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美德从环境美德视角看梭罗在《瓦尔登湖》中德与行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13156 浏览:5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是生态文学的关键代表人物之一,常常被捧为环境主义者的典范。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体现和提倡生态道德人的个性品德--经济简朴、简单、自由以及生态感知性。他批判商业、物质主义,呼吁人们改变既有的生活模式。他主张人应该将经济追求放在次要地位,只有这样人才能自由地追求内心的发展,同时也让其他非人类生物自由地生存。捕鱼、打猎和农耕是梭罗在瓦尔登湖独居过程中的主要营生手段,在这些具体的活动过程中,他与自然和谐共处,赞美自然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在价值(如精神和审美层面的),渐渐形成素食主义和环境保护等环境美德思想。《瓦尔登湖》是环境美德生活的典范。
关键词:亨利·大卫·梭罗;《瓦尔登湖》;环境美德
【中图分类号】G642

一、研究背景

"环境美德学"是美德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它对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的道德关系给予系统性和全面性的定义和解释,它重视的是一个有德之人应具备的性格特点,而非定义人-环境行为的规则和义务,它的目标是人与自然共繁荣。简单地讲,"环境美德学"探索了两个问题--"人应该如何对待环境"和"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才能与环境和谐相处?"这是因为当出现某一环境破坏行为时,人们往往会问:"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做了这么缺德的事?"许多环境行为的严重性往往不足以上升到法律层面,法律和措施只能硬性规范人们的行为,而不能规范个性和态度。
《瓦尔登湖》前1/3的内容主要是对商业主义的现实批判,探讨人如何定位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而后2/3的内容则转而描述作者在林中的生活。国内对《瓦尔登湖》的生态批判研究一般尚停留在分析其生态中心主义思想的层面上,也就是侧重于后2/3内容的分析,忽视了前1/3内容与后2/3内容的联系,缺乏对该作品的全面理解。如果把该书放在环境美德视角下和当代的环境危机背景下,对它的解读能变得更具体完整。

