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幼儿教师论幼儿教师教学心理动机及激发措施学术

更新时间:2024-02-07 点赞:10564 浏览:3779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幼儿教师 教学心理动机
个性发展
0450-9889(2013)11A-
0017-01
教学心理动机作为驱动教师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心理动力,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态度,并间接影响幼儿参与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618jyw.com
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对于幼儿教育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对影响教学心理动机的相关因素及其激发措施进行相关论述。

一、影响幼儿教师教学心理动机的相关因素

(一)职业感受

对于教师来说,其自身的职业感受对其职业认同感、职业行为以及工作态度等均有着直接的影响。职业感受包括职业幸福感与职业倦怠两方面。
第一,幼儿教师职业幸福感。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大部分的幼儿教师在自己所从事的这一职业中能感受到幸福,但是也有部分教师职业幸福感不强,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主要有组织管理、教学活动中所起的冲突,社会地位低,家长的不理解与不尊重,这些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第二,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期。通过调查和研究表明,在当前的幼儿教育发展过程中,幼儿教师普遍认为在工作中承受的心理压力较大,成就感较弱,疲劳感较深,从而使教师产生了倦怠感。

(二)客观因素

第一,幼儿教师的经济待遇与社会地位均偏低,社会公众对于教师这一职业的支持力度与认可程度还不是很高。第二,缺乏相关的管理体制、教育体制和培训机制,使得幼儿教师教育素质水平得不到提高,继而影响其教学心理动机。

二、激发幼儿教师教学心理动机的措施

(一)构建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此激发幼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第一,予以相应的物质支持,加大教育的投入。教师待遇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不仅影响着教师对其岗位的坚守程度,同时还影响着幼儿教师队伍的发展及稳定。针对这一特性,笔者认为在激发教师教学心理动机之前,首先应该提高幼儿教师的收入,提高其社会地位,以此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第二,加强教师和社会、家长之间的联系,使社会对幼儿教师以及幼教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幼儿教师得到社会的尊重与支持,从而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第三,家长与社会应该对幼儿教师抱着一种合理的期望,以此降低其工作压力,激发教师良好的教学心理动机,从而推动幼儿教育的发展。

(二)注重教师个性化需求,推动教师自主化发展

第一,关注和重视幼师生活。在社会生活中,幼儿教师除了承担着教师的角色外,还承担着其他角色。多重角色易引起角色冲突,继而影响其生活与工作。对此,笔者建议在进行幼儿教育时,其内部管理者应该多关注幼儿教师的生活,为其排忧解难,并细化幼儿教师的职责,以此调动其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激发其教学心理动机。第二,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职业需求。学校应该依据教师自身的优势,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特征提供相应的发展机会,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使其体验成功和享受成功,在满足其职业需求的同时激发教师的教学心理动机。

(三)健全幼儿教师的教育管理制度,激发其教学心理动机

幼儿教师的教育管理制度对于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技能以及情感均有着不同的影响。要想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心理动机,首先应该构建健全的职前教育、在职教育以及入职教育等机制,全程调控幼儿教师的教学心理动机。通过在职教育培训使幼儿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一些新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以此提高其综合素质。其次,还应该创设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健全教师的评价制度,营造一种尊重、平等的氛围,使教师之间能够互相学习、交流,以此从多方面来激发幼儿教师的教学心理动机和工作热情。
(责编 韦 欣)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