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汉英高等职业教育运用型汉英口译人才培养初探库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23140 浏览:9958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体现在高职口译这门课上,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汉英双语口译能力,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口译人才的需求。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从语言能力、文化教学及心理素质等方面探讨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口译人才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口译; 交际策略; 交际能力;文化;心理素质
一 引言
欧、美发达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视强调人才的培养应以职业能力为重点设计培养方式, 围绕就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人才培养模式, 强调实用和实践。重视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强调高职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应用性,教学手段和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本着我国高职院校教育“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口译课教学必须面向实用化、职业化发展,培养符合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口译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学生,从整体上看,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合理,应用能力较差,学习态度不积极,在应试和实际应用的双重导向下,口译教学的效果不理想,高职阶段的口译教学任务相当艰巨,因此,高职院校口译课必须根据其学生特点和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以口译能力的培养为宗旨,进行口译教学实践,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鲜明地突出高职特色。

二、语言能力的培养

(一) 运用交际策略,提倡交际教学法

口译指将一种语言所表述的内容用另一种语言即时准确地用口头表达出来。整个口译活动就是一个“解码→换码→编码” 的思维转移过程。鉴于口译的性质和特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和课外的实践也与其他科目不同,它既要求学生精通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又要求学生具有相当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许多语言学家通过实践证明,交际策略的运用能促进外语学习。交际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尚未完全掌握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情况下,为达到交际目的,解决因语法或词汇知识的不足所带来的困难而采取的方法(Bialystok E.1990)。在口语交际中,学生会遇到更多的语言障碍,因此,会更大程度地求助于交际策略。如能使学生灵活有效地运用交际策略,即使学生的语言水平有限,也能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口译是一种复杂且特殊的双语交际活动,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而一切有利于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都属于交际教学法。比如,水平高的学生往往倾向用获取策略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因而具有较高的交际能力。而水平较低的学生则常常使用简略策略,以避免交际中遇到的问题,他们往往不能达到预定的交际目的,交际能力也相源于:论文提纲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对较低。因此,提高交际策略的运用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口译教学环节中,重视社会实践

口译课职业性很强,在调整学生知识结构后,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一是在校内建立模拟实验室,让学生了解口译各个环节的运作;二是组织参观,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到有关部门组织的涉外活动中,了解口译的实际操作;三是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与各大中小企事业对外服务部门保持友好的合作关系,使学生能在业务员的帮助和指导下亲自参与口译活动,加强实用口译训练,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译员语言素质的提高,不仅需要课堂上的学习,更需要经过实际的双语训练和学习,才能够提高口译能力。对学生的口译能力评价要善于采用形成性评价,而并不仅仅是终结性评价。评价的具体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客观化的考试方法、实践性能力的模拟检测方法、口译素质的指标评价方法和实践技能的社会考察方法等,选择性地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都可以。评价标准上,不能再重知识记忆和考试分数,而轻视了综合能力的提高,导致应变、适应能力不足。

(三)重视口译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以巴黎高等翻译学校和塞莱斯科维奇为代表的法国释意学派,在对口译实践的观察和分析基础上建立了释意派口译理论。该理论的研究对象不再只是语言,而是口译的意义传递现象。释意派口译理论指出口译包括三个主要程序:原语理解、脱离原语词语外壳和译语表达[3]。口译过程是释意过程,教师运用释意派口译理论对口译教学和口译实例进行评述和分析,探讨为实现口译释意过程而设计的训练方法,为学生明确口译的释意性原则,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可依据释意派口译理论对学生进行原语的分析归纳训练,词语脱离训练,把释意训练贯穿口译训练的始终。口译能力归根结底是一种技能,其最佳掌握途径是通过有指导的训练和大量实践[4]。作为高职教师,要分配好课堂中理论技巧讲解和情境训练时间,并做好示范和点评。让学生感知口译的经历、了解口译的思维过程,选择合适的教学素材和相应的课堂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使学生通过理论分析克服实践中遇到的困难, 从而提高自己的口译能力。

三、加强文化教学

口语翻译人员必须具有思维的双重性,即用一种语言理解,用另一种语言表达。除了精通两种不同的语言外,精通两种不同的文化也是口译人员不可缺少的先决条件。来自两种不同文化的成员进行语言交往时,尽管他们使用的是同一语言,但在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词汇含义、价值观念等方面仍有重大差异,有时这种差异会造成交际失误或严重误解。这就要求口译员培养自己的语用能力,熟悉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价值观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于口译者来说, 除了翻译语言表层的信息外, 更要翻译语言深层次的文化涵义[5]。因此 ,口译者的跨文化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文化教育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口译员对文化因素的考虑决定着翻译的准确性及翻译质量, 跨文化意识的有无或程度强弱也成为衡量一名优秀的口译者的重要标准。

(一)重视对比分析

在课堂上,教师在讲解语言知识时,要把东西方文化作适当的对比和分析,提高学生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引导学生学会预示和理解跨文化交际产生的误会,提高交际的有效性。东西方文化对比是文化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手段。比较中西方文化可以加深学生对两种文化之间差异的理解,并激发他们去了解产生这一差异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而使他们获得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还能使他们学会不同文化的交际模式,增强跨文化意识,避免跨文化交际的失败从事口译活动的学生不仅要了解他人文化,而且更要了解自己的文化。只有对自己的文化了解得多而透,才能真正承担起口译员的责任。因此,要重视母语中文的学习,改变轻母语重外语的学习习惯,学会双语并重,两条腿走路。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在许多方面体现文化,语言的差异是文化差异的外在表现, 而且民族语言形式与思维形式紧密联系。因此, 学习英语语言, 必须重视与该语言相关的文化, 了解并掌握蕴含于英语中的西方文化因素。 摘自:学报论文格式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