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库恩试用库恩范式论述分析科学与宗教冲突结论

更新时间:2024-01-14 点赞:30274 浏览:13544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用库恩的范式理论分析科学与宗教的冲突;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论述了科学和宗教本质上并不矛盾,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的社会功能是可以互补,在多个方面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关键词:科学;宗教;冲突;范式
1002-7661(2013)21-021-02
20世纪库恩的“范式”(Paradigm)理论不仅被应用于理解科学的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也被广泛地运用于其他各领域,并以此来阐述其相关理论。美国宗教学者伊恩·巴伯致力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研究,他认为宗教与科学一样,在其发展中也存在着范式,科学与宗教中都存在着模型,通过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范式”及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因此,本文试图从范式的角度来研究科学与宗教之冲突关系。
范式是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科学哲学思想的核心,是把握他思想的关键。“范式”是心理信念,而“硬核”是对客观实在的认识或猜测。“范式”概念与“科学共同体”密切相关,范式是“科学共同体”共同具有的东西。以“科学共同体”为科哲思想起点,是一个进步。以往科哲注意个别科学家的思想,把这种思想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割裂开。库恩将二者联系起来。“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所共有的东西,而反过来,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共有一个范式的人组成。据此,一个科学共同体由同一个科学专业领域中的工作者组成。他们都受过近似的教育和专业训练;他们都钻研过相同的技术文献,并从中获取许多同样的教益。每一个科学共同体一般有一个他自己的主题。在科学中、在共同体中有各种学派,即以不相容的观点来探讨同一主题。科学共同体的成员认为他们是唯一的去追求同一组共有的目标,包括训练他们的接班人的人。在这种团体中,交流相当充分,专业判断也相当一致。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的科学共同体集中于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团体之间的专业交流有时也十分吃力,并常常导致误解。”
范式分三种情况:其一是信念,科学共同体拥有共同的思想模式,知识背景,研究方法,一种是模型或者模式,科学之所以被认为是科学的,是具有共同体的共同信念和理论的支撑,有共同的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宗教是人的信念意识,伊恩·巴伯眼中的科学与宗教的关系,他认为,宗教像科学一样,也存在着范式,进而将科学与宗教中的范式进行对比,来支持他的科学与宗教关系论。宗教其实就是一种范式。二者都存在意识和信念,宗教和科学都是基于一种共同信念的指导,科学有自己的信条,宗教也是拥有一种共同的信念,从这个大的范围上说,它们存在交叉或者至少不相背离的。具有共同的思想和指导方法,并且经常在一起从事相同或类似的活动的共同体都可以说成是范式。共同体是一定的,但是科学的就不能说是一定的。一个范式决定着其共同体成员的某种信念和价值标准,也就是说决定着他们的自然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科学共同体和社会中的其它共同体一样,有着一整套的态度和立场,并且受到它所处社会的总的文化氛围、生活习惯的影响。库恩范式理论把非理性引入了科学。科学不再是与人无关的逻辑知识体系地堆积,而是一种由主体的人参与其中的并以某种范式来解释外部自然的活动,科学并不孤立于文化世界之外,而是通过科学活动的主体与之保持着密切联系。就像谢林对科学共同体所作地详细的描述:“它(科学共同体)有自己的理想和特有的生活方式,它有自己的标准、习俗、惯例、符合、象征、语言、行话、职业道德、约束、控制、权威、机构、组织和出版物,它有自己的信条和信念、正统和各异端,还有对付异端的有效方法。这个共同体同其他共同体一样,为人类的怪想、满足和缺点这些禀性所影响;它有自己的政治、自己的保守势力、自己的压力群体、它有自己的思想流派、自己的派别分化和宗派分裂,它有自己的个人忠诚、敌视、嫉妒、憎恨、振作精神的呐喊,还有自己的时尚和风气。”
在宗教领域中,也同样存在着宗教共同体所一定要遵循的宗教范式,在宗教范式指导下的宗教共同体对宗教经验的解释越来越依靠宗教传统。“为了调和与新异常现象的矛盾,必须对教义进行‘事后的解释’,甚至在宗教中旧‘范式’对新异常现象的抗拒力或免于被证伪的趋势远比在科学中强。” 就好比不具有一个人的物理学,也同样不具有一个人的宗教。与在科学共同体中相同的,“范式是一种信念,科学共同体拥有共同的思想模式,知识背景,研究方法,一种是模型或者模式,它对共同体成员的看法起着关键的作用。宗教共同体也存在自己的范式,宗教范式熏陶着它过去的重要的范例。“…正如库恩所说,一个人只有通过解释范例才能成为科学共同体的一员。那么,一个人也只有通过自己亲身的解宗教范例才能成为宗教共同体的一员。”
在新天文学诞生之初,伽利略为维护哥白尼的新天文学说,受到教会的审判,这一事件曾被用来证明宗教是科学发展的一大障碍。然而,重新审视这段历史,我们发现伽利略受审与其说是宗教对科学的迫害,不如说是旧科学共同体对新科学范式的抵制。坚持以地球位于宇宙中心的神学家们的判断显然是错误的,然而,以太阳为宇宙中心的说法显然也不是真理。对于中纪的亚里士多德——托勒密的天文体系来说,哥白尼的“日心说”是一个进步,但是与其后的天文学结论相比,不论是哥白尼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618jyw.com
还是伽利略的学说都是存在缺陷,不完善的。科学不断地在追求真理,甚至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在“制造”真理,但却不能说它意味着真理。因而我们不能盲目地将科学贴上真理的标签,而将宗教贴上谬误的标签。
当科学逐渐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时,科学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随之出现。宗教改革曾削弱了教会的权威,为科学的发展创造了契机。然而,对科学的过分推崇和依赖,却会导致价值的丧失,科学有成为后宗教时代文化霸主的危险。科学不断地追求真理,却不是真理本身。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人类所追求的不仅有事实真理,还有价值真理、艺术真理和信仰真理,科学只能成为事实真理的探索者和揭示者,但却无法揭示人类其他文化的真谛。20世纪初由牛顿建立的经典物理学被相对论和量子力学所摧毁,新物理学不再承认科学理论能够对自然进行“如实描述”,此外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引起了人们对上帝“创世”无限联想,而生物学的克隆技术的出现则引发了宗教的相关争论。宗教不应忽视科学所取得的成就,而科学也不应该忽视宗教对人类价值的意义。无论科学多么地发达,也无法回答那些完全性和终极性的问题,无法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中的一系列安身立命的难题,无法满足实现终极关怀的心灵慰籍。宗教关心的是精神生活,包括生与死的意义,所以不能少了人们的加入。宗教将使人类社会成为一个相互包容、互帮互助的大家庭,也就是宗教的精神因素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崛起。
事实已证明,近代科学的兴起是宗教在此起了积极的推动的功能;宗教也不会随着科学之发展而失去自己的地盘。相反,二者将陪伴着人类发展始终。
参考文献:
刘 钢.科学革命的结构.导读[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81.
转引自伊安·巴伯.科学与宗教[M].阮 炜.曾传辉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196.
[3] 张增

一、科学与宗教.一个正在兴起的新领域[J].国外社会科学.2000(2):14.

[4] 钟传优.当代科学与宗教融合论述评[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22.
[5] [英]约翰·H·布鲁克.科学与宗教[M].苏贤贵译.上海.复旦人民出版社,2000.
[6] T.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
[7] 伊安·巴伯.科学与宗教[M].阮 炜,曾传辉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