:指导他们根据课程特点、课堂内容、学生特点,研究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于刚从行业转入学校的教师来说还比较陌生,他们不清楚它们的作用以及如何设计和应用,高职高专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和研讨,帮助行业转入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问题,打开教学思路,完善教学设计。
(四)强调保持技术的先进性,通过立足、服务、引领行业,树立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行业转入教师本来就是从行业中来的,他们有的是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有的是技术革新的标兵;应该说他们的技术一直到来学校那一刻都是一流的、先进的。来到学校以后如果仅仅停留在重复教授原来的技术知识层面上,这样的技术是没有先进性可言的;这些落伍的技术再教授给学生,不利于学生毕业后上岗工作。针对这样的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必须实施保持行业转入教师技术先进性的举措:第一,“技术回炉”。学校应该定期让行业转人教师再次回到企业进行“技术回炉”。行业转入教师不一定要回到原来的企业中,只要是相关的有一定资历的企业都可以作为“技术回炉”的阵地。通过回到企业,和企业技术骨干探讨、切磋,帮助行业转入教师看到新技术的发展和变化,让行业转入教师尽快跟上技术革新的步伐,保持自身技术的先进性。第二,获得比赛评委资格。学校应该鼓励行业转入教师尽快获得比赛评委资格,成为全国各种职业比赛的评委,通过担任比赛评委,熟悉比赛规则,更加明确教学中行业标准的确立。开阔视野,让他们看到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技能发展的态势,为找出差距,迎头赶上提供参照。第三,成立相应的研究所。本科院校的教学研一体化发展相对成熟和完善,高职高专院校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对行业研究的落后,达不到引领行业发展的效果,这势必影响其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如果能够成立相关行业的研究所,行业转入教师的行业经验以及其对技术理论的钻研,可以帮助行业更快地找到发展的突破口、先进管理的方法等,行业转入教师自身的价值也将大大提升,在实现行业—学校—再次指导行业的发展模式的同时也真正实现高职高专产学研一体化的良性发展。

三、期待和展望:完善引进行业人才的制度缺陷

高职高专院校在引进行业转入教师的制度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必须针对国家提出的关于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制度的这一要求进行深刻反思,在引进人才的制度上结合学校实际,真正引进乐教和适教的行业转入教师。在对行业转入教师的培养上,必须科学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切实帮助行业转入教师提升师德水平、教学能力以及对行业的科研能力,真正发挥出行业转入教师在高职高专院校的优势和作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