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组织者浅谈“先行组织者”在语文教学中运用

更新时间:2024-02-28 点赞:12587 浏览:4883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先行组织者”是美国教育家奥苏贝尔提出的一种有意义学习的教学策略,早已为教育界所推崇。教师应充分发挥“先行组织者”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让课堂充满生机。重点讨论了“先行组织者”理论在五年一贯制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语文教学;理解;应用
语文教科书是学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的主要来源,如何提高五年一贯制高职院校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先行组织者”恰好构建了一个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系的桥梁,不仅有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还会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一、“先行组织者”的概念和分类

“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是著名的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在1960年基于有意义学习的进一步研究提出的。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它的有效作用在于当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如果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上位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巩固,则有必要设计一个组织者。如果学生在学习、接受新观念前,缺乏某方面的知识而进行教学,则易造成教师辛苦、学生不愿听的结果。假如设计一个能够概括和包容新内容并与之相关联的导入行材料,增加上位观念,使学习者头脑内的原有认知与新知识之间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学习者会更容易地理解新学习的内容,也就是有意义学习。
先行组织者分为两类:

1.陈述性组织者

当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前没有相应的知识结构储备时,给学习者提供的是陈述性组织者,其目的在于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认知地图”。

2.比较性组织者

如果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已有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内容,但经验比较模糊时,比较性组织者则将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观念进行比较,为后面的学习提供类推材料,促进对新内容的理解。

二、“先行组织者”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理解应用

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的形式是语言、文字、图表和模型。在语文教学中导入材料的形式除语言、文字外,也可以适当地应用图表、影像等呈现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运用先行组织者策略,可以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

1.设计“问题型组织者”,成功激发兴趣

语文学科教学中导入材料内容十分广泛,可利用教材中已有内容,也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网络资源,创造性地开发教科书以外的内容,同时,又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如,在讲铁凝的《哦,香雪》时,提问“大家小时候都用过铅笔盒吧,现在还有人用吗?”学生议论纷纷。“今天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香雪的小姑娘,她非常的天真和淳朴,哎,我发现坐在后面的那个学生在形象气质方面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www.618jyw.com
和她很像哦。”该学生有点羞涩脸红,大家将目光都聚集在她身上。“香雪可以拿四十个鸡蛋去换一个文具盒,并且还走了三十里路才回家了,你们会这么做吗?”学生呈现出惊讶的表情。带着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主动与香雪作比较,紧密联系实际情况,进而带着浓烈的兴趣来学习这篇课文。

2.营造“影像型组织者”,体验文章妙趣

网络和多媒体给现代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我们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图片、音乐、视频,来辅助教学,根据意境相同的原则为诗歌配乐朗诵,增强感染力。如,在讲戏剧《窦娥冤》时,学生对文言文描写的故事内容难以理解,完全依靠教师机械地灌输,这时,我播放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窦娥含冤受
屈的完整画面,每一位学生看完都为窦娥含冤而死愤愤不平,当看到窦娥得到平反昭雪,三桩誓愿全都变为现实时,学生又感到大快人心。通过对“影像型组织者”的恰当使用,将情感渗透于学生的内心,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体验文章妙趣。

