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实效注重教学语言艺术,提高语文课堂实效

更新时间:2024-04-06 点赞:17373 浏览:728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得失。语文教师,要重视语言艺术魅力,掌握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淋漓尽致地发挥语言艺术,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效果。
关键词:教学语言 语文课堂 实效
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语言是语文教师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教师的教学语言不仅反映了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着一节课的成败得失。《学记》中就有“善教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的论述。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精巧、闪耀智慧的教学语言,能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有趣,使学生思维活跃,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准确简洁,教学语言要有知识性

教学语言是知识信息的载体,它离不开知识性这一原则,只有饱含知识的教学语言,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语言必须准确简洁。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语文课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要确保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做到语音清晰、语句完整、简洁精炼、表达准确、逻辑严密;表意要深思熟虑,字斟句酌,言简意赅。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对教案上的词句的合理运用,尽量避免使用生涩、冷僻的字词,把书面语言改成学生化语言,把深奥的语言简化成学生容易听懂的语言;上课时,教学语言的轻重缓急,都要收发自如,准确有序,强弱得当,张弛有度,让学生的思想之弦,始终随着自己语言的指挥棒跳动。

二、幽默风趣,教学语言要有趣味性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教师睿智的思想、广博的学识借助诙谐含蓄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的再现,它具有生动、含蓄、富有启发性的特点,可以把语文课中深奥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使之通俗易懂。恰当使用,可以创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源于:标准论文www.618jyw.com
,消除学生学习疲劳,引发学习兴趣,强化知识记忆,达到回味无穷、余韵隽永的艺术效果。著名演说家海因慈·雷曼麦说过:“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提出来更能为人接受。”教育家魏书生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不仅使优秀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尽可能使后进生在愉快的和谐的气氛中受到鼓舞”。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就极力主张“要把课上得情趣横溢”。因此,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时地穿插一些谚语、成语、俗语、歇后语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注意力,尽量运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课讲得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文采斐然。
但必须注意,幽默只是一种语言技巧,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因而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应该考虑教育对象、内容、重点以及感情基调,否则会浪费时间,甚至给人一种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之感。

三、适度点拨,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则言明了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不能由教师一人唱独角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才华,张扬个性的舞台;教师只是一个点拨者,通过教师的适度点拨,将思维导向深入,促使学生越过障碍,除去纷繁冗杂,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因此,教师的讲课,要常常保持一种“引而不发”的姿态,以此激发兴趣,启迪思维。例如,《愚公移山》一文,文章结论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为了让学生易于理解,便于领会,教师不妨这样点拨:(1)愚公为何决心要不遗余力地移山?(2)智叟对他这一举动是什么样的看法?愚公是怎么针锋相对作答的?这两个问题环环相扣、深入浅出,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眼,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分析讨论,难题迎刃而解。

四、恰当评价,教学语言要有激励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语气的诚恳和富有激励性的评价。激励性评价可以触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培养学生自信的品质、探究的兴趣、坚强的意志。哲学家詹姆士就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教师的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不可缺少的养料;教师的赞美又是一座桥,能沟通师生心灵之河;教师的赞美更是一把钥匙,能开启学生智慧,启迪学生思维。在语文课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容易出现两个极端,有的学生积极主动踊跃发言,有的学生却表情呆滞默不做声。分析其原因,默不做声者,或因为性格内向羞于发言,或因为基础不扎实,思维受局限,对教师的提问不能领会其实质,把握其要领。怎样让他们大胆、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呢?这就需要教师的激励。课堂中,教师每一句可能自以为无意性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有些话语影响学生的一生。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各层次学生的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特意性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

五、情理交融,教学语言要有感染性

语文教材情文并茂,语文课堂也应情趣盎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亲切、感人至深的课堂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唤起学习热情。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使课堂语言发于情,意寓于情,情理交融,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即所说的话、所讲的课,尽量与学生的经历、身边的人和事、生活经验相贴近,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熏陶,这样的语文课才能触动学生心弦,引起共鸣,才会使他们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才会愿意听,乐于听,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否则,舍近求远,曲高和寡,是永远也走不进学生心灵,自然引不起共振。因此,教师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灵感和思想贯彻到自己的话语中去,使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从而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有重视语言艺术魅力,掌握语言艺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淋漓尽致地发挥语言艺术的特点,才能开启学生心智,陶冶情操,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爱学语文,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学记.
范旻琦.教师语言艺术.
[3]张隆华.语文教育学.
[4]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
[5]张德伟.新课程与教学改革.
(责编 张翼翔)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