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英美论英美文学课程中诗歌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6062 浏览:2015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诗歌是语言运用的最高层次,诗歌教学可增强学生的语言意识,激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文试从诗歌材料的选择、节奏、音韵、语言结构以及对诗歌的阐释等层面探讨英美文学课程的诗歌教学。
【关键词】诗歌教学 文本细读 多元解读
诗歌是“语言运用的最高层次”( Bassnet),诗歌教学能够有力地拓宽学生的认知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与人文素质。传统的诗歌教学偏重于对诗人生平、诗歌内容的介绍而忽略了学生对诗歌形式美感的亲身体验。笔者认为在诗歌教学中宜选择短小精悍的名篇佳作,从音韵、节奏、语言结构层面上对作品细加分析,在学生获得充分感性认识的前提下,提倡对文本的多重解读。

一、诗歌教学材料的选择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对诗歌的普遍误解,认为所有诗歌皆晦涩难懂。为了使学生走出对诗歌的误区,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对课堂教学中的诗歌材料做合理的选择。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保持阅读时思维的连贯性,宜选择选短小精悍,贴近青少年心理及情感特征的名篇佳作。在语言难度上,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生词量较少、字面意思易为浅近的文本,过多的生词往往会妨碍学生对诗歌的深入赏析。文学课课时有限,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可能面面俱到,历史背景、诗人的生平,可让学生在课前查阅并在课堂上陈述,教师只需对学生所掌握的内容进行一定的补充,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把学习重点放在文本细读上,又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二、文本细读

1. 英诗的节奏和音韵

现代文学教学提倡对文本的细读,教师尽量要避免只对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做大一统的介绍,应充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形式和内容上的美感。诗歌的特别之处在于能够通过凝练的语言和谐的节奏和音韵表情达意。诗歌的形式上的美感主要表现在节奏和音韵上。与汉语的一字一音不同,英语单词可以是一个音节,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而音节的多寡是决定这首诗属于何种形式的因素之一。英语诗歌语言中的节奏是按音节和重音来计算的。度量节奏的单位叫做“音步”(foot)。一个音步可以包含一个音节或两个以上的音节。常见的音步中由一个重读音节加上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非重读音节组成。读的时候重读的音节重而长,称为“扬”格;非重读音节读起来轻而短,称为“抑”格。一个诗行中音节轻重长短有规律地交替出现,形成英语独特的格律。与中国传统诗歌中明快、易上口的行尾押韵相比,英诗中的韵式显得复杂多变,除尾韵和单韵外,还有头韵、中间韵等。

2. 英诗的语言结构

对大部分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学生来说,英诗可能是最高深莫测的领域之一。有时遇到一篇比较晦涩的诗歌,他们连理解大意都有困难,更谈不上欣赏。原因之一可能是语言功底欠缺,遇到较生僻的单词或较复杂的句型会感到棘手;另一个原因可能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对诗歌进行语言分析的方法。课前应该要求学生对诗歌进行预习,整体通读,形成初步的直觉或印象。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对该诗在语音、词汇、句法三个语言层面上一些具体的语言点进行细致地描述和分析,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诗歌的语言往往高度凝练,以非传统的语言模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它在字、词组合、结构搭配等方面采用了新的方式。诗歌中句子的断裂、字词的移位给人一种“陌生化”的感觉。[3]诗歌教学首先要解决的便是让学生读懂诗句,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诗歌中孤立的字词还原成一个完整的、符合书面表达规范的句子,这是理解内容的前提。为了检验学生对诗歌表层意思的理解,可以让学生总结诗歌的内容或将诗歌用散文的形式进行改写,用口语或书面的形式进行复述。为了表达微妙的情感和内心世界,诗人往往偏爱使用语义含混(ambiguity)的词语或结构表达方式。[4]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多重含义,以便于下一步他们能从不同角度对诗歌进行解读和阐释。为了丰富诗歌的内涵,诗人往往会不同程度地运用文学和文化典故 (allusion),在对诗歌语言结构层面讲解时,教师也应对此有所涉及,这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也丰富了他们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

三、对诗歌的多元解读

诗歌蕴含着诗人丰富的内心体验,学生需充分调动其情感和想象,才能体味和领悟诗歌所包含的意蕴和浑然统一的审美境界。诗歌作为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其意义往往具有不确定性。语言和数字不同,它是一种不明确的意义代码。每个字都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词义的多样性使通向理解诗歌的途径异常宽阔。由于读者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思维方式、阅读目的及切入角度等存在差异,必然会导致文本解读的多元化。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诗歌时,不应固守一家之言,应该见仁见智,多元解读。在鉴赏诗歌中,多元解读才可能使诗歌文本潜在的多重意义通过解释得以释放。然而,自由分析并不意味着绝对自由,学生的诠释一定要以诗歌文本为基础,不能“随心所欲”,读者的主观想象需要诗中的文本细节来支撑。
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陈述自己对诗作的观点。除了课堂上的谈论之外,学生还可以在网络论坛阐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当然也可以鼓励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继续进行研究,写成论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英语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利用课堂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感受英诗的形式之美,在充分获取感性认识的前提下,理解其蕴含的深远意义,并尽可能配以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对英语诗歌的距离感,领会英语诗歌的魅力,从而对英语诗歌,甚至英美文学真正产生兴趣,使文学教育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梁守涛.英诗格律浅说[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Bassnet S,Grundy P. Language Through L论文下载中心www.618jyw.com
iterature [M]. 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93.
[3]Page,Norman.The language of literature[C].London:The Macmilian Press Ltd.,1984.
[4]Widdowson, H.G.Practical Stylistic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