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分层利用分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学术

更新时间:2024-01-18 点赞:4705 浏览:1117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分层教学”确为一个不可替代的建立于集体教学与因材施教间的桥梁,是在应试教育前提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成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缓解了学生中“太饿,太撑”的状况、使得教育资源得到更有效利用,但其弊端也不容忽视,诸如太注重考试成绩而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标签问题等。采用多元的分层方式、经常给学生做心理辅导、年轻教师与年长教师交换带班则可以有效解决“分层教学”带来的负面问题。
关键词:分层教学;利弊分析;改进措施
1002-7661(2013)33-206-01

一、分层教学的目的

所谓分层教学, 就是以学生的客观差异为前提,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安排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不同的教授方式和评估体系, 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中得以发展。

二、学校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

现阶段大部分学校已采用此种方式: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学生分班分层,诸如初高中的火箭班、实验班、普通班等;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制定各层学生各自能力所能提高到的教学目标,诸如冲刺最好的34所高校、冲刺985、冲刺211等;按照这不同的教学目标,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层次的师资,分层授课。

三、分层教学对学生学习状况带来的正面和负面效果

1、主要正面效果

分层教学使部分学生客观并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现阶段的学习水平,有利于学生自己建立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与计划。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教统一标准的知识,学生学统一标准的知识,造成学生不易清醒直观地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水平,往往定下过高或过低的学习目标,不利于发展。而分层教学则可以大幅改善此状况。学生们可以直接看到自己处于何种层次的班级、准确定位,并以此制定相适应的目标计划,有益于提升学习效率。

2、主要负面效果

太注源于:本科论文www.618jyw.com
重考试成绩,影响学生全面发展。分层教学要实施,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分层,目前大多数学校采用考试的手段。虽然考试是最为直观的检测手段,但是单一的分层手段,只能使“分层教学”沦为变相分班而非“因材施教”。考试检测得了知识,却检测不了素质;检测得了学校要求的内容,检测不了社会需要的内容,检测不了一个完整的人所必备的内容。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出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一个高智商的工具。单一的分层手段,使得师生家长们太注重考试成绩,极其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分层带来标签问题。依照成绩将学生们分成了不同的层次,本可以使学生们能更好地进行自我定位、确立适合自己的目标,但由于中小学生心理尚不成熟,难以一直从积极的方向去考虑问题,将分层看做是给自己和别人贴标签。“你在‘奥赛班’、我在‘普通班’,所以你是好的、我是坏的,你聪明、我笨,我什么都不如你”这种标签心理极易出现,容易使学生有很强的自卑心理;而“我在‘奥赛班’、你在‘普通班’,你什么都不如我”这种标签心理极易使学生有很强的自负心理。极其影响学生身心发展。
心理疲惫,恶性循环。分层带来的标签问题影响到了学生,也会影响到老师的教学。一些带“普通班”的老师,会认为有些知识点没有必要给学生们讲,因为他们太差、讲了也白讲,而这样就会在无形之中,使这些基础本就不好的学生更无法与别人竞争,导致他们的成绩更差,反过来,这更差的成绩更使得老师认为他们太差……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假使一开始老师对同学们充满信心,但确实地这个班的大多数学生水平不太好,而老师精力有限、难以顾全,加之并非每个学生都想上进,导致成绩提高比较缓慢,这就会使老师的信心渐渐下降、心理慢慢疲惫。老师的疲惫,则会慢慢使得老师加深“普通班”等标签的印象,承认不可改变的差距,而这又会反过头来影响他们的教学,形成上述的恶性循环。

四、分层教学的改进策略

1、采用多元的分层方式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因此,分层方法不能太被动。可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摸底考试,但不能把摸底成绩作为唯一的分层标准,因为考试自身有相当大的偶然性,而学生自身的发展又是一个变化的动态过程。因此,不能仅按一次成绩将学生分层。较为科学的分层应考虑以下方面:刚入初高中不分层,经过首年的观察和相关测试在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之后再分层;可把摸底考试成绩的一半作为分层的参照,另外一半可参考原先的班主任的意见,在综合评价之后再分层;采取穿插的分层。

2、经常给学生做心理辅导

对标签正向理解则可以准确定位,而反向则会导致多种不良心理出现。中学生心智尚不成熟,难以客观或积极地看待问题,所以学校、老师应发挥作用,经常给学生做心理辅导。首先,在分层教学实施之前给学生做思想教育,阐明此项教学改革的作用、目的及意义等,转变学生观念,提高学生们的认识水平,使学生们明白改革的初衷是促进学生们的更好发展,争取使学生们积极配合[3]。同时,教师应经常与各层次的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具体感受,已进行相应的调整改进。其次,要注意观察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变化,从而及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最后,学校应设专门的心理咨询室,聘请经验丰富的优秀心理咨询师,以使学生可以直接去心理咨询室及时咨询解决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王 玲, 庄绪静. 视角下的课堂教学行为偏差分析[J] . 当代教育科学, 2008(8) .
胡 谋,王 倩.“分层教学”——变相分班还是因材施教?[N].人民日报,2006-09-26。
[3] 邢华燕,刘重光,孙志红.分层递进教学的实施与思考[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 4 (14) .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