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证法中学数学教学中反证法网

更新时间:2024-02-22 点赞:3766 浏览:89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反证法是在中学数学中常用到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证明方法.文章介绍了反证法的基本概念、步骤、典型例题和使用条件.
关键词: 中学数学教学 反证法 使用条件
在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去掉大米中的砂粒,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从大米中把砂粒一粒一粒地拣出来;一种是用间接的方法——淘洗法,把砂粒残留下来.这两种方法虽然形式不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都能达到去掉砂粒的目的.有时用直接方法很困难,而用间接方法却容易得多.牛顿曾说:“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

一、”当一些命题不易从正面直接证明时,就可考虑用反证法.

一、反证法的基本概念

1.反证法的定义

法国数学家阿达玛对反证法的实质做了如下概括:“若肯定定理的假设而否定其结论,就会导致矛盾.”这是对反证法的极好概括.其实反证法也称作归谬法。反证法适合一些正面证明比较困难,但是否定则比较简单的题目,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较为广泛,在解决一些较难问题的时候,反证法能体现其优越性.

2.反证法的基本思想

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否定之否定,这种基本思想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否定→推理→矛盾→肯定”,即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无误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达到新的否定.

3.反证法的逻辑依据

通过以上三个步骤,为什么能肯定原命题正确呢?其逻辑根据就在于形成逻辑的两个基本规律:“排中律”和“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为真,至少有一个是假的,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假,简单地说“A或者非A”,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排中律”.反证法在其证明过程中,得到矛盾的判断,根据“矛盾律”,这些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而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都是真的,所以“否定的结论”必为假.再根据“排中律”,结论与“否定的结论”这一对立的互相否定的判断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于是我们得到原结论必为真.所以反证法是以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和理论为依据的,反证法是可信的.

二、反证法的步骤

用反证法证题一般分为三个步骤:

1.反设.假设原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2.归谬.从这个结论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3.结论.由矛盾判定假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的结论正确.

即:否定结论→推导出矛盾→结论成立.

三、反证法的种类

1.归谬反证.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情形,只要把它驳倒,就能达到证题目的.

2.穷举反证.结论的反面不止一种情形,必须将它们逐一驳倒,才能达到证题目的.

四、反证法的典型例题

例1:已知:AB,CD是圆内非直径的俩弦(如图),求证:AB与CD不能互相平分.
证明:假设AB与CD互相平分与点M,则由已知条件AB,CD均非圆O直径,可以判定M不是圆心O,联结OA,OB,OM.
因为OA=OB,M是AB中点,所以OM⊥A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于底边).同理可得:OM⊥CD,从而过点M有两条直线AB,CD都垂直于OM.这与已知的定理相矛盾.故AB与CD不能互相平分.

五、反证法的使用条件

任何方法都有它成立的条件,也都有它适用的范围.离开了条件超越了范围就会犯错误,同样,问题解决也就没有那么容易.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正确使用反证法解题.
虽然用反证法证明,逻辑推理严谨而清晰,论证自然流畅,可谓是干净利落,快速而可行,是一种很积极的证明方法,而且用反证法证题还有很多优点:如思想选择的余地大、推理方便等.但是并不是什么题目都适合用反证法解决.
例2:如果对任何正数p,二次方程ax+bx+c+p=0的两个根是正实数,则系数a=0,试证之.
分析:看了本题的证明过程似乎很合理,但其实第三步,即肯定原结论成立的论证错了.因为,本题的题设条件为对任意正数p,y=0有两个正实数根,结论是a=0,但本题的题设条件与结论是矛盾的;当a=0时,二次方程就变成了一次方程bx+c+p=0,此一次方程在b≠0时,对于任何正数p,它只有一个根;在b=0时,仅当p=-c>0的条件下,它有无数个根,否则无根,但总之不会有两个根.题设条件和结论矛盾.因此,本题不能反证法来处理.若原题改为“如果对于任何正数p,只存在正实根,则系数a=0”,就能用反证法证明.
因此,对于下列命题,较适用反证法解源于:标准论文www.618jyw.com
决.
(1)至多至少型命题;(2)唯一性命题;(3)否定型命题;(4)明显型命题;(5)此前无定理可以引用的命题.
例3:设a,b都是正数,求证:(a-b)/a≤ln(a/b)≤(a-b)/b.
证明:反设ln(a/b)≤(a-b)/b不成立,便有ln(a/b)≥(a-b)/b,由对称性知:ln(b/a)≥(b-a)/a,相加得:ln(a/b)+ln(b/a)>(a-b)/b+(b-a)/a
即:0>(a-b)/a≥0这一矛盾说明ln(a/b)≤(a-b)/b
即:ln(b/a)≥(a-b)/b
交换位置:ln(a/b)≥(a-b)/b
合并得:(a-b)/a≤ln(a/b)≤(a-b)/b
反证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牛顿曾说:“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它是从命题的否定结论出发,通过正确的逻辑定理推理导出矛盾,从而证明原命题的正确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反证法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对结论的否定实际上增加了论证的条件,多一个条件,这对发现正确的解题思路是有帮助的.对于具体、简单的命题;或者直接证明难以下手的命题,改变其思维方向,通过逆向思维,从结论入手进行反面思考,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在现代数学中,反证法已成为最常用和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赵振威.中学数学教材教法[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刘世泽.反证法的逻辑依据[J].高等函授学报,1997(4).
[3]耿素云.离散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赵杰.反证法———化难为易的法宝.中学生数理化(高二版),2010,(3).
[5]路从条.“反证法”思想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3).
[6]车兰琴.谈反证法及其应用[J].数学教学研究,2005(03).
[7]陈芳.论反证法的适应范围.科教文汇,2007,(5).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