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见语文主体教学方式构建之我见基本

更新时间:2024-02-29 点赞:26887 浏览:12086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主体性教学体现在学生观上,是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在教学价值观上,关注每个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在师生观上,强调师生互动,提倡尊师爱生、和谐;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知能统

一、知情和谐,创设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素质发展的课堂教。

关键词:小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师生互动;知情和谐
1002-7661(2013)31-054-01
几年来,为了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要着眼于人的发展这一目标,我本着:“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原则,以“积淀、感悟、创造”三位一体的教学整体结构框架,意在宏观上体现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及各要素的内部关系。并确定了语文课堂的基本操作模式,从而让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将自己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及美好人性开发出来,并不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断完善自己。下面以《长征》为例谈一谈,语文课堂教学中操作程序:

一、自学交流

“自学交流”是在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的基础上独立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的过程,这是学生语文中第一次超越自我的过程。这一环节学生基本上独立完成以下任务:一是汇报整个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要在正确流利朗读全文的基础上弄清《长征》讲了什么。二是汇报有关背景资料。力所能及地查阅有关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三是汇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自读时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及能力解决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新词等基础知识。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及精彩之处。由此看来,学生们进行的自读汇报不是放任自由的滥读、瞎读,而是按一定学习方法和认知规律主动获取知识,主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

二、点拨谤导

“点拔谤导”是教师、学生自学交流后的点拨,是疑点、难点、关键之处的开窍性的指导,又是学生在第一次自学习、自悟基础上进一步的指点升发。这一环节是为学生更好地进行下一轮自我超越构建平台。教师在这一环节主要做以下工作:
1、导法
学生要进入第二次自我学、自我超越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抓住教学的重点,明确进一步学习的目标,然后教给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思路,帮助学生深化认识,实现“自奋其力”、“自改其知”的境界。

2、可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教师可通过一些电化教学手段,促使学生能最快地达到这种境界。

3、抓重点词句,体会情感

需要说明的是教师的指导不是仅这一次就没有了,而应是随时随地的去拉学生一把,助学生一臂之力。“导”应贯穿整个过程。例如导疑:学生把自读时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后,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引导学生有层次、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疑难。再比如导情:教师要用动情的语言去激励学生,鼓舞学生,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努力唤醒、拨动学生的心弦,实现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共鸣。教学时首先做到“课即始,情即生”。其次“课进行,情更浓”。比如感悟“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寒”,教师运用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语言渲染就是达到传情、的目的。
由此,教学中教师必须从“独奏者”的角度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通过动之以情,授之以法,诱之以思,使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茅塞顿开,如鱼得水,变死学为活学。

三、展现“超越”

这一环节是学生在自学交流后以及教师点拨后进行一种体悟课文的过程。即第一次超越自己的过程。它不是把课文机械化地按宇、词、句、段等进行“技术化”、“复杂化”地装卸与分解,而是在反复朗读中整体感受课文,或领悟主旨,或品味意蕴,或体会情感。是“心灵体验,燃烧”的精神创造,也是最自由、最愉悦的最美好的心灵之旅。

四、拓展升华

“升华拓展”是在学生“自学汇报”、“点拨诱导”、“展现超越”后,再一次深入体悟课文内容发在自己独到见解、实现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也是辐射相关知识内容,进一步延伸课文的过程,是作为一种运用知识、提高能力、求得发展的动态潜在的感悟和提升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差异性,有的同学跑在前面,有的同学落在后面。
对于跑在前面的同学,要让他跑的更快。所以这一环节让他们在纵横交错的思维和信息交流后,思维火花互相碰撞,使之出现观点的交锋,可以发表求新、求异的独特见解。比如可以对课文提出新的感悟,也可以对文章提出批判修改意见,或者通过本课学习触及其它内容,产生进一步探求或阅读其它文章的兴趣等等。其实,在这一环节教师也可以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拓展练习,如扩写、练句,或是扩读与其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懂得,一片贫瘠的土地不可能长出旺盛的生命。一篇文章即使再文质兼美,也难免挂一漏十,只有扩展教学内容广泛阅读,才使学生触类旁通,如虎添翼。如果有了孩子自身达到这样扩读兴趣,就会形成更多的写作积淀与精神积淀,这也是超越自身的培养。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试图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自读、自学、自悟实现学生自我审美的过程,自我升华的过程,自我创新的过程。需要说明的是,教学是科学,但更是艺术,需要讲究融情、审美、得法。可见“模式”是不能僵化、教条的,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我想,不管你用什么模式,你都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确定,学生的主体精神是否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否显现,学生的主体活动过程是否优化,是否发掘了他们智慧的潜化,展示他的生命的活力?是否显示了创造精神的萌芽,进发出创造精神的火花?正因为语文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所以请老师就我教学中的遗憾,结合以上我提出的几个“是否”来引起你的思考,引起你的研究,那才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魅力所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