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探究从就业为导向实用翻译人才培养方式探究结论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7811 浏览:2425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对翻译人才和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翻译教学存在效率低,内容不实用,教材内容单一以及实习机会稀少等问题;本文针对社会对实用翻译人才的要求,提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从构建完整的培养计划,编写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材,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以及建立科学的考评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实用翻译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一 引言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背景下的新世纪,我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对外交流活动日益增多。各种实用文体的翻译在翻译实践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据有关方面统计,译者中单纯从事文学翻译的仅占4%,绝大多数译者面对的是实用翻译。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市场对实用翻译需求极大,另一方面,合格的实用翻译人才严重匮乏,翻译质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在不少方面很有改革的必要。在翻译院系雨后春笋般建立的今天,探讨一种以就业为导向,适应社会实际需求的实用翻译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传统翻译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翻译师资缺乏。同时,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的不足日益彰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模式效率低下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一般是采取讲一练一评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课堂上主要讲授翻译理论与技巧,学生课后根据这些理论和技巧做翻译练习;之后教师把学生的练习收上来集中评阅;完成评阅后发回给学生,再在课堂上集中评讲。这种方式的缺点就是费时长,周期长,效率低。教学模式局限在课堂教学,仅仅重视外语技能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实用专业知识的积累,与社会需求有很大的差距

2.2 课程内容设置偏重文学翻译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只重视文学翻译。一些教师更是认为文学翻译学好了,其他翻译也自然不成问题。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课堂翻译教学材料多取材于文学方面,翻译知识,翻译技巧也多围绕文学方面进行,这和实用翻译教学的要求有很大区别。 通过我校近几年毕业生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翻译工作多与机械,金融,建筑等专业性较强的领域有关,实际翻译的问题五花八门,难以应付。企业对单一以外语为专业的人才需求急剧下降。
2.3 教师知识结构单

一、教材缺乏针对性,没有体现岗位要求

多年来,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劣势之一就是懂外语的不懂专业,懂专业的不懂外语,这种情况导致现今高校的翻译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的单一化,教师较少考虑到课程内容对学生的适用性,对专业知识很难讲深讲透,缺乏相关的实际翻译经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高质量的实用翻译教材是完成实用翻译教学的基础,但目前的教材没有充分体现学生在将来的职业岗位中的不同需求,教学没有真正地同未来职业能力,就业需求联系起来。

2.4 校企合作困难,固定实习地点稀少

翻译人才所直接对应的就业企业大多集中在外资,外贸,翻译公司等类型的企业中。由于缺乏相应政策的支持,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怎么写论文www.618jyw.com
在没有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很难真正支持,持续地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这就使得学生难以获得较多的翻译实践的机会,无法加深对翻译职业的认知,从而达到提升翻译工作兴趣的目的。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翻译人才的教学理念和目标

要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合格实用翻译人才就要求教学需要走出传统翻译教学的误区,创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能力和职业能力为目标,采用科学的培养模式,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寻求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培养具备就业岗位所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翻译教学模式是翻译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的教学模式。21 世纪的翻译事业将会迅速走向现代化、信息化、科学化、社会化和国际化。翻译人才不仅应该有较高的双语能力、双文化能力, 还要了解翻译的行业特点、职业要求, 成为实用型复合人才。因此,该模式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首先,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结合大量的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而提高其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使学生能够胜任各类实用文体的翻译;同时,扩大学生各个领域的知识面,加强实用文体专业知识的补充,以求能在未来的翻译实践活动中较为准确,完整,流畅地进行英汉对译。将上述两个目标结合起来就是实用翻译教学的基本目标。

四、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4.1 构建合理的教育模块,形成系统完整的培养计划

合理的课程体系设计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体现,它规定着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只有开展需求分析,制定与学生就业,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课程安排重视科目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课程的前期着重做好语言技能的训练、实用翻译基本理论的传授和实用翻译基本技能的培养,后期侧重培养综合翻译能力。基本原则是在翻译通才的基础上体现口、笔译的专才品质。为此,可采用核心课、必修课、选修课和翻译实践四个模块。核心课程包括与听,说,读,写,译相关的英语基础课程,旨在打好学生的语言基本功,为翻译实践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必修课程包括口译,交替传译,高级口译,同声传译,法律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等旨在提高学生综合翻译能力的实用课程;选修课包括翻译简史,翻译批评,中外语言比较,跨文化交际等旨在提高学生汉语修养,夯实理论基础的课程,同时,高校可根据现有师资情况开设实用翻译所涉及到的专业课程,如开设国际经济法, 让学生了解掌握国际国内商事争议、域名争议、证券争议等仲裁解决方式;旅游文化、旅游经济学等课程的开设会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景区、旅游常识、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等知识;开设外贸商务谈判,让学生熟悉掌握对外贸易理论、实务、国际营销、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业务知识,以培养学生较强的谈判素质和较高的英语谈判口语能力。还可开设传媒、广告设计等课程,让学生了解传媒形式、掌握广告术语等;翻译实践模块下,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创造实践条件,如建立了模拟翻译工作室,把商务谈判、国际会议等场景引入课堂,使学生熟悉工作后将要扮演的角色,或利用社会资源,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机会,如,参加当地交易会、国际赛事、招商引资等活动,使他们尽早适应工作需要。通过四个模块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特色鲜明、体系完整的课程方阵。以核心必修课程为重点,以专业技能课程作支持,以全方位的素质教育为基础,以参与性、职业化培养为特点,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层次—模块”化课程结构的培养计划。

