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见解对“方式”化教学之见解学生

更新时间:2024-03-02 点赞:28891 浏览:13196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我校正在进行教育改革,推广“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理念,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创建了“三七三”教学模式。很多教师特别是语、数、外教师都参与到这场教学改革中,并且在学校的指导下积极行动,学校也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教改平台。学校组织了较多的这种模式的示范课、观摩课,还督促各教研组进行这种模式的理论学习。教师改变了以往那种“主要角色”的面貌,还课堂以学生。我感觉到课堂上确实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了合作学习的品质;锻炼了学生们的勇气、表达能力等,教师在课堂上比较轻松,主要负责者组织引导等。但是,感觉课堂只解决了表面、肤浅的知识学习,缺乏深度,也无时间“深化”。特别是理、化课,因为我校学生基础薄弱,又没有足够的学习资源,虽有课本,但课本编写简单,自主学习效果很不好,影响到后续教学进程,教学效率比较低。虽然我们的教育不一定是让学生学习“深层次”的知识,可没有深度会导致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或者愿望学习的学生的不到满足,长此以往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思维惰性。而那些学习能力较弱和基础薄弱的学生也限于死记硬背学习知识,未必真正理解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思维素质不高,“学困生”的转化收效甚微。这一点理科教师们已经深有感触了。
地、市教育部门也组织了各类公开课,不管教学内容适不适合都要求用所谓模式教学,看形式,不看实质,否则不予评比。当然模式是教学改革的载体,但是套用了模式就是好课吗?课好不好关键在于学生有所获,思维是否得到冲击和洗礼。学生听课也是在学习,焉知学生没有因为听而得到思维启发从而去思考问题?实际上老师讲授知识时加入自己的“悟”比学生自己看课本或资料得到知识更高效一些,传统教学不就是主要通过讲授培养出那么多“名人”,而现在的教育又培养出多少真正有才华的“名人”?
英国思想家怀特海说“教育培养人是个极其复杂的题目……对于这个问题只有一点我可以肯定,那就是绝对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的模式。”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教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育对象,怎么可能用同一模式来套呢?人不可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世上也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从教育的本质讲,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节课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班级、每个学校也是独一无二的。真正意义上的理想课堂应该是一师一模,一课一模,而不是某种模式的永久使用或长期使用,学生都喜欢新鲜的。优秀的教师都善于变化花样(方法和模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用一种模式上课,时间一长谁都会烦,只会造成课堂效率低下。那么希望通过一种模式的推广提高课堂效率只能是缘木求鱼,因而过不了多久学生会不买账。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618jyw.com
教育的本质是成长和解放,教育应该让人获得更多的自由而不是更多的精神枷锁,过分强调模式会让教师的思维变的固化、呆板,其个性被磨灭,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的解放;没有教师教育的自主权,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曾说:“大家都用一个模式,会出现什么状况?”标准化的教师就无法张扬个性,个人的才华和潜能自然也就显示不出来,我们很多中青年教师很有才华,但是被框住了,潜能发挥不出来,因为一个模式定型后,就是死水一潭了。虽然学校有随着课改的深入,时机成熟时“去模化” 计划,但课改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漫长的推进模式化教学中,造成一部分学生学习兴趣消失殆尽,教师的又一轮“惰性”又怎么解决?
改革是必须的,但人绝对不能用模式来培养,学校进行统一性的教学改革,其用意很明确: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和发展教师专业成长,让教师摆脱慵懒,积极创新和思考。但是强调用一律模式是在强迫人人认同遵循同一观念与行为,并没有内化为教师自觉的行动,它本身就不符合教育规律,我们需要的视角是主动搞教学改革,改革建立在自己的爱好之上,这样的改革才能有勃勃生机,教师的发展才能有活力。我们应该探索适合每个人的教育,为发现每个人的潜能改革教学方式,我们老祖宗的“因材施教”永远不会过时,我们千万不能丢掉。学校领导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创造良好的改革平台,培养教师改革的兴趣,给教师以改革的动力,以实际行动和政策大力支持改革,鼓励改革。呵护改革。对教师选什么样的模式尽量少介入或不干预,除非教师的教育偏离了教育目标,违法乱纪,损害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权益。对模式多一些理性的学习和推介,否则反而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我国法律和法规已经赋予教师专业自主权,因而多创造机会让教师多参与培训学习,集“百家之长”,自主选择适合的教育教学模式或方法更有利于教育教学。对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念和做法值得教师们借鉴,作为教师必须要有改革的意识和行为,不断学习各种教学模式的精髓用于自己的教学,与时俱进探索出适合自己学生的教学方法来。
收稿日期:2013-08-18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