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教育活动应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积极情感

更新时间:2024-03-28 点赞:7150 浏览:2044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从古至今,音乐一直是倍受人们青睐的,它会使人忘记烦恼和忧愁,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它甚至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再现,它能够把你带入到另一个多彩美妙的世界。在幼儿时期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美的情操,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关键词]:音乐教育 积极情感 心理环境 消极情绪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实施方式,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幼儿年龄偏小,各方面的能力都还没有发展起来,如果要对幼儿实施较深层次的教育影响只能是一种设想,而无法真正施行。但是,人类对于音乐的敏感却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所以通过音乐的影响达到教育幼儿的目的是一种较为可行的办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特点

(一)审美性
幼儿音乐教育主要是一种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审美感染过程,对幼儿施加整体的、全面发展教育影响的基本素质教育。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通过审美感染的过程来达成完美人格塑造的。
(二)游戏性
6岁以前的幼儿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也不能很好地主动设计、支配和调整自己的行动。游戏与学习和工作的最主要区别是,游戏直接从活动过程中获得快乐。所以,具有游戏性质的音乐活动能够更好地吸引幼儿自觉自愿、快乐而不知疲倦地投身于其中。
(三)综合性
现代幼儿音乐教育理论认为:综合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是帮助幼儿自由进入音乐天地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幼儿音乐教育的综合性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形式上的综合性,即唱歌、跳舞、奏乐、演戏、玩耍综合一体;过程上的综合性,即创作、表演、欣赏综合一体;目的上的综合性,即娱乐、学习、工作综合一体。
(四)整体性
现代幼儿审美心理的研究发现,人类审美活动与人类科学活动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审美活动主要是情感地、形象地、整体地把握对象,而科学活动则主要是理智地、抽象地、分析地把握对象。幼儿更多地是使用情感的、形象的、整体的方法认识和体验自身世界与外部世界。理智的、抽象的、分析的思维和体验方式,在学前晚期才逐步开始发展起来。

二、音乐教育对幼儿情感发展的主要影响

(一)音乐教育有助于调节幼儿的消极情绪

消极情绪是指可能削弱人活动能力的情绪。包括抑郁、悲伤、过分紧张等。由于幼儿年龄小,在情绪控制方面能力差,性格也很不固定,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就很容易哭闹。而在此时,教师可以放一些安静、轻柔、平缓的音乐就可以使幼儿的情绪慢慢地稳定下来。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

人的情绪可以分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大类。人的基本情绪有四种:喜、怒、哀、惧,在这四种情绪的基础上,可以组合成很多复杂的不同情绪。积极情绪是指可以促使人积极行动的情绪。

三、音乐教育促进幼儿情感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在音乐教育中创设育情的活动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20条明确提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所以要注意环境中的育情因素,是因为优美和谐的气氛能积极地、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审美活动,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1.培养师生情感,创造育情的心理环境

情趣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重要形势,在音乐教学中,师幼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反复,久而久之,幼儿常常因此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逆反心理。
新中班幼儿刚入园,师生之间还存在着距离,大多数幼儿不愿在集体中唱歌、表演。怎样利用音乐手段,达到情感交流,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关键是一个“爱”字。教师要以“爱生乐教”为己任,奉献自己的爱心,让每个幼儿能从教师身上和音乐活动中感受一种期待、一种力量。

2.创设情境对情感的发展有强烈的导向作用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进行的不是单纯的音乐课程教学,而是对幼儿的培养;音乐教育不是音乐表演,不宜追求技巧娴熟、表现完善,应创造机会让所有的幼儿都亲身参与、充分表现。教师在上音乐课时《小青蛙找家》为了达到上述效果,精心绘制了图片,太阳,小鸟,美丽的大树、各种动物头饰以及小青蛙找家的各种情景,教师在美丽音乐伴奏下,从容地吟颂着导言,教师的一切语言和情景演示,都随着音乐的展开而同步进行,他们完全沉浸在审美的情境之中。

(二)在音乐教育中充分挖掘作品的情感因素

不同的乐曲、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的变化都表现出它们各自的风格和不同的情感。只抓住特点,才能启发幼儿去感受、体会音乐的美。
如幼儿学习《小海军》时,他们能够自豪地举臂当炮筒,雄赳赳地踏着步。当唱到“打得他呀海底沉”,他们便会横眉立目边用手指地边使劲跺脚,以示心中的愤恨和打败敌人的决心。可见通过表现不同情绪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三)在音乐教育中充分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

在音乐教育的教程中,教师要分析、表现和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只有当教师把幼儿带入音乐的意境中,幼儿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情在弦上”那么音乐教育的任务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了。

1.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促进幼儿的情感表现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感情的速记”。语言的尽头是音乐表现的地方。幼儿年龄小,对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和情感往往不能意会。
在听赏乐曲《让我们荡起双浆》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段语言向幼儿描述:每当周末的时候,你们的爸爸妈妈会带着你们划船吗?那你们都会看到什么情景呢?都会做些什么呢?怎样划船呢?划船时海面上会有什么现象呢?“让我们荡起双桨……”音乐声起,教师又随着乐曲的节奏边做动作边念对白:“在一个晴朗的周末,我们一家人快乐地去划船……”在语言的诱导启发下,幼儿兴致勃勃,他们随着音乐做起了划船动作。他们把自己当作音乐中的主人公,投入到音乐的欢快气氛中。

2.教师情感投入的表演,能激发幼儿的情感表现

对幼儿来说,要正确地理解乐曲的情绪和所表达的内容、意境是非常困难的,他们往往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才能真正地理解音乐作品中所表达的情绪和内容。
《四季歌》是一首欢快、优美的乐曲。幼儿听赏后往往只能从生活体验中感受到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变化和特点,而如何激发幼儿在享受大自然美的同时产生欢快、愉悦的情绪呢?教师让幼儿欣赏自编的舞蹈《四季歌》,当教师扮演小朋友头戴帽子,身背书包在田野中欢蹦歌唱,看看花,摸摸草,学着鸟鸣雀跃,追着蝴蝶蜜蜂时,幼儿再也坐不住了,情绪立刻高涨起来,他们跟着我一起去“郊游”,一起舞蹈。在表演《四季歌》的过程中,这种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我表现的能力也得到发展。
总之,音乐的情感是建立在“意、境、情”三者基础上的,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所以,音乐教育对于激发幼儿的情感是艺术学科的重要议题。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