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载体试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生

更新时间:2024-04-03 点赞:7824 浏览:2499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载体的运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利用新媒体工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进行创新,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和现代化,提高其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和手机已经成为了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重大的新媒体,如何顺应时代潮流,运用新媒体工具作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是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新媒体的特点及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新媒体突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只要有相应的信息接收设备,在地球的任何角落都可以接收到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开放性的信息海量,生动活泼,无疑对于对源于:论文范文网www.618jyw.com
新鲜事物充满憧憬、求知欲强的大学生来说起到了增长见识、开拓思路的作用,并为大学生以更加开阔的视野认识世界并改造世界创造了条件,但同时由于信息的海量性充斥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影响大学生的判断力,容易随波逐流。 其次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单一线性的传播模式,充分借助碎片化、偶发性的非线性排列组织形式,建构起了内容信息随即出发式的“网状-链式”传播新系统。这种特性不同于传统的线性排列,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点击链接自己需要的信息,正好满足了大学生自我选择意识强,不想受控制、程序化的思想特点,同时通过声像合一的形式,能够让大学生更加形象全面的认识和把握信息,并且提高其获取信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是记者,每个人都是发言人。在网络媒体中涌现出来的博客、微博等平台已经给大家带来了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状态和想法的便利和愉悦。在信息面前,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收,而是可以主动的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自我表现欲强,追求个性,而新媒体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载体,但是由于大学生自制能力较弱,在这种环境下也极易放纵自己,并且极易忘记自己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这又给大学生正确思想观念的形成带来了负面影响。

二、新媒体环境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契机

“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创新。”[3]载体的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迫切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载体的选择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取得。建立在数字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基础上的新媒体,对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其选择和运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契机。

(一)新媒体的发展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化。

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开设思想品德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等课程,开展演讲、辩论、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参观、调查、参与公益事业等社会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在新媒体环境下,这些传统载体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依然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也随着网络和手机媒体的出现涌现出来了一系列新的现代载体,这些现代载体的出现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比如博客的出现就方便了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方式更加化和非形式化;管理者可以利用网络社区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为大学生创造平等自由的空间,发挥意见领袖的思想引导作用;学校出台校园手机报业务,让每个在校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学校动态,也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选择需求设计他们感兴趣的新闻内容并提供及时反馈其思想信息的平台等等。

(二)新媒体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传统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教育者把社会所需求的思想观念等灌输传递给学生,学生更多的只是被动的吸收和接受,这样很难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角色从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具有充分选择性的主动建构者,与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互动的,这样不仅满足了他们注重充实自我、调节自我和发展自我的行为期待,而且其个性化信息服务也有利于老师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行为特点和需要,可以通过师生交流互动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同时因为新媒体环境是开放性,超越了时空的限制,这样就把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场所从教室延伸到了其他活动区域,如寝室、图书馆、餐厅等,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利用手机或者电脑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三、新媒体环境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策略

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实践活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系统论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合力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者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创新发展,更好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和现代化,提高实效性。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网上教学系统。

在新媒体环境下,老师应该更新其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使课程内容融于学生生活中,同时应该建立网上教学系统,可以通过课程内容网上测试、视频导入、名师讲解以及网上问题实时解答等形式进行知识补充和拓展,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内容、辅助内容、扩展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让枯燥的理论教育变成具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学习,更加全面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主旋律教育。

(二)加强网络管理,建设特站

首先要实现校园网技术监管和人员监管相结合。先进文化的网络传播是一种重要的方式,而网络文化传播是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所以学校应加强技术监管,特别是对一些等病毒性软件进行封杀;同时也要加强人员监管,注重培养发布和评论信息的学生网上“意见领袖”,通过“意见领袖”的影响力扩大网上正面效应。可以派专门人员时刻关注网上社会生活热点和学生思想动态,通过校园访谈、名师评论等方式精心设计和完善学习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般进入学生头脑。其次可以建立校园网导航系统,设计具有本校特色的网站。校园网导航系统可以按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层次即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心理五个方面进行分类,通过打造不同层次特色的网页链接,利用新媒体的超媒体性优势通过图片、视频、文本等形式有针对性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可以通过IP地址或者注册学号追溯各个学生的网上行为习惯,对发现具有特殊问题的学生特别关注并给予其正确的思想引导。

(三)在师生对话交流中,创造平等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

“最熟悉的陌生人”,这是当今大学生对老师的定位。因为在大学中,很多老师除了上课之外,很少能够有机会和学生面对面的进行对话交流。新媒体的发展慢慢的打破了这种难得见面的现象,老师不再仅仅是课堂上的教育者,而且可以成为学生课堂下生活中的朋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双方具有完整的个性,在教育活动中是一种平等、自由、尊重、合作的关系。[4]在新媒体环境中,校园论坛(BBS)、、微博、手机报等新媒体工具给师生之间的谈话和咨询等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在这种平台上,老师不再是仅仅贴有标签的教育者,而是成为隐匿在众多网友之中的信息交流者,运用这种师生对话交流的形式才能够让双方敞开精神、彼此接纳、无拘无束的互动交流,从而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实现“双向互动”。高校辅导员可以借用博客或者微博这个平台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并且每天更新思想信息,通过转发一些校园热点话题并有教育意义的博文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对他们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形式多样、开放的教育载体不仅不会让学生觉得抵触,反而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这才是真正的交流。正如保罗-弗莱雷所说,“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5]
[参考文献]
宫承波.《新媒体概论》[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年10月第2版,5。
杨状振.偏执的神话与迷离的景观:新媒体人文精神批评论纲.[J]中华传媒网。
[3]周济.切实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R].北京: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2006。
[4]张艳敏等,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影响[J].百色学院学报,第23卷第3期,2010年6月。
[5](巴西)保罗-弗莱雷,顾建新. 《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