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鸭蛋《端午鸭蛋》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2-17 点赞:13487 浏览:578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2-7661(2013)17-120-0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平淡语言中的韵味和情致。

3、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体会作者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难点:体会“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的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的写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屈子冤魂终古在,
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
醉讽离骚不解愁。

1、这首诗写的是哪一节日?来历如何?

(端午节,屈子即屈原,遗俗指的是端午节。)

2、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吗?在你的记忆当中,端午有什么让你回味无穷的东西吗?

(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吃蛋……)。

二、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作家。文风闲适自由,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

三、走进课文:

1、初读课文:

(1)课文一开篇具体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哪些习俗?这其中哪些是家乡特有的风俗?这与后文写端午的鸭蛋有何联系?
(2)作者为什么对家乡的咸鸭蛋久久不能忘怀呢?请找出相关的语句并且把它读出来。

2、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感受情趣

(过渡)其实和高邮的咸鸭蛋同样有味道的还有作者的语言,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你能在课文中看出来吗?
朗读课文2-3段,画出你喜欢的句子,仔细体会本文语言上的特色。可以参考下面的表达形式:
比如这一句:“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句中的“完全不能相比”“实在瞧不上”“曾经沧海难为水”运用了通俗易懂的口语、成语,朴素中带有点点幽默地表达出了作者以家乡能有这样的鸭蛋感到无比自豪的情感。
(学生活动)
小结:汪曾祺的语言,熔书面语与口语于一炉,将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平实、自然之中又时时流露出典雅雍容,显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四、问题探究:

有人认为,文章如此津津乐道谈论的仅仅是“咸鸭蛋”,是生活中太过平常的东西,甚至有人认为作者是小题大做、无病。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待?

五、拓展延伸: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一些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该怎么对待传统节日?
六、作业:
给同学介绍印象最深刻的童年时代的物件或经历。

七、板书:摘自:毕业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