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作业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业布置对策

更新时间:2024-02-11 点赞:21632 浏览:9636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作业作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教师能够加强重视,引导学生及时温习学习的知识,另外也要通过有效的作业布置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升他们良好的学习探究能力以及数学实践能力,实现学生数学素质的综合发展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策略
1002-7661(2013)30-177-01

一、教师要重视作业的布置,以便学生能及时温习

小学时期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很多知识在经过课堂学习之后,学生基本都能够掌握。但是这个时期学生也有一个特点就是“忘性较大”,“学得快,忘得快”讲的就是这个时期的学生。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在学习之后及时的进行多遍的复习就能够更好的进行记忆,所以在教学之余如何引导学生及时的进行温习就成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件大事,而作业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复习的最佳手段。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的一个回顾,作业能间接的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同时通过学生的作业状况,教师也能够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中的误区,能够指导教师及时的改变教学策略,实现教学的高效进行;另外通过作业,学生也能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能够深化他们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重视作业的有效性,及时的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引导他们进行学习、回顾。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作业的“量”,要在学生的接受范围之内,同时也要提升作业的“质”,以便学生能够通过作业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受到更多的启发,实现他们学习的有效进行。

二、教师要布置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鉴于作业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非常重视作业的布置,但是长期以来,学生与作业之间的“矛盾”却一直存在。很多学生抱怨教师留的作业过多,而大部分教师也为学生不能及时的完成作业而苦恼,造成师生关系的紧张,影响教学的有效进行。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教师在作业布置的时候只考虑到自己的角度,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体会。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对于学生学习体验的感受,从他们的学习兴趣点入手进行布置,以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了四则混合运算后,我设计了这样的游戏作业,用牌与父母比赛算“二十四”,把碰到的巧算题、难解题带到学校,与同学一起讨论。教学完“乘法口诀”后,可以设计“对口令”的游戏,让学生与学生玩,学生与家长玩。为了改变原有计算题枯燥、乏味的现象,我设计一些“开火车”、“小猴闯关”、“夺红旗”、“登上宝座”等带有童趣味的游戏性作业,把一道道计算题融合在故事情节中,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运算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在学习中体验知识的魅力、成功的喜悦,而且培养了他们用数学语言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使学生感觉到数学作业是一个游戏天地、学习的乐园。

三、教师要布置探究性作业,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我们知道,作业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项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进行复习领悟的一个途径,同时作业也是引导学生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题海”战术,以期能够使学生不断的进行“重复记忆”,课程改革后,对于学生“减压”的呼声越来越高,很多教师便顺应潮流,布置一些比较简单、容易的题目。这样以来,学生很容易就能够完成作业,但是却无法实现学生知识的拔高、创新,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正常进步,所以在教学中,还需要教摘自:毕业论文格式模板www.618jyw.com
师能够注重作业的探究性,引导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地进步、不断的跨越。
学生完成数学作业也是一种数学学习活动,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为此,在作业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索性作业,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比如教师就可以布置一些观察性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因为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另外教师也可以布置一些调查性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再者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操作性作业,《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四、教师要布置实践性作业,实现学生的学以致用

俗话说“学以致用”,特别是对于数学科目而言,作为一项实用学科,数学在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加上生活中有很多的数学素材,而数学学习中也有很多生活知识点,所以就需要教师能够将数学知识实践与学生的学习、作业进行有效的结合,以便能够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感悟生活,在生活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数学技能,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为此,在作业设计时,创设生活性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设计精美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开一次展览会,从中鉴赏几何形体及图案美;2、找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食品盒,测量计算出它们贴一圈商标纸的面积。这样,让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而又从生活中发现了数学无处不在。在完成这一系列实践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与人合作、收集、学以致用等多种能力,而且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陈玉珍.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初探.青海教育.2010(4).
贾再洪,史息良.新课程标准下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云南教育.2004(1).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