二、梭罗作为生态道德人的个性表现

《瓦尔登湖》兼有自传和社会批判色彩,著于十九世纪中期。作者在瓦尔登湖独居两年又两个月,主要活动包括林中散步、建房、做家具、耕种、阅读、沉思和创作。他把这段时间的生活称为一种"实验"。他这期间独特的生活方式,对于自然环境和人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思考是基于对作者所生活的地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反思。十九世纪早期,杰弗逊总统强调经济发展,经济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发展着。康科德位于新英格兰地区,自然环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恶化,主要有两类来源--纺织业和铁路建设。该地区水资源丰富、有技能的工人多,是当时纺织业发展中心。据统计,1840年全美有1200家纺织工厂,其中的2/3位于新英格兰地区。(童慧雁,2005:15)由于经济发展的需求,该地区当时的森林覆盖率甚至比当今的还低很多。(Cain,2000:24)此外,1830年代美国铁路线长大约23英里,40年展到3千英里,1860年代则扩展到3万英里以上。(28)随着更多铁路的修建,工厂增多,人群变得密集,森林减少、物种变少、淘金热、以及1837年的经济危机,都促使梭罗思考人、经济和环境的关系。《瓦尔登湖》中的梭罗体现了一个生态道德人的品德--经济简朴、简单、自由和生态感知性。
经济简朴、生活简单、自由。《经济篇》的开头部分提出"人在一个错误的逻辑下劳动",大部分人即使是在美国这个相对自由的国家里,因为无知和错误,忙忙碌碌于虚构的忧虑,赶着忙不完的粗活,却不能"采集生命的美果"(Thoreau, 2008: 7)、"人类在静静地过着绝望的生活"。(8)可见,一个人若要让生命过得有意义,就得首先严肃管理好自己的物质生活。梭罗批判商业主义,提倡生活简朴、自食其力。因为商业活动引导人们为了物质上的收获而忙碌,使人们不能采集生命的美果,即限制精神世界的发展。(26)梭罗在瓦尔登湖的实践,是为了探索人是否可以独立于各种"机构"和社会制度的束缚。他直白地指出,工厂的主要目标只是为了公司要赚钱,不是让人们获得物质独立的最好模式。他通过卖农产品和做日工挣得36.78美元。与开支相减所得为他开始独居生活实践的资金。在这样的生活中,他花费很少,得到闲暇、独立和健康。梭罗希望借此生活实践唤醒人们对经济生活的思考。
一个人若能够自愿地简朴生活,低成本地获取生活必需品,那么他将能自由地去完善自己的内心。践行经济简朴,使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人生目和获得劳动的自由。能有时间去发展自己的才能、沉思和创作是很重要的。所谓自由就是能全面地控制自己的生活,对于人的内心发展起积极作用。其次,自由指的是身体感官上的自由。菲利普·卡法罗(Pilip Cafaro)指出,在梭罗的美德理想中,自由也涵盖自由地思想和想象。(2004:215)肢体上和感官上的自由是梭罗理想的重要一部分。一个感官自由的人可以自由地听、闻、看、品尝和表达。这些都是对于自由思考和想象非常重要的感官功能。梭罗进入林中生活是为了成为一个在身体上更自由的人。这样,人的感官和精神都会恢复活力,而后人的才华禀赋就又可以去试着完成崇高的生活了。在梭罗看来,感官上的自由是与人的精神世界的自由提升紧密联系的。
生态感知性(Ecological Sensibility)。生态敏感性,或者生态感知性,也是一个生态道德人的关键个性品质。经济简朴、简单和自由这一范畴的个性品质主要影响人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而一个具有生态感知性的人,首先是一个经济简朴的人,同时这样的人欣赏自然界所具备的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不刻意改变和索取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本身就是一种精神和审美享受。人类中心主义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原点和道德评价的依据,人类的利益高于其他任何生物的利益。在基督教的观念之中,人是万物的主宰。(Holly Bible, 1:26) 19世纪开始则是一个不断探索、征服、开采自然界用于经济发展的年代。
梭罗认为,自然具备非人类中心主义价值,人类对自然的正确"利用"应该是审美性、娱乐性和精神性的,商业利用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居期间的劳动是为了满足自我的生存需求,而非赚取经济利益,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观察自然、思考,劳动只是一小部分。《瓦尔登湖》大部分章节都有对自然界细致生动的描写,对于自然的接触往往是很轻松自然的方式进展的。视觉和声觉体验是梭罗欣赏自然界的主要方式。《声》这一章是对自然界介绍的引入章,这章描述了许许多多梭罗在木屋中听到的自然界的声音--麻雀的叫声(79),树枝忽然折断的声音(80),黄昏中听到甜美、有旋律感的森林中的牛叫声,是不花钱的音乐(87),夜晚听到猫头鹰的小夜曲是大自然中最悲惨的声音,好像人类临终的声音(88),夜深时听到哇叫声,它们是古时候醉鬼的精灵,互相敬酒、互相嘲笑(88)......每种大自然声音都引起他的各种想象和享受。同样,视觉观察到的各种动物和美景也让梭罗的林中时光变得丰富多彩,他细致观察林中的景象。林中的愉悦时光使他感慨:"我有时体验到,自然界中的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最甜蜜温柔、最天真和鼓舞人的伴侣,即使是对于愤世嫉俗的可怜的人也是这样。"(91)他把大自然很自然地当成了自己共处的邻居,甚至自己已经"成为自然的一部分了"(90)。从娱乐和审美的观察过程中,梭罗逐渐认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不是大自然的主宰。梭罗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光不是纯粹为了索取其经济利益,他通过"听"和"看"认识大自然,这样的时光本身就有精神价值。梭罗对于生态环境的审美和精神体验,使他看到了大自然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内在价值,思考如何处理人和自然关系这一道德问题。源于:论文的格式要求www.618jyw.com
源于:论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