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要求

更新时间:2024-01-31 点赞:6118 浏览:1596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则是语文能力的运用和展现。阅读是学生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离开了阅读的写作只能是无源之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展示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系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写道:“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将阅读长期根植于写作的沃土中。
关键词:阅读教学;写作能力;培养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语言技能的提高离不开语言输入和知识积累。目前在阅读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只是满足于对所阅读材料的理解而已,很少有学生主动、有意识地从阅读中汲取可用于写作的营养,其结果是阅读与写作脱节,学生不能从阅读中受益而提高写作能力。叶圣陶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之。”这句话点明了读写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下面我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点体会。

一、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为写作做准备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借助语言这个工具来传送情感、表达心意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持久的、循序渐进的形成过程。而作为现代的中学生,正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黄金时期,我们要抓住时机,切实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做出自己的努力。在阅读教学中首先以读为主,轻声朗读是初次接触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默读是解决课文中的疑难字词;感情朗读是对文章的进一步理解,品味文章的语言,力求传达出作品的意境、风格与美感。朗读还可以分角色,置身到故事情节中去,与人物共呼吸,体会并掌握语言的魅力。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优美的篇章或段落,为写作积累语言素材。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创设一种特定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想说的。如,教学《春》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在课前朗诵描写“春”的诗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朗诵描写四季的诗词、散文名句。这样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敢说的精神。多为学生创设和谐、轻松、自然的语言环境,消除学生怕说错的紧张心理,使其自由发挥。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创造表达的机会,不断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减轻心理压力,渐渐地学生就敢说、敢表达了。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设计问题或者让学生设计问题,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然后集中小组的观点、看法推荐代表回答问题,回答问题要求语言流畅、思维缜密。每个人都有机会做小组代表,这样每个人都在语言表达上得到了锻炼。另外,打好语言表达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看些课外读物,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见闻,积累大量的词汇,只有把自己的语言材料充实起来,不断提高组织语言的能力,才能在表达时得心应手,随口而来,而不是信口开河,语无伦次。思维能力决定着使用语言的逻辑性和灵活性,因此,教师在平时上课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如快速抢答、有奖竞猜、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敏锐性。

二、在课内阅读教学中理清写作思路,为写作布局谋篇

学生接触一个文题就匆忙开始写作,往往是写了上句没下句,有了此言没下文。究其原因是学生不会布局谋篇,也就是没有写作思路。学生提笔就愁,眉头就锁,写作文就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成了学生的负担。有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标准格式www.618jyw.com
些学生为了应付作文往往抄袭他人的,这样下去学生的作文不见起色,还养成了惰性,因此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尤为重要。叶圣陶说:“练就了理清文章思路的基本功,会一辈子受用不尽。”文章的思路体现在文章的结构及照应、穿插、悬念等写作技巧的运用中。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掌握理清文章写作思路的方法。

1.从划分层次来理清思路

文体不同,划分层次的方法也有不同。记叙文可以根据事件的发生发展、情感的变化、地点的转换等来划分;议论文则可以根据文章的结构体式,如并列式、层进式、对比式、总分式来划分;分析说明文时应该抓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要点。散文可从描写的景物不同来划分。例如,《春》这篇文章结构精美,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总写人们盼春,继而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这五个方面描绘春天,最后赞美春天。描绘春天是文章的重点,作者集中笔墨从不同的侧面,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绘出春的色彩。这是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佳作,无论从语言还是构思都值得学生“温故而知新“。

2.从捕捉“线索”来理清思路

有的文章靠划分层次还不能理清思路。由于内容复杂、头绪众多,单知道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还不能抓住复杂内容有机结合的内在机理和症结,因此,有必要在分析内容层次的基础上,捕捉串联复杂内容的“线索”。通常所讲的“线索”有这样几种:(1)以中心事件为线索;(2)以感情为线索;(3)以具体事物为线索;(4)以时空变化为线索。《社戏》是一篇小说,相对来说课文较长,内容也较复杂。初读课文学生很难把握作品的思路,可引导学生先审题,小说的标题是“社戏”,这就点明了它的中心事件是“看社戏”,作者就是以“社戏”为线索,按照“盼望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思路来构思全文。

