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教学语文教学要合理安排课内外联系

更新时间:2023-12-22 点赞:26799 浏览:1206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学习不能只靠课内,还要从课外实践中来学习语文。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必须从课内与课外的整体联系,整合语文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安排好课内外的关系。
关键词:整合;启发式;讨论式
1002-7661(2013)23-290-01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高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要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必须合理安排课内外辨证关系。

一、要把握课内外的整体联系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必须围绕具体的语文教学目标,将课内外两者有机整合起来。整合就是将系统中的相关要素经过整理,组合,协调,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重组效应,从而发挥出系统更大的功能。比如:我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课前先布置学生在课外有目的地搜集我国各地不同特色建筑和世界各国风格各异的建筑图片等有关资料。在课堂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开始初读课文,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读课文,边朗读边思考问题: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中什么?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尝试编写文章的层次提纲,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自学情况。这样,就这样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接着引导学生欣赏课文。向学生提问,这篇课文的第四段写得很好,为什么呢?经过讨论交流,明确。从结构上来看,层次很清楚。你看第一句是总说,‘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然后分两个层次分别介绍假山和池沼的特征,又如在写假山时,也是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来写的。先正面的假山,‘重峦叠峰,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然后从设计者和匠师角度来写,因为设计者和匠师胸中有邱壑,即胸中有画,所以他们堆叠出来的假山才能犹如一幅幅画。最后从游客的角度来写,游客攀登时,能欣赏,领略到这些画意,便会产生‘身在山间’之感。其次,从语言的角度来看,第一是用词准确,如:“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这句话中,“艺术”和“技术”有什么区别呢?“艺术”是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这里强调的是“艺术”,说明假山的堆叠充满创意,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第二是语言形象生动。如这段的结尾:“浏览者来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这句话,这中间“鱼戏莲叶间”犹如一幅活的画:红色的鲤鱼,翠绿的莲叶,清澈的池水,它把鱼,莲叶和水的美都表现出来了。其中这个“戏”字用得非常生动形象,它将鱼儿那种调皮,嬉戏的神韵,灵气都写出来了。起到辅助说明作用。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围绕结构和语言两个方面写出欣赏笔记。最后拓展延伸,让学生拿出自己课前搜集的图片,选取其中1—2幅自己最喜欢的,配上详细的说明性文字,注意使用的结构和语言,在班内举行一次展览。

二、有机整合语文教学的目标

我们在确定与实施某一语文教学目标时,必须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有机地整合起来。以阅读教学为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然而,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有一定的语文知识和方法做基础。这种综合能力的形成,必须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低到高的认识过程。而且在这种综合能力源于:毕业论文致谢范文www.618jyw.com
的形成过程中,也离不开积极的情感与态度的支持。如《背影》一课中,“体会父爱的伟大”是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情感目标,在研读课文,体会感情这一环节,我设计以下两个问题:

1、阅读下面几句话,联系上下文,仔细体味父亲对儿子的关切爱护之情

(1)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会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于是拍拍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2、课文中作者写到几次“流泪”?每次“流泪”的原因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后,师归纳小结:作者在文中四次写到“流泪”即:第一次是作者从北京到徐州见到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刚逝,父亲失业,祸不单行,家境十分惨淡,于是一股忧伤袭上心头,“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是难过之泪。第二次是在浦口车站望父亲买橘子,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他穿着臃肿,身体肥胖,步履蹒跚,行动不便,但怕儿子路上顺口渴,执意买些橘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是感激之泪。第三次是车站离别,父亲的背影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回到车厢,回想起父亲的关怀体贴,一股愁绪喜上心头,于是“我的眼泪又来了”这是怅惘之泪。第四次是在北京接到父亲的来信时,又一次牵动作者伤感的思绪,想到父亲颓唐,家境的惨淡,晚年的凄凉,抑郁的感情一时喷发,于是流下了辛酸的眼泪。四次“流泪”是作者真情的流露,这四次“流泪”,造成感情上的波澜迭起,强烈地撞击着读者的心扉,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三、综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发式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既是古老的,又是新鲜的。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既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教学的方法。既适合于课堂学习,也适用于课外学习。只是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涉及一个教学思想的问题。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启发式和讨论式往往是综合运用的,启发中有讨论,讨论中有启发。
因此,合理安排好课内外的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的质量。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