3.构建“结构型组织者”,系统掌握知识结构

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一直是学生难以攻克的难关。我们不妨先把相关知识以结构化的语言或图式呈现给学生。这样的话,学生在学习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并理解。下面以文言词类活用为例。
数词的两种活用方式:
(1)数词做动词用,如“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数词“一”在此作“统一”讲。
(2)数词的使动用法,如“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数词“二三”在此作“不专一”讲。
名词的活用可以分为四类:
(1)名词做动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舍相如广成传舍”的“舍”原意为房舍。在这里做动词,安排的意思。
(2)名词的意动用法。如“席地而卧”中的“席”翻译成以地为席。(《旧五代史·李茂贞传》)
(3)名词的使动用法。如“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中的相原意为宰相,但在此处“相之”可译为“让他(管仲)做丞相”的意思。(《韩非子·难一》)
(4)名词做状语。如《过秦论》中的“赢粮影从”的“影”原意为影子,在这里可翻译为像影子一样来修饰动词跟从。
动词有两种活用类型:
(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活”在这里翻译为使之活或救了他。
(2)动词做名词。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中的“至”原意为动词到,此处翻译为到的人。(《游褒禅山记》)
形容词有三种活用类型: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如“会盟而谋弱秦”中的“弱”在这里可译为使……弱或削弱。(《过秦论》)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如“成以其小,劣之”中的“劣”在这里翻译为认为……不好。(《促织》)
(3)形容词做动词。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的“老”在这翻译为尊敬。(《孟子·梁惠王上》) 在讲逻辑思维时,学习新材料之前将难以理解的逻辑知识以“逻辑树”形式展现出来,先行组织者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逻辑树
学生要全面理解图式内容,必须和教师的有意义讲解结合起来:
(1)呈现逻辑树前,可以在黑板上呈现一两道简单的逻辑题,让学生热身。不但可以摸清学生的知识基础,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熟悉理解文本内容,按照教学目标逐项进行阅读、讨论或其他学习活动。例如,可以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层次分别联系具体的语言现象进行理解与应用学习;对推理可以从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两方面展开学习。
(2)明确教学目标,呈示“先行组织者”材料,唤醒学生的相关逻辑知识经验,在学生“已经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为新知识进入学生的头脑扫清障碍,开辟路径,从而促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和保持。
(3)明确理论知识和具体知识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充分认识先行组织者在学习新材料时的综合贯通与有序分化功能。如,概念、判断和推理之间的关联作用,三段论推理合乎逻辑规则的几个前提,假言推理在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下不同的推理过程,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几种方法,如何下定义和分类别等。

4.再造“个性化组织者”,拓展思维深度

“先行组织者”的呈现,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根据自己当下接收到的视
听信息来感悟文本,更要通过想象、再造表象来完成对学习材料的重组。
如,在讲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时,虽然作者耗费了大量笔墨和许多精力,对主人公王琦瑶的外表作细致入微的描写,但是由于时代的差异,学生还是无法想象王琦瑶年轻时的美丽容颜。由于王琦瑶参加过上海小姐比赛,并获得季军。我就找了一些近一两年上海选美大赛的图片,结合小说对王琦瑶外表的生动描写,让学生从图片中选出自己心中的王琦瑶,并说明原因。由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也由于大脑加工的不同,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只要大家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自然就成了“个性化的组织者”,不仅丰富了大家对主人公形象的深入理解,也为思维的下一轮碰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学生很难想象王琦瑶从一个年轻漂亮的上海小姐最后变成了一个风华尽失、毫无魅力的老太婆。我就以电影《泰坦尼克号》的女主角露丝为例,并向学生展现露丝年轻时和年老时外表的巨大差异,为理解王琦瑶的前后变化奠定了基础,对理解整部小说的深刻内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个性化组织者”是在先行组织者材料的基础上的一次再创造,也是对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拓展和延伸。实践中我们发现,尽管先行组织者策略对机械记忆类的知识掌握并不适用,但对于启迪思维,引导语文技能却极为实用。
“先行组织者”策略在一般情况下,要在课前呈现给学生,但也不绝对。奥苏贝尔后来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提出:“组织者”既可以在学习某一学习材料之前呈现,也可以在学习某一学习材料之后呈现;在抽象性、概括性和包摄性水平方面,既可以高于学习材料,也可以低于学习材料。奥苏贝尔还区分了两类“组织者”:一类是“陈述性组织者”,用于提供适当的类属者,它们与新的学习内容产生一种上为关系;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既可用于新观念与认知结构中基本类似观念的整合,又可用于增加看似相同而本质不同的新旧观念之间的可辨性。由于在学校学习中,学生对学习内容完全陌生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学生对新内容往往既感到陌生又觉得熟悉,因此很容易引起混淆。“比较组织者”可以起到提高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的作用,从而保证学生获得精确的知识。同时,需要注意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成功运用还需要教师的成功讲解。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的讲解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总之,“先行组织者”是提高语文课程教学的有效工具之一。学习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理念,科学、灵活地掌握和运用先行组织者的导入技巧和导入材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教学技术。
参考文献:
陈雪.有意义学习对当前语文课改的启示[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
杨海芳.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先行组织者”策略[J].现代阅读,2011.
[3]张连云.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理论述评[J].科教文汇,2006.
[4]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5]靳健.后现代文化视野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甘肃: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 河南省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