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传递以运动学中可传递性与不可传递性特点学术

更新时间:2024-03-14 点赞:6569 浏览:190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文章通过对运动学研究特征中的可传递性与不可传递性的阐述,对实心球技术教学中应用辅助手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辅助手段对促进实心球技术掌握的原理,提出了几种有效可行的方法,并进行了应用分类。
关键词: 运动学 可传递性 不可传递性 实心球技术动作教学
一、引言
研究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应用,是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教学弊病在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所运动的时空体系与初学者学习时的运动时空体系的差异性,往往认为学习者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就能体会到示范伴随着的运动感受性体验。其实,两者是一体,同步的。但是属于内部的运动感受体验是无法视听的,也就是说,初学者不能立即获得该动作的内部信息而无法正确熟练地完成该动作。因此在技术课教学时数少、学生基础差的情况下,要让学生尽快掌握运动技能而享受运动的乐趣,采用一些教学辅助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广泛阅读大量有关资料展开研究,其中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的贾齐老师的《运动学》讲义为本文提供了主要思想来源。同时采用观察和调查法,通过对自己及所任教的班级和本校学生的上课情况来观察和研究学生的学习体验。

二、阐述运动学中的传递性与不可传递性

在进行运动指导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会注意到这样的两种似乎矛盾的事实:运动指导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讲解或示范。但是,尽管指导者将学习者还不能够掌握的某一动作通过讲解动作要领或动作原理,使得他们“知道”该动作的要领或原理后,学习者仍然不能按照他们所“知道源于:论文怎么写www.618jyw.com
”的那些要领或原理表现该动作。同样,指导者在反复示范动作以后,尽管学习者已明白该动作的表现形式,仍然不能通过身体按照他们记忆中已经“知道”的动作过程来完成动作,也就是说学习者记忆上的“知道”与能否以自己的身体表现它们并不是同步的。另外,当我们已经很熟练地掌握某一运动动作时(比如骑自行车或使用筷子),该动作的要领怎样、原理怎样并不一定能够说出来。这似乎说明我们有时尽管已经掌握了某些动作技能,但并不一定“知道”该动作技能的知识。
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为了使学生掌握某一个动作,在采用的各种方法中,讲解、示范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当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观察示范动作和听取讲解后进行联系时,我们会注意到,学习者自己的身体并不能立刻按照记忆中残留的视觉影像那样表现出来。他们自己的身体在与自己的身体发生对抗。在排除学习者身体发展方面的不足及教师方面的失误等条件下,怎样解释学生为什么不能立刻用身体表现出该动作的原因呢?是不是可以设想还有一些必要的信息没有被教师传递出来,或者说还有一些信息没有被学生接受呢?确实还有一些信息没有被教师传递出来或者说还没有被学生接受。
教师在示范时必然伴随一定的运动感受性体验。运动感受性体验的产生又是与所完成的动作形成表里关系。即二者是一体的、同步的。尽管学习者可以接受示范、讲解这些偏于外部的、可视的、可听的信息,但是,运动感受性体验则是属于内部的无法视听的信息。也就是说学习者之所以不能立刻表现出该动作缺乏内部信息所致。换句话说,学习者还未能够获得这种体验性的内部信息才是导致不能顺利完成的根本原因。根据这一逻辑也许人们会认为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将那种体验性的内部信息传递给学习者,那么学习者不是能够很快地掌握动作吗?但是这是不可能的。运动者(比如体育教师本人)根本不可能将那种体验性的内部信息完整地、全面地、充分地表达出来。因为在自己的时空系中体验的那种内部信息只能为本人所感受,运动者本人借助于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实际上只是对体验性内部信息的描述,而非内部信息自身。那种体验性的内部就是它自身,任何对它的描述或表征都已经是改造、变形、加工后的结果。更直截了当地说,那种体验性的内部信息宿命地被“绝缘”于运动者内部,它只可意会而无法言传。
比如教练员为了使学习者掌握乒乓球运动中的某个动作,有时会采用手把手的方式使学习者在被动运动的同时,感受到仅仅通过示范动作和讲解无法观测的那种体验性信息。尽管在运动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动作并不能手把手地教,但是其中的道理有其相似之处。当学习者学习某个动作时,他们所观看的示范者动作或录像的形式会以视觉影像的形式保存在记忆之中。如果学习者在观看示范动作之后所进行的练习是有积极效果的,则运动学认为,无论学习者是否在主观上意识到,实际上都存在以下过程:学习者将残留的视觉影像定为自己,或者说是练习者把自己虚拟地投入该影像中与其化为一体,从而对身体各个部分的动作轨迹、方向、力量、节奏及身体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揣摩、体验和感受。在这种虚拟地将主体(学习者本人)移入客体(示范者)的过程中,学习者或多或少地形成或者说“悟”出示范者完成该动作时那种内在的体验性信息。并且在以后的练习过程中,以再现那种“悟”出的感觉为目标来表现自己的身体。换句话说,学习者实际上是以减少练习过程中真实获得感觉与“悟”出来的那种感觉之间的差异为目标展开学习活动的。学习者并不是仅仅从示范动作的外部“客观”地观察,学习者的练习也不仅仅是对示范动作机械地模仿和复制。
学习者之所以能够掌握作为内部信息的那种感觉,是因为学习者将自己(主体)“移入”示范动作中,并随着客体(示范动作)的运动使主体自己的虚拟运动得以成立而产生运动共感(即本来由指导者自己才感受的内部信息)。尽管此时学习者还不能流畅地完成动作,但是或多或少地具备了那种虽然还模糊的体验。而这种以运动共感为基础而达成运动体验才正是指导者在指导运动学习时所要传达的最基本信息。

三、教学手段对掌握实心球技术的促进作用

1.从运动学角度探讨实心球技术动作教学

传统的技术学习也被称为感觉—运动技能的学习,这种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概念和原理,而且通过身体练习的方式来不断改进与控制动作,通过操作的方式来达到熟练掌握技术。从一般的教学过程来看,这种教学首先是由教师通过视听手段如讲解、图示、示范等使学生对某个技术有基本的认识,然后通过学生的练习及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反馈、评价等逐步达到掌握技术的目的。实心球教学中,当教师向学生讲解决定实心球投掷的远度的因素,即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概念时。正如上面所阐述的,低年级学生知识面和理解力的缺陷无法完全领悟,技术学习信息未能被学生理解。技术学习的特点决定教师在教学中传递的信息不完整且有很大一部分不被学生吸收,阻碍了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决定了技术教学与其他理论学习的区别。在理论学科的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由概念、定理或定律构成的知识体系,掌握知识的途径是通过有关分析、推断、推理等思维活动来进行的。而技术教学则要求学生将某个技术认知的形象、节奏、运动与空间关系等通过动作控制表现出来。除了非常简单的技术外,对于任何稍微复杂的技术,学习者即使掌握了正确的概念和原理,也几乎很难立刻完成技术动作。因此,技术教学最关键之处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促进学生由技术动作学习即本体的认知加强对理论的理解。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