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编织用“意外”编织精彩如何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11018 浏览:45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注意力、思维方式,所发表的意见、观点,所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如果能将课堂中意外产生的问题变成新的教学资源,就能使课堂演绎更为动人的精彩。

一、将错就错,巧用意外

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有时精心的预设还不如学生的一句话或一次“错误”的巧妙利用精彩。
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的教学中,对于“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有位同学提出质疑:“两边之和不一定要大于第三边才能围成三角形,等于也是可以的。”教师沉默了片刻,顺势来个将错就错:“你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我们一起看看,你说的到底对不对,好吗?”
生:2厘米、

2.5厘米、4.5厘米这样的三条边就可以围成一个钝角三角形。

师:你举的例子是两边之和等于第三边的情况,可是这个三角形画在黑板上太小了,为了让大家看得清楚一些,我们把它们都扩大10倍,20厘米加25厘米还是等于45厘米。
操作的结果,这种情况下围出的图形,两条短的边和第三条长的边恰好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结果证明,两边之和等于第三条边这种情况是围不成一个三角形的,如果你能画出三角形了,也许你的度量存在一些误差,请你检查一下。
生:老师,我在度量时有一些误差,相差一毫米多。
师:这就对了,每个人在学习数学时都要严谨对待,这样的学习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一个平台。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错误或偏差不要简单地予以定调,而要利用这些意外,巧妙引导,使意外与教学流程合拍,因为每一次纠错的过程可能就是他们进步的起点。在与学生一起分析犯错的原因时,学生不仅对原有的知识结构更为明了,还会对原有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理解得更透彻。

二、利用错误,因势利导

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教师应该利用学生的错误,暴露其错误的过程,然后因势利导,从而生成正误知识的辨析点。这是“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观的体现。
如在教学小数的退位减法时,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接着板书:45-3

3.4=,请学生独立尝试完成。随后教师把学生的一些计算情况写在黑板上:

45-33.4=1

2.4 45-33.4=41

6.6

让学生对此进行辨析讨论。 生1:45-33.4=12.4是错的,十分位上的4应该是被减数的一部分,而不是减数上的。也有可能是数位没有对齐。
生2:45-3

3.4=416.6也是错的,差都比被减数还要大,肯定不对,但我也不知道怎样下手。

师:还有一些同学也觉得无处着手,老师在这里给同学们提个醒:33.4是一位小数,根据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点要对齐,如果45也是一个小数就好了。你们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大部分学生恍然大悟,纠正了错误的认识,这要比教师直接指出错误的效果要好。
教师在面对“意外”时,要冷静分析,合理控制,并及时将之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那么失误便不再让人尴尬,而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三、把握时机,引发争论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出自己的疑问,就说明他对所学内容有了独立思考,这是学习的深入,更是一种进步!教师应把握时机,鼓励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解决问题。
下面是《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中的一个片段:判断“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这个圆的二分之一”是否正确。学生中有认为对的,有认为不对的。面对学生的不同答案,教师没有马上判断,而是引导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老师最喜欢有不同的声音了,能说说你们的理由,让大家信服吗?”于是,小小辩论会开始了。只见正方代表把圆纸片平均分成两份,问道:“我是不是把这个圆纸片分成了两份?”反方代表点头应答:“是,是。”正方代表举起其中半个圆,问:“这份是不是这个圆纸片的二分之一?”反方:“是,是呀。”正方当仁不让:“既然是二分之一,为什么说不对呢?”此时,反方同学虽然口称“是,是”,但心里并不服气。只见反方代表从圆形纸片上随意撕下一块,然后举着圆纸片分成的两部分大声问:“这是分成两份吗?”正方回答:“是。”反方接着举起较小的一份,用挑战的口吻问道:“这是圆纸片的二分之一吗?”事实令正方不得不说:“不是。”至此,正确的结论显而易见了,这正是课堂生成的结果。
面对不同的声音,适时引导学生进行争论,为活的思维提供了条件,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平等的发言机会和跳出思维旧框框的机会,从而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症结。
课堂教学的预设和生成是一对矛盾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果巧用、活用、趣用课堂教学中意外生成的资源,不但有利于开启学生的智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探究意识。教师应努力捕捉课堂中的“意外”生成资源,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质疑中碰撞,在对话交流中绽放,在课堂中摘自:毕业论文答辩流程www.618jyw.com
用“意外”编织出精彩。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