4.2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编写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翻译教材

翻译教材建设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和制约了翻译人才的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要强调实用性和职业性,体现在教材上就应该能满足学生未来的职业需求,以提高学生实际职业翻译能力为宗旨。首先,教材应充分体现层级性、系统性,将职业技能培养的初、中、高过程以及翻译知识的综合性要素包含在教材的设计中,以“层次化、系统化、对象化、实用化、立体化”的方式开发翻译教材。其次,应克服教材中的知识老化现象,在题材、体裁上尽可能多样化。整体内容覆盖了从理论到实践,从笔译到口译,从外事翻译到政论翻译、法律翻译、新闻翻译、科技翻译等多学科内容;在体裁设计上包含新闻,广告,政府公文,发言稿,合同,法律条文等实用文体。编写教材时体现创新性,结合最新教学手段,开发立体的教材包,呈现多层次、多视角和高品位的职业特色。再次,翻译实践教材应充分体现语境的作用、体现真实性和职业性。翻译专业的实践训练应超越机械的技巧练习,充分考虑未来职业的真实性原则,提供更广泛的文本语境,从注重学生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领域,工作地点,工作用语,专业词汇等方面出发,紧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实际,编写一些活页教材,随时将新鲜、真实、富有职业怎么写论文www.618jyw.com
特色的语料编写进去。

4.3 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实用翻译教学模式

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的实质就是要通过模拟工作过程,使学生能够体验到真实的翻译工作环境,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强对翻译职业的体验和理解,获得基本的翻译职场能力。作为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高校应明确翻译学习目标的定位,可以根据业务工作和生活场景划分为几个具体工作过程,再根据完成这些工作的过程需要的岗位能力,开设相应的课程和教学单元。这种基于工作过程所要求的能力来定位设置的课程所选择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所从事的翻译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以及所涉及的专业知识进行初步的了解和接触。
在教学中,教师可创造职业情境,情境的设置要贴近实际,易于实现;情境具有典型的工作任务性,目标明确,且容易理解,符合经验。例如,口译课堂上可选择紧扣当今商务行政和国际贸易活动的某一方面,设置模拟的商务交际情境,商务会谈、来访等,把学生分为三人一组, 指定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进行实境模拟口译练习,并由教师及学生及时进行现场点评,使学生的口译技能和素养都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锻炼学生的双语使用能力。另外,高校也可根据地区优势,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如地区性国际会议,国际赛事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些外事接待任务;通过与政府部门,外企及会展公司合作,让学生参与陪同口译及难度相对小的交传口译任务。
通过模拟工作过程,学生可以掌握翻译技巧,增加翻译经验,提高职业素养,也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这种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对未来职业的了解,对社会的认识,使其更客观定位自己未来的职业,从而增强适应翻译行业的综合能力,有利于实现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

4.4 建立科学的考评方法

考试是对学生某方面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素质进行测量和评价的教学活动。考试更为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可以检测学生知识、能力的掌握程度,给学生提供改进学习的信息,给教师提供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信息,引导教学的发展方向,对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具有评定、选拔、诊断、反馈、预测和激励等多种功能。基于以上的认识,在以就业为向导的实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采用科学,系统的考核方式,由多种考核方式构成,按需设定多次考核综合评定成绩,其特点是:
(1)提高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加大平时考核的力度,可以将各门课程的平时成绩设定为总成绩的50%-60%以督促学生重视日常的学习内容。考核内容可以包括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对学生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和测试。教学中,可以对多门课程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考核。例如,开闭卷考试,口试,演讲,成果答辩,提交学期论文等方式。这样,既可以达到综合考核学生学习的目的,又可以避免一次考试失误导致的不科学的评价,鼓励学生不断前进。
(3)考试时间和地点根据内容设定。如,一般笔试可以在教室中进行;口试则可以按工作情境来设定,考察学生的反应力和口头翻译能力;平时的作业或当堂完成,或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等。
五 结语
翻译就业市场的需要,要求我们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用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就是要紧密结合专业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毕业后可能从事的实际工作,创建科学系统的教学方式,注重提高学生实际的翻译水平,以培养职业译员为目标。总之,翻译教学要考虑就业市场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及专业性翻译人才而服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