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述学生自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对策大纲

更新时间:2024-04-12 点赞:27040 浏览:12116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自主学习能力 参与意识 探究意识 主体意识
0450-9889(2013)07A-0026-02
2011年版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每位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布鲁纳指出:“教一门学科,不是使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数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难免会对数学学习材料感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出发点,善于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教具和富有意义的实例,创设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让学生乐意参与教学活动,并真正实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笔者以故事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天气很热,师徒四人路过菜园,停下来休息。猪八戒见了大西瓜口水直流。师傅说:“要吃西瓜可以,不过我得先考考你们。”悟空和八戒连连点头说好。师傅说:“有4个西瓜,平均分给你们二人,每人得到几个?”徒弟一听,哈哈大笑,这还不容易分啊!师傅接着说:“要是把2个西瓜平均分给你们两个,每人得到几个?”八戒说:“1个呗,师傅,你能不能不出了,太简单了!”师傅不紧不慢地说:“要是把1个西瓜平均分给你们3个,每人得到多少个?”机灵的孙悟空哈哈大笑,而八戒这回摸不清头脑了。笔者顺势提问:“同学们,你们有办法吗?谁还可以做师傅,考考徒弟呢?”通过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求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分数的初步认识,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注重获取知识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认知心理学认为,儿童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学习探究能力,他们渴望在学习中获得乐趣,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应尽量多给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参与探究新知识的过程。教师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及智能水平,想方设法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容,笔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一个长方形剪去一个角后,还剩摘自:写论文www.618jyw.com
多少个角?笔者让学生先带着问题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根据自己的想法,动手剪剪,最后小组合作整理出结果,再向老师汇报结果,看一看哪组的想法多?小组里马上热闹起来:剪了一个角后,有的剩3个角,有的剩4个角,有的剩5个角……在小组的交流讨论中,学生总结出了4种结果,并能描述自己的剪法。(1)剩3个角。这样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探索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还能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合作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为学生继续学习角的度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又如教学《一位数除多位数的竖式计算》时,可以让学生在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出一位数除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第一步:从最高位除起;第二步:最高位不够除,再拿一位出来;第三步: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第四步: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教师有意识地出示以下题目,让学生进行探索,然后师生共同小结。
例如:①482÷2=( )
②485÷5=( )
③623÷6=( )
先让学生列出竖式,第①小题每一位上的数都整除了,没有余数,第②小题最高位上的数不够除,商是两位数,余数3要比5小,5落下和3合并除以5商是7。(学生探索小结),第③小题除到十位时,因为2除以6不够,所以要在十位上补0。(学生探索小结)课堂上积极投入的学生们获得了老师的肯定,即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让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发挥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级指导,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小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时刻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以鼓励为主,通过简洁、中肯的评价去满足学生的成就感,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经常采取信赖、欣赏的态度去看待学生,会使他们获得进行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除此以外,教师要注重学习过程的指导,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学生独立学、思、用的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之上的主动建构过程。可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不仅能让学生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生活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有效的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自学。
1积极动脑。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笔者把教室变成一个“超市”,货架上摆放着学生熟悉的小商品,让学生开展购物活动,在“超市”里买东西。这样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购物中充分观察思考,设计数学问题,于是一些如何买东西、如何花钱的数学问题随之而来,这样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发展。
2积极动手。如复习三年级上册《认识长度单位》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活动:让学生自带卷尺、毛线、笔、本子到操场上量一量:①你的鞋子有多长?②你的一步有多长?③你立定跳远有多远?④跑道有多长?⑤篮球架有多高?⑥如果有余力,可选择感兴趣的实物量一量并做好记录。虽然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所差别,但在相互争论、交流、协调、帮助下,学生都圆满地完成了活动任务,同时也发展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3积极动口。课堂上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说。例如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下册有一道练习题是:57、312、408、625、723……这些数中能被2整除的是( ),能被3整除的是( )。第一步:让学生想。第二步:说一说每个人不同的想法。大部分学生会用学过的一位数除多位数的方法,把每个数分别除以2或3,最后得出结果。第三步:寻找规律,找出最佳解答方法,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第四步:学生小结。
4积极自学。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点的移动》时,先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然后让学生以四个人为一组展开讨论。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小数点移动有几种情况?让学生汇报结果。在学生汇报时,教师慢慢引导学生说出向左移动表示缩小,用除法。向左移动一位,表示缩小到原数的十分之一;向左移动两位,表示缩小到原数的百分之一;向左移动三位,表示缩小到原数的千分之一。向右移动,表示扩大,用乘法。向右移动一位,扩大到原数的十倍,向右移动两位,扩大到原数的一百倍;向右移动三位,扩大到原数的一千倍。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学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小学数学课堂才会充满精彩。
(责编 韦 欣)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