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真实语文课

更新时间:2024-01-09 点赞:34254 浏览:1578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当前不少语文课堂,一味的讲究轰轰烈烈的讨论合作,走马观花的多媒体展示,“绣花枕头”式等繁杂的形式,浪费了课堂的宝贵时间,学生该学到的知识没有真正落实,对于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的培养、锻炼也不够。总之,课堂上的各种语言训练不到位,不扎实。语文课堂要上的真实、有效必须课前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堂上以朗读为主,进行扎实的训练和课外丰富多彩的课外延伸,才能使语文课上的更实在、更精彩。
【关键词】 充分预习;真实;有效;语文课堂;课后延伸;语文素养
2095-3089(2013)32-00-01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说,最重要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然而我们有不少语文课堂却变了味,老师一味的进行繁琐的讲解,轰轰烈烈的讨论合作,走马观花的多媒体展示,“绣花枕头”式的形式包装浪费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延缓了有效的教学进程,使语文课堂上的各种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
我认为一堂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堂,是立足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同时着眼文本,融入文本;是重视背诵积累,追求真实有效的课堂;使学生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文能力,习得方法,养成习惯,是赏心、悦目、怡神的、有滋有味的,是散发着浓浓的“语文味”的课堂。学生在语文课堂不仅要学到知识,还要锻炼其能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崭新而强烈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上一堂真实、有效的语文课呢?

一、充分、扎实的课前准备——语文课堂的重要铺垫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会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课前我常常让学生要搜集与文本相关的资料,他们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资源获得更广泛的文本信息,使学生学会了搜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同时扩展了知识面。同时我还让学生对文本进行预习,要求学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618jyw.com
生认真进行完成“预习三步曲”——(一读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自学生字词;二读文,正确、流利读课文,画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和生词,并想办法解决;三读文,赏析句段、提问题。)学生自学目标和要求明确了,自学起来也就顺畅自然,效果也很好。学生对文本有大致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两个铁球落地》我先让学生搜集了亚里斯多德和伽利略的相关资料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使他们对两个人物有更深的了解,有助于理解文中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信奉的原因。同时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了,文中的生词“不容更改”“信奉”“胆大妄为”等词学生也通过查词典理解了。学生通过读还知道了课文讲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勇敢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捍卫了真理的故事。
总之,预习是教师预设课堂生成、把握课堂训练重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各种训练指导的重要铺垫;是课堂中更好地进行深层训练的“通行证”,是课堂中更好地拓展知识的深度、广度的有力保证,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途径。

二、朗读中感悟、感悟中品味——真实、有成效的语文课堂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友影先生说:“文章的精华在句子中,字句之间有声情,有气韵,有见,有抱负。你不懂,这一切精华不会自己显露出来,而只能是纸上的符号,那是“死”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书,才能在你的嘴里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说:“学习有感情的朗读,必须把情感因素和朗读的指导的技巧性融为一体。因此语文课上的朗读指导要引而无痕,润物无声,沁入学生的心田。读是学习语文的主线,是素养的储备和能力的形成的主渠道。课文内容在读中理解,结构思路在阅读中梳理,技巧语言在阅读中鉴赏。因此,在教学中读文章必须经过四大步:第一步:初读感知,把文章读通、读顺,不懂的通过查资料、向老师、同学请教解决。同时老师要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评价,重点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对为本的朗读的程度进行了解,使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有一个认识,激发他们的自学积极性。第二步:精读领悟,对于经典段落、语句要反复读,老师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生边读边思考,将读和思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还对文章的表达方法、叙述方法、说明方法、懂得如何理解词、如何遣词造句等的引导和进行适当的说话、写话的拓展训练。第三步品读玩味,要读出培养语感和情感。朗读时声音洪亮,抑扬顿挫,节奏分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本中,增强阅读的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感。第四步诵读积累,对于经典文本段落篇章一定要求学生背下来,做到张口就来,为将来的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在那个教学环节我都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的重难点不同,让学生采用形式多样的的读。如: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男女分读、分组读、赛读、个人读、开火车读等。无论是哪种读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读,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教学中真正的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问,以读入情,以读达理,从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
如: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让生找找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为什么?哪些词最能体现?(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并引导学生理解这些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让生读反问句,“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先让学生自己练读,展示读,我及时给予指导,使生读出责备的语气。最后全班齐读。使学生在读感受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接着问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生发现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得出伽利略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然后让生再次读文,找找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提问: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结果又怎样?学生在读中通过抓【关键词】 “反复”“许多次”感受到伽利略认真的科学态度.在试验后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最后在伽利略在斜塔上做试验后,我设置了一个说话的训练:当伽利略走下斜塔 。让学生发挥想象后面发生的事。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紧扣文本,进行听、说、读、写的各种练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理解力、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概括能力、判断等能力。
总之,课堂上中我既关注文本的情感内涵,又关注课文的表达形式,努力创设文本的情境,扎实进行说话训练、写话训练,引导孩子尝试运用课文语言。在老师的努力下,孩子们的朗读能力提高,语言积累丰富了,读写水平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既真实、有效,又充满情趣。

三、丰富多彩的课后延伸——提高语文素养的有力保障

语文教学使学生掌握了表达方法、叙述方法、说明方法,懂得如何理解词、如何遣词造句等,这些方法课堂上重锤敲击,但该怎样使用还要反复练习。在反复的练习中,学生怎样才能把日常的课堂中学到的方法运用于写作中呢?当然不是靠写作技巧和方法培养出来的,而是大量阅读之后的自然外化。因此为了让学生课外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丰富了其知识面,开阔了其视野,布置学生阅读大量的天文、地理、诗歌、散文、名著等书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逐步提高。如:我经常让学生搜集课内外的名言、格言、谚语,熟记优美好词、好句、篇章,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本的重点突破,进行不同层次的说话、写话练习。这个过程即延伸了语文课堂,同时又有助于促进今后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提高。
总之,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各种语言能力的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不断的提高,才能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真实、更有效,更精彩。
参考文献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2012.10
秦建新:《个性化与语文味》《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03
[3]《语文本色和本色语文》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杨再隋
[4]《现代教学》2007年钟霞《如何让语文可充满活力》《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