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高中语文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学生

更新时间:2024-01-27 点赞:9399 浏览:3480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语文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主要工具,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唯分数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眼睛只盯着分数,一门心思抠“得分点”,不愿花精力引导学生感悟语文,感悟生活,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消磨殆尽,使得鲜活生动的语文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应试工具。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体现的特别明显,教师如果能注重情感教育,关注情感教育对教学的积极作用,就能把学生真正拉回语文课堂。所以,我们要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因此,我们要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学生对所教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情商。

一、注重自身情感的影响

我们要想让学生喜欢语文学科,就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喜欢语文教师,这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如何让学生对教师产生喜爱之情呢?这就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能真诚对待学生,对学生付出真的感情。只有教师真正带着情感进行教学,才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并不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讲课,而是真诚地热爱语文这一学科。
纵观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有的教师课堂上动情得讲,学生如痴如醉地听,课堂教学效果很好;而有的教师上课,或是乌云密布,雷电交加,或静如潭水,毫无起伏,必然使学生感觉疲惫,无心听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把握自己的情感,按照心理学中的情感转移的原理,即依据“先入情—动情—析情—移情”这一感情发展过程组织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每次上课时,教师应迅速进入角色,不是把自己当成老师,而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调动各种感官,通过声情并茂的语言及面部表情,牵动学生的情感。同时,教师还应注重熏陶感染,用自己的热情和对语文的热爱、对教学的责任感,来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语文的热爱,从而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育、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实施新课程标准后,高中语文课文选取的内容越来越生活化、人性化,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总能从课文中找到与生活的契合点。只要我们注意把握这些契合点,在教学中将课文与现实社会联系起来,就能让学生感受到更多的内心情感。
语文的情感教育不应是生搬硬套,而应是在课堂上潜移默化地进行。如讲《项脊轩志》时,除了常规的文言文教授外,我更注意分析文中的情感。我抓住文中的细节,仔细分析祖母一个轻轻关门的动作、几句喃喃自语,这些细节都写出了祖母对孙儿的关切与期望。同时,我联系生活中父母长辈对孩子的关心,让学生回想一件件生活小事来体会家人对自己的感情。有些学生想到自己放假回家父母准备的丰盛的饭菜时,感动地流下泪来,这就是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

三、用丰富的教学手段调动情感

(一)注重朗读

语文教学本身就是语言教学,语言教学就需要我们重视朗读,并充分利用课文语言的音韵、节奏、对称来教育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及情感,使学生把上语文课当成是一种欣赏课,去欣赏和领悟文章中的感情。
心理源于:初中英语论文www.618jyw.com
学家认为:“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启发、发展和维持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因此,情感教育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只有激发学生对美的感悟,才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激发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探求,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如教诗歌时,通过听读体会和自读领悟,学生体会到了《再别康桥》的惜别之情,领略了《赤壁怀古》的豪迈奔放,在朗读中产生了愉悦的感情,很自然地达到了教学要求。
其实,诗歌学习的重点并不在于如何把握诗意,如何分析意境,而是在于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我们只有真正体会了诗人的情感,才能真正理解诗歌。

(二)创设情境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情境的设置,这样学生更容易在教师的感染和引导下去体会语文中的感情。
现代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来再现文章情境。如教《虞美人》时,我就借助邓丽君的歌曲《虞美人》来设置情境。通过邓丽君饱含深情的演绎,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了一个亡国之君内心的苦楚。又如,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播放了部分的视频,即林冲风雪中怒杀陆虞侯。精彩的场面使学生群情激昂,为林冲鼓劲,为斩杀小人拍手称快。
学生为文中主人公或悲或喜,或怒或哀,才算真正进入了文章的情景。学生不是把自己当成读者,而是把自己当成文中的主人公,这样才是语文教学的成功之处。
在高中各学科的激烈竞争中,语文偏安一隅。在这种形势下,语文教师更应重视语文教学,注重情感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为提高学生情商服务。
(责编 张翼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