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回顾革新与创业教育论述回顾生

更新时间:2024-01-26 点赞:11624 浏览:473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创新与创业教育成为高等教育转型的新思路。对我国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将人才培养与科研活动相结合,如何提高大学自身创业能力的集聚,将是高校管理者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创新 高等教育 大学 创业型大学
0450-9889(2013)04C-0009-02
现代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特认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这种“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方式包括建立企业的新组织形式。而后的德鲁克则认为创业是开创新的事业,本质上是在组织中建立新的生产函数。从这个意义上看,当前倡导的创新与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致的。事实上,随着我国国家创新战略的不断推进,原来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国家创新模式,正逐渐演变为在各个层面都可能产生创新的局面。在新的国家创新体系中,创新意识与创新活动源自各种各样的参与者,大学和产业协会在其中的活跃程度特别突出。这意味着熊彼得的创业模型已经被创造性地延展到企业的边界之外,进入教育和政府领域,从而形成了创业型大学。这些创业型大学不仅继续发挥着大学的传统功能,而且还承担了部分其他机构(尤其是产业和政府)的责任。它们通过建立转换知识与技术的组织机制,以及在区域创新中扮演战略性角色,大大促进了知识的应用。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不足,创业成功率仅为1%左右,远远低于全世界学生10%左右的平均创业成功率。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我国的创业型大学尚未成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在面对高等教育的转型、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等问题上,尚未达成统一认识。

一、大学使命的转变

对于大学应承担何种社会功能的问题一直引起广泛的争议,并持续得到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一词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大学最初只是一个教学机构,到了19世纪末期才逐渐涉及研究。尽管各国的学术与文化传统不同,但从20世纪末开始,大学的职能再也不仅局限于教学和研究,而是出现了普遍的创业模式。大学已非昔日的“塔”,已然成为国家或地区创新体系中重要的行动者。正如Mowery&Sampat所言,许多国家的政府都试图将大学作为知识经济发展与发展的工具。随着大学参与技术传播及商业化程度的提高,相应产生了关于大学本质与使命的问题。
大学使命的变迁并不是突然或偶然发生的过程,尽管某些行动者对此抱有怀疑和否定的态度,但这种变迁是自然而然的过程,它必须满足社会的需求、组织的意愿,最重要的是学术的信仰。大学有时会具有反叛精神,但在最低的程度上会符合国家或国际规范。大学将长久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新的管理范式,从而回应社会的要求并保持自身的严肃性。三角螺旋理论认为,大学除传统的教学与研究使命外,一项新的使命就是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从传统的大学职能转到当前的创业职能,大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若干个阶段(见图1)。创业型大学的创建是学术环境转变的结果。研究和教学活动仍需继续保留,并以服务经济与社会的进步,以及培养学生、促进知识发展为导向。正如Clark所言,创业型大学是指大学组织结构的变化,它拥有一个能够把知识进行商业化与商品化综合的内部系统,不仅包含了用于沟通或技术转移的办公机构,以在产业界与学术界之间架起桥梁,而且包括对研究内容的调整以及对研究预算的分配,从而满足私人和公共部门的要求。
大学的使命与组织机构的调整不可能由外部推动力强迫完成,也不可能一夜之间为公众所接受,它只可能是大学自身努力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Clark认为大学转型的趋势是明确的,必然包括强有力的决策中心、拓展的发展外延、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活跃的学术核心、整合的创业文化等方面。此外,创业型大学在创造性氛围中开展各种截然不同的活动,并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1)创业活动得到认可,且得到系统的支持;(2)具有界面机制,如技术转换办公室;(3)有大量的人员创立公司,从而为学校的研究及其他活动提供资金。

