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引领课内外结合引领学生学会阅读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8809 浏览:336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要达到这个目标,仅仅依靠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领是无法实现的。任何一种技能的形成都需要千锤百炼,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也都需要日积月累,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尤其如此。课内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要保障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教师还必须开发利用课外资源,做到课内外结合,引领学生学会阅读。近年来,我在培养学生阅读方面做了如下尝试:

一、低段教学注重课内指导,开启学生阅读兴趣之门

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是实现学生学会阅读的关键怎么写论文www.618jyw.com
。一年级学生刚学完拼音,借助拼音读文的能力较弱,本身就有畏惧心理,不爱阅读。如果此时教师不掌握其心理,不去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而是生硬地命令学生去读,最终学生就会厌倦读书,从而制约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一)利用教材优势,创设悬念,激发学生读书的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读物是生动有趣的童话、短小的诗歌和幽默的故事等。而低年级的课本和辅助读物中,这样内容的文章居多。在教学中,我抓住教材这一特点,创设悬念激发学生读书的。
在读文前,我先引导学生看图,然后问“图中画的什么?讲了什么事?老师不知道,想让同学们给老师讲一讲,你们谁能做到啊?”一时间,小学生阅读的被调动起来,纷纷借助拼音进入阅读状态。

(二)奖励评价,激发读书兴趣

低年级学生表现欲极强,愿意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认可。我利用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在班级墙报上设立了“读书星”园地。每次布置阅读时,对一些知识性的文章,我总要出一些题,让学生在阅读中解决。如读《地球和月亮》一文时,我问“地球和月亮是什么关系?月食是怎么形成的?”第二天许多学生告诉我答案,我让他们在书中指给我看,他们画出来了,于是我奖给他们小红星。得到小红星的同学兴奋得又蹦又跳,有了这次阅读的收获作动力,他们下次阅读会更认真。没得到小红星的同学,也会在看到别人收获时产生羡慕的心理,认真完成下次阅读任务,由此调动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

(三)检查督促,强化阅读的习惯

低段小学生存在自我约束力差、兴趣保持不持久的特性,如果教师仅在激发兴趣上下功夫,而没有必要的检查做为保障,时间久了,学生的兴趣也会淡化。为此,教师必须做一个有恒心、有耐心的人,每次布置完阅读任务后,一定要检查,做定性的评价,以此强化学生阅读习惯的形成。

二、中段教学中注重课外延伸,开辟课外阅读的天地

学生到了中年级(三四级),因识字量的增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能读一些不带拼音的读物,并能了解文章大意。这时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这个习惯的形成仅在课堂上是难以实现的,为此,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开辟学生课外阅读的天地。

(一)例文引路,拓展阅读资源

语文教材中荟萃了许多名家名篇,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向学生推荐相关作者的作品,让学生在一篇美文的带领下,走进作者的其他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如学了朱自清的《梅雨潭》,可引导学生去读《荷塘月色》;学了老舍的《养花》,便引导学生去阅读《草原》《林海》等作品。

(二)安排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搜索阅读材料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托教学内容,布置学生阅读同一体裁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掌握相同体裁文章的特点,提高阅读能力。如在教学《新型电影》一文时,由于此文是一篇介绍新鲜事物的科学小品,学生对此类体裁的文章还是初次接触,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此文的写作特点,在讲课之前,我布置学生搜集其他描写新鲜事物的文章阅读,课上汇报。学生在学习任务的驱使下,积极去课外搜索同类文章阅读,在上课组织汇报时,许多学生都能井井有条地把自已在课外阅读中了解到的新鲜事物介绍出来。有了这样的阅读基础,在学习本课时,学生就能抓住文章的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学生在这样的阅读活动中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读写结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阅读是为了吸收,习作是为了表达。在学生进入中段学期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悟能力,在此阶段,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把阅读后的感想写出来,以此强化学生阅读的成就感。教师不要对学生所写感想的字数与完整性做过高的要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旨在训练学生阅读后思考的能力及阅读的感悟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学生能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去写感悟,阅读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三、高段教学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一)教给方法,引导自读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为追求终极目标,必须坚持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原则。依托课内阅读教学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以一篇带多篇,使学生在课内学到阅读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得到实践运用,最终达到“不用教师教,自能阅读”的程度。为此,在阅读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掌握读懂一篇文章的过程和方法。精读一篇课文的过程通常可分为四个环节,一是初读课文,从整体了解课文的大意,理清课文的思路。二是细读文章中的重点部分,了解写作方法。三是研读课文的精华部分,弄懂这部分写了什么,用了什么方法,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四是要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对文章进行讲评说说自己的看法。教给学生方法后,布置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去阅读,这样强化训练,加强了学生对读懂一篇文章方法的掌握。

(二)向学生推荐可读书目,创办图书角,扩大阅读领域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小篇幅的文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这时,学生必然会有选择整本书去读的愿望,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及时向学生推荐健康有益的读物。如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人生观的《少年朱德的故事》《周恩来的童年》《一百个名人成才的故事》;有利于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海底世界两万里》《大西洋的秘密》《名人智斗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汤姆索亚历险记》《 鲁宾逊的故事 》等。这些书目的推荐,注重了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给他们确立选择的空间。
总之,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教师把握时机,持之以恒去操作,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 史玉英)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