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物理物理探究性教学对策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09 点赞:4603 浏览:1344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物理探究性教学,可以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其科学探究的潜能。通过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可以获得基本的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探究性教学呢?

1. 激发学生探究的

探究是一种需要,探究欲实际上就是求知欲,探究欲是一种内在的东西,它解决的是“想不想”探究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探究,使其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
例如,在进行“摩擦力”探究教学时,我请学生帮助打开沾上油的瓶盖,当几个学生连续都未能打开时,学生们开始积极地想出各种方法(裹上麻布、增大压力、用开水烫等)。最终学生打开瓶盖后,我就很自然地把他们引入到“摩擦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教学之中。

2. 教会学生探究的本领

(1)探究的动力源于“疑”。学会设疑,有疑问才想弄个究竟,才有目标,才有探究的动力。首先,教师要做设疑的榜样,教师设疑要有可模仿性、针对性、代表性,设疑要面向全体学生,注意难易适度;其次,要让学生学会设疑,要让学生敢疑、会疑、乐疑。
例如,人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源头的水流过露天的沟渠,水量会越来越小,甚至流着流着就没有了。在电学教学时,我发现部分学生会产生错误的定向思维: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出后会越来越小,流到电源的负极时为零;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凭借生活经验作出“亮的灯泡中流过的电流大,暗的灯泡中流过的电流小”这样的猜想。要纠正这种错误的定向思维的最好办法是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发现流过两个灯泡的电流是相等的,这一结论使他们惊愕不已,激起了强烈的认知上的矛盾冲突。他们相信事实,但又感觉到难以理解。这时我向学生举一个例子来作类比,如图l所示,A、B两根管子粗细不同,并且是串联起来的。当水在它们中间流动时,我问学生:相同时间内流进A处的水与流出B处的水有什么样的关系?学生们答道:水量相等。于是我又启发学生思考:那么A管中的水流量与B管中的水流量有什么关系?与管子的粗细有关吗?学生经过思考、讨论,由此体会到串联的两个灯泡中流过的电流是相等的,而与灯泡的明暗无关,从而得到“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的正确结论。
(2)培养探究能力。探究本身有其规律,教师要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让学生会提出问题,会确定探究课题。
例如,在“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猜测浮力大小的决定因素时,有的学生会提出“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与液体的接触面大小有关”,理由是一块橡皮泥会沉人水底,但将橡皮泥做成碗状后(此时橡皮泥与水的接触面变大)可以浮在水面。对此,我列举反例:如果将碗状橡皮泥完全浸人水中,橡皮泥与水的接触面积大大增加,但此时橡皮泥将沉人水底,即它受到的浮力反而变小了,从而让学生的错觉不攻自破,并自然得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的结论。

3. 挖掘学生探究的潜能

小组探究、个人探究,既可以在实验室里,也可以在家里,要注意挖掘个体和群体的探究潜能的多样性。
(1)让学生有充分的探究时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如果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就让学生讨论,就会因为有的问题太简单而浪费时间,而有的问题如果没有充分的讨论时间,讨论探究就会流于形式。
例如,学生在探究天平的使用方法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探究,学生会发现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在调节天平平衡的过程中,指针偏左或偏右时,应如何调节平衡螺母?怎样调节游码及读出它对应的指示值?物体应放在哪个盘中?加砝码时应先放大的还是先放小的?怎样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有的学生还提出“砝码放在托盘的边上会不会影响测量效果?物体与砝码放错托盘位置,是否可以读出被测物体的质量”等等问题。有了充分的探究时间,学生的潜能就会迸发出来。
(2)给学生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学生深层次的认知发展既需要独立思考,更需要合作交流,这种交流是多维的、互动的。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应做合格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
责任编辑 罗峰 源于:论文格式范文网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