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双重人格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双重人格主人公最终复归道路

更新时间:2024-02-08 点赞:33963 浏览:1501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双重人格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复杂的现象之一,主人公们由于其性格的矛盾性、灵魂的复杂性和人格的斗争性而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经久不衰。

一、双重人格经典主题的意义和具体表现

所谓双重人格,是指人的意识的分裂,永远冲突,无法汇合成单一意识。受到这种意识支配的人会身不由己地做出意义相反的行为,造成巨大的精神痛苦。如小说《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尼科夫、《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群魔》中的塔斯罗夫金。具有双重人格的主人公们时刻饱受着内心深处善与恶、灵魂与肉体、理性与冲动、常态与变态的激烈冲撞。这种冲撞来自社会,也来自人类自身,使他们的心灵负担着分裂的巨大痛苦。

二、道德——人格分裂中的善恶较量

用陀思妥耶夫斯基形象化的说法来说,双重人格就是集“圣母玛利亚理想”和“所多玛城理想”于一身。然而,作者在着力表现人性复杂的同时从未放弃过对人类苦难的摆脱和对灵魂救赎的探究。无论是拉斯科尼科夫、德米特里,还是伊凡、斯维里加洛夫,都找到了属于自己摆脱分裂痛苦的方式。对于他们自己选择的路,有人认为是道德回归的主观方式,也有人认为是宗教皈依的外在途经。笔者认为,在救赎的道路上,其实他们都面临着一种尴尬,这种尴尬来自道德和信仰的碰撞,即到底是哪种力量使他们最终获得拯救。
对于双重人格的研究,从最初以别林斯基为代表的传统批评到我国近年来侧重现代派艺术理论视角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从形式到内容、从社会到个人、从外界到内心、从批评到接受、从表象到本质的演变。对于具有双重人格的主人公们由堕落到救赎的途径,也是各持己见,有的人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人格分裂的他们找到了一条宗教救赎的道路,也有人认为主人公们其实是在自我拯救,是来自人类自身的巨大道德力量给了他们逃出苦海的救生圈。笔者认为,道德感是其人格发生分裂的原因和寻求救赎的原始动机,而宗教救赎才是人物获得新生的最终力量。

1.道德是造成人格分裂的根本原因

在陀氏小说中,触犯社会道德规范的有两类人:其中一类是真正为人不齿的恶人,如《被侮辱的与被损害的》中的瓦尔科夫斯基公爵、《罪与罚》中的卢仁和《群魔》中的强盗费季卡;另外一类如《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尼科夫、斯维里加洛夫、《双重人格》中的戈利亚德金、《地下室手记》中的地下人,他们都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人格分裂”的主角。这些人内心有着强烈的区分善恶的道德感。这种道德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罪恶从而进行自我否定,分裂也就在所难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同样触犯社会规范的不同群体,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他们设置了不同的命运,前一类人心安理得地为所欲为,而后一类人却饱受人格分裂之痛,原因就在于有无道德感。

2.道德在造成人物性格分裂的同时,也潜在地指引着人主动寻求解救

以拉斯柯尼科夫为例,他犯罪后无法摆脱性格构成中与理性主义相悖的成分,也就是他作为人的良知所带来的困惑,拉斯柯尼科夫以“理智的人”的名义来反对索尼娅“狂热的”信仰,但他并没有成功。相反,这种自由与人性的斗争不断地煎熬着他,使他做出了自首的决定。这个求救的决定恰恰是以道德感和良心作抵押的,充分说明了道德的另外一种力量是扮演使人主动寻求救赎的动机这个角色。

三、宗教——精神回归道路上的长明灯

如果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用道德的力量催生出了双重人格,那么在人物精神回归的道路上,作家又是以宗教作为风向标的,指引人物获得新生,因为人物摘自:硕士论文答辩技巧www.618jyw.com
最终的不同命运彰显了宗教的作用。在陀氏小说中,人格分裂的主人公的最终命运又分为两种:一种就像《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尼科夫,在索尼娅爱的感召下,投案自首,在牢狱里,他突然感受到苦难的伟大,使他有了向上帝忏悔的需要。作者把索尼娅看做人类苦难的象征,并在她身上体现了虔信上帝,承受不幸,通过痛苦净化灵魂的思想,有着不可低估的典型意义。正是索尼娅的虔诚震惊了拉斯科尼科夫沉睡已久的良知,使他重新戴上十字架,从而实现道德完善、人性完美和灵魂净化,最后获得了新生。又如《卡拉马佐夫兄弟》中贪婪自私的德米特里和他的父亲为了争夺一个情妇而互相仇视,后被误认为杀父凶手而被捕入狱。善良的阿辽沙坚守着自己的信仰,用一颗宽容博大的心对待每一个人,给他们精神上的安慰,帮助他们化解仇恨。德米特里在他的引领下,经过苦难的磨炼皈依了上帝,走上了精神回归之路。
而另一类人格分裂的人如《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双重人格》中的戈利亚德金、《罪与罚》中的斯维里加洛夫却真正走向了毁灭的深渊,没有找到救赎的方法使他们精神崩溃、自取灭亡。同样是饱受人格分裂之苦的人,他们的心里都有着强烈的明辨是非的道德感,显然,道德感只给了后者一个希望救赎的理由、一个渴慕回归的动机,却没有给他们打开精神枷锁的金钥匙。所以,宗教才是解决人格分裂的最终途径。
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都致力于探索,并发现人的精神世界里的问题。他以更加清醒的理性目光,超乎想象地了基督教文化所能达到的深度,深切地展示了人类的苦难和罪恶,显示了基督教的救赎精神。正是这种对人性,对信仰的深沉执著给了后人潜移默化的影响,西方的众多作家都将其奉为圭臬。
参考文献
倪蕊琴.列夫·托尔斯泰比较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袁筱一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责任编辑:范可〕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