3.从分析表达技巧的作用入手来理清思路

在写作中,运用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既受文体制约,又受内容制约,同时也由写作思路决定。比如,写记叙文,思路是先写结果,再写过程,那么就必须用到倒叙的叙述技巧。阅读作品时,先一一找出这些表达技巧,分析其表达作用,然后综合起来考查,也能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思路。例如,《羚羊木雕》这篇文章运用插叙,布局巧妙。“我”在爸爸妈妈逼迫下向同学万芳要回羚羊木雕时,运用了插叙,写出了“我”与万芳的相处,表现了两人的真挚友情。插叙使内容集中,故事紧凑,并且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友情的行为。

三、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掌握写作方法,为写作做铺垫

写作方法属于艺术表现方法。常见的有:悬念、首尾呼应(也叫前后呼应)、衬托、对比、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寓情于景(联想、想象)、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等。在写作时运用恰当的写作方法才能表现出作品的思想主题。掌握写作方法不能靠空洞的讲解,要借助文章理解并掌握。《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抒情散文,主要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十年浩劫”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就连藤萝花也跟着遭殃。作者心情沉重不得排解的时候,藤萝花儿却灿烂盛开,花的生机勃发感染了作者,使作者从“生死”的思虑和“手足”的悲伤中解脱出来,超越个人的痛苦,体会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个道理。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并掌握托物言志这种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体现。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例如,蜡烛光明磊落,焚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蜡烛是舍己为人的象征。《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来抒情的经典散文,白杨树象征了西北的农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团结向上、奋勇抗敌的精神和意志。这篇课文通篇采用象征的手法,教师在讲解课文时首先要介绍创作背景,在此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掌握象征手法。对比手法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是把对立的意思或事物、或把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作比较,让读者在比较中分清好坏、辨别是非。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对比这种写作手法在写作中经常用到,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容易理解,但是在写作中能够做到学以致用的却很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像这类常见并经常应用的写作手法教师要细致透彻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对比手法的作用及应用。

四、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品味作品的语言,为写作注入“血液”

优秀文章的语言文字是充满活力的,描写是生动形象的,抒情是淋漓尽致的。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语言贫乏,前言不搭后语,更谈不上流畅生动。学生一提写作文就头疼,对写作不感兴趣。然而,语文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写作尤为重要,写好一篇文章语言表达是关键,语言来源于生活,来源于阅读。文学作品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因此,在课内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作品语言,使自己的作文达到语言流畅、生动形象、要富于表现力。品味作品语言就是指对文章语言的细心揣摩、辨析与联想,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品味语言可从遣词造句、修辞、语言风格、情感等角度去鉴赏、品味。遣词造句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春》这篇散文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是鉴赏的佳篇。“春草图”一段作者是这样描写春草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情。“嫩嫩的”“绿绿的”叠词的使用既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又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连用六个动词,准确生动地描写出春草带给人的欢乐。教学时要让学生用心体会。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等。比喻生动形象,想象力丰富;拟人是化物为人,亲切自然,人格化等。《春》这篇文章也不乏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花多,表现出欢欣跃动的活泼与情趣。“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运用比喻和拟人分别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突出它的勃勃生机,艳丽容颜,健壮身姿,表现出春天的“新”“美”“力”。语言风格有自然淡雅、平和冲淡、苍劲雄壮、绚丽浓艳、清婉隽秀、形象含蓄等。作者的情感表露在字里行间,或含蓄,或直露;或奔放,或细腻等,要善于分析品味景中情、事中情、理中情等。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从而摸索语言规律,获得语言智慧,得到人文精神的滋养,进而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为写作注入“血液”。
总之,语文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研究的问题。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联系的,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乃至成长于课外。在写作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训练和发展。
(作者单位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兴隆台第二初级中学)源于:免费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