二、大学如何参与创新与创业

过去20多年里,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为全世界多个国家政府的财富创造及经济发展起了示范作用。因此,学者们用“大学创业”及“学术创业”等概念来描述这一系列可能发生的独特的学术活动,包括建立附属企业、取得专利及许可、赞助科学研究以及其他以大学和产业的联系作为基础的活动形式如顾问咨询等。
知识从基础研究领域转向市场应用显然存有差距,而这代表着在基础研究领域中提高创新活动的影响因素。Stokes分析了在科学研究中“理解”和“应用”之间的关系,并以19世纪末期法国化学家、细菌学家Pasteur所从事的基础的应用研究进行案例分析,说明了应用型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例如,研究密集型企业,如医药公司,采用了“Pasteur”模式,很可能从日常所从事的基础学术研究中获利,因为此时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兴趣达成了最佳组合。受到其启发,并根据Heinze等人对“创造性研究环境”的论述,可通过以下分析框架(如图2所示)阐述从事基础研究的行动者与知识的使用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并说明知识从基础研究转变为“创新”的多种渠道。
象限Ⅰ所列举的研究类型具有很高的新颖程度,这类基础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研究向科学的尖端发展。许多学术型大学的研究氛围都位于该象限。这些基础研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并具有高度的不确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618jyw.com
定性,只有部分研究成果能对产业或社会发展提供新的理念。基础研究的特征是普适性,虽然这些“需求驱动的”研究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特定问题,但成果通常难以预见。此外,基础研究也可能是为了回答一些抽象的基本问题。
在图2的矩阵中,从象限Ⅰ具有“浓厚研究氛围”的“基础研究”可能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学术型创业活动。在象限Ⅱ中,“研究产生的(激发的)创新”和“知识型创业”可通过成立附属企业或者获得专业与许可的形式实现。象限Ⅲ则表明了传统的大学与产业间的合作关系,通过“应用产生的“基础研究和”需求驱动的研究”(如顾问咨询、问题解决等)发展成为“持续增长的创新”过程。现实中,某些学术型大学与产业间有着大量经常性的联系,例如产业资助的合作研究、与之前在企业研发部门工作过的研究生进行合作、在企业中为博士安排就业等。通过这些方式在学术界与产业界建立了一种良好的信任与科学保证的循环机制,从而为“需求驱动型”研究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大学与产业间的互动机制能够辨别产业的“需求”,在理论增量式发展的基础上,将“基础研究”转化为“主流”的学术与产业合作,而这些互动要求具备最高的科学研究水平。美国斯坦福大学与硅谷之间的密切联系就是这方面成功的范例。
简而言之,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增长广泛依赖于拥有或构建一种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能够立足于自身实力的开发。企业特定的要素对创新活动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技术机遇及有利的创业环境也发挥着积极的影响。三角螺旋模型为分析创新链条上三个主要行动者(即大学—产业—政府)之间的内部联系提供了有效的分析工具。这些行动者在创新过程中的互动联系对政策方案的制订起到重要作用,从而为创新与知识的产生创造条件。

三、结论与启示

在知识经济时代,为了应对学校外部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的动态变化,大学的职能也相应发生了改变。在现实中,公共高等教育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境况,大多数大学都采取了“学术资本主义”,即部分大学进行的市场及类似于市场的行为,特别是对外部资金的竞争,并向创业体系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国际上大学发展的热点已演化为“大学创新与创业”、“知识与技术的转移”等方面。虽然学者试图说明大学与产业/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然而,这又会引发新的源于: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实际问题,例如,大学里的研究者以何种方式与产业发生个体联系?这些互动行为采取何种组织形式?这些互动行为如何影响研究活动的性质?等等。
此外,创业教育虽然已成当前大学主流教育价值取向,但各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所区别。《财富》杂志曾对美国10所大学所开展的商业实践中最具创新性的项目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对这些大学而言,创业教育意味着培养学生个人特定的态度、行为与能力,从而在个人职业生涯中得到不同的反映,并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期内对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也就是说,创业教育主要通过改变个人的价值观与基础概念认识,从而推动创业创新文化的形成。北美与欧洲高校创新与创业教育的主要不同源于其社会体系的动态变化,但这种不同的发展轨迹都趋向于通过教育教学的创新,推动当地知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我国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而言,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将人才培养与科研活动相结合,如何提高大学自身创业能力的集聚,将是高校管理者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Clark B.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New Foundations for Collegiality, Autonomy, and Achievement. Higher Education Management,2001(2)
Etzkowitz H,Zhou, C. Regional Innovation Initiator: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in Various Triple Helix Models,Triple Helix 6th Conference theme paper, Singapore,2007
[3]Heinze T, Shapira P, Senker J,Kuhlmann S.Identifying creative research accomplishments: methodology and results for nanotechnology and human genetics', Scientometrics, 2007(70)
[4]Meyer M.Academic entrepreneurs or entrepreneurial academics? Research-based ventures and public support mechanis' R&D Management,2003 (2)
[5]Perkmann M,Walsh K. University-industry relationships and open innovation: towards a research agend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07 (4)
[6]Stokes D E. Pasteur's Quadrant-Basic Science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1997
[7]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8]易高峰,候海燕.国际创业型大学研究主流理论与热点图谱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5)
(责编 何田田)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