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激昂悲壮、慷慨、激昂抒情独白

更新时间:2024-01-03 点赞:31485 浏览:1454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雷电颂》使用丰富的象征写作手法,使主人公难以言明的思想感情表现的含蓄、深沉、凝练。加以通篇运用拟人、呼告的修辞手法,直接有力地表现了爱憎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反复、排比、顶针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回肠,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关键词:抒情独白;象征;拟人;呼告;反复;排比;顶针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1月,时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集团又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掀起反共,大肆捕杀中国人,“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于是,针对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了《屈原》,用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慨。剧中,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屈原》在当年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上演,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雷电颂”一幕中的独白,激起过许多爱国者的共鸣。每次演出都被观众爆发出的雷鸣般的掌声所淹没。这个剧最后终于被国民党当局禁演。
《屈原》全剧分为“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散发披肩,独身徘徊。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面对这黑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他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白——《雷电颂》。它是屈原斗争精神的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雷电颂》是全剧中最强力的一个音符。
当时,郭老曾说过:“我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一语道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屈原》的社会意义及其艺术特色,纵观全剧,郭老所谓的“象征”好似一条红线,文理清晰地统摄着《屈原》创作表现的各方面,所以研究《雷电颂》的修辞艺术,也应从“象征”谈起。
象征是文艺创作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古今中外名家高手的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中,都可以看到它的作用。如北宋周敦颐的《爱莲说》、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以及杨朔的《荔枝蜜》等,都是运用象征手法十分得体的成功之作。《屈原》就其表现手法而论,确是典型的象征性的文苑大作,而《雷电颂》则是剧作中展示屈原精神的重要独白,也是郭老的精心力作。
《屈原》和高尔基的《海燕》等名篇一样,为突出其象征手法,全剧选用了多种修辞方式,单就《雷电颂》而论,其选用的修辞格,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反复与象征修辞格的兼用

反复是在一定条件下,为了突出某一事物,强调某种感情,将某些词语按一定规范重复联用的修辞格。象征是为了状物抒情,撷“婉约”之美,以具体的常见的事(征体),表达抽象概念或特定意义(征义)的修辞格。在《雷电颂》里,为了强化表达效果,作者巧用了反复与象征格兼用的修辞方式。例如: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3.“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4.“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

5.“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

6.“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

二、排比与象征修辞格的兼用

排比、是由结构相同,内容相关,字数相近又语调一致的句子或词语组成的修辞格,在具体作品里,排比修辞格是渲染气氛、烘托形象极重要极有效的表现方式之一。《雷电颂》为了壮大气势、显示力量,多方面多层次地选用了排比与象征兼用的修辞格。例如:

1.“我思念那洞庭湖,我思念那长江,我思念那东海……”

2.“你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的边上去,拖到长江的边上去,拖到东海的边上去呀!”

3.“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鞺鞺鞳鞳的咆哮,我要飘流到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上去呀!”

4.“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

5.“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

6.“鼓励吧,风!咆哮吧,雷!闪光吧,电!”

三、顶针格的妙用

顶针亦称顶真或联珠。其渊远流水,最早见于《诗经》。论其结构是将紧相连的上一句是结尾词语,转用为下一句的开头词语,上下蝉联、首尾顶接的一种修辞格。
在《雷电颂》里,为表达屈原的激越情绪,郭老多次选用了顶针格。句如:

1.“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2.“哭,哭有什么用!”

3.“眼泪,眼泪有什么用?”

4.“但是我,我没用眼泪。”

5.“你,你东君……”

源于:论文范文网www.618jyw.com

6.“你,你坐在马上……”

7.“我要和着你,和着你的……”

8.“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
就顶针格而论,在文艺创作过程中,为表述或加强激越、积愤以及急切诚挚的语势,可以绘声,也可以绘色,可谓多功能的表现手段。
就《雷电颂》而论,郭老为完成其“象征”性的创作手法,确实选用了多层次的修辞艺术手段,本文所评论的几组修辞格,不论是含蓄、委婉又明快锋利的象征,也不论是激昂慷慨,义正词严的反复,排比,也不论是声色俱厉,咄咄紧逼的顶针,都从不同侧面表示了修辞格的独特功能,对于表现剧中屈原的特殊身世和忧国忧民,疾恶如仇的万千情绪,以及坚韧不拔、视死如归的斗争意志,无不恰到好处。
(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九华山中心学校)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