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写作浅吟低唱论写作

更新时间:2024-04-11 点赞:27707 浏览:12944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如何汲取古典诗词中的表达技巧,将其融入写作教学中。借助古代诗词这一经典戴体,提炼现代作文教学元素,提升中学生写作技巧和素养,使现作教学凸显古典诗词含蓄优美的意蕴,以期达到诗词教学和作文教学兼容共进的目的。
[关键词]诗词鉴赏 表达技巧 写作教学 立意训练 情感载体
[]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093-01
诗词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瑰宝,作文训练是现代教学的半壁江山,借助特定的诗词为教学范本,对诗词写作技巧进行研究,继而运用到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诗词中的表达技巧,转而融入到写作,让诗词教学和写作教学无缝对接,相得益彰。

1.“千古文章意为高”

写作贵在立意,立意是文章的灵魂和成败的关键。诗词因短小,字数有限,立意要求极高。明代汤显祖在《答吕姜山书》写道:“大几作诗,先须立意。意者一身为主也。”这里说的就是意在笔先与立意在诗词中的主宰地位。
清代李渔《闲情偶寄》中说:“才人撰诗、赋、古文,与佳人所制锦绣花样,无不随时变更。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写诗不应蹈袭前人,要务去陈言,独辟蹊径,立意创新,表达自己独到见解、独特观点及对社会生活的新颖理解。最著名的莫过于反陆游之意写梅花。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成为梅花的品格定势。但反其意写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把梅花的品格由消极变成了积极,真可谓见解独到,令人耳目一新。

2.“文章不是无情物”

写作时,可选择一个能够凝聚自己情感的载体来体现主旨。它是情感信息的传递,是文章的外壳。
《诗经》中的《蒹葭》,笔调含蓄委婉,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诗中所述秋水伊人,给人以可望不可及之感,然而却始终使人存有希望。诗人借助“伊人”这一载体,塑造了一份朦胧与期盼,“伊人”身上所流露出来的那种向往、思恋和追求才显得更为强烈和执着。若说穿了,就没了韵摘自: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味。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等诸方面的境遇和人生体验,“伊人”真正具有了难以穷尽的人生哲理意味。
在写作训练中,教会学生选择合适的载体尤为重要。如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背影”,汇集了天下父子相亲相爱的情感和淡淡的哀愁。“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皆珠玑。”因此,在动笔写作前,一定要让学生理清感情脉络,给感情一个准确定位,然后选择适当载体,将感情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动人心弦的好文章。

3.“文似看山不喜平”

作文如能波澜起伏、尺水兴波、情节富有吸引力,往往更会赢得读者和阅卷老师的青睐。像元代商挺的《(双调)潘妃曲》:“带月披星担惊怕,久立纱窗下,等候他。蓦听得门外地皮儿踏。则道是冤家,原来风动荼蘼架。”这首小令描写一个多情的女子,在披星戴月的夜晚,怀着担惊受怕的心情,久久地伫立在纱窗下面,等待着她的意中人。它在构思上很有特色,把风吹荼蘼架的声音误认为是情人的脚步声,这是很富有戏剧性的艺术处理。它表现出等待情人、急盼情人的入神境界,用误会法增加了作品的波澜与情趣,这是古典诗词常用的手法。
从诗词范本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要使文章波澜起伏、曲折多变,应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矛盾点,在布局上注意情节的合理安排,巧妙地使用伏笔、误会、巧合、悬念等技巧。这样,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一花一沙一世界”

作文教学,极为重视细节要求。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的重要因素。运用好细节描写,可以增强作品真实性,深化文章主题。
细节描写可以传神地表达人物性格和心情,鲜活人物形象。如李清照的《点绛唇》描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尤其是下阙写少女乍见来客的动作情态,“和羞走”一句把少女此时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当描绘。最妙的是结尾两句,作者以极其精细的笔墨刻画出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放胆去见的微妙而又细致的心理。最后,她还是利用尚未走进屋内的机会,伏在门框上以“嗅青梅”的假动作来掩饰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上那少年几眼。几个动作层次分明,分别将少女惊诧、含羞、好奇以及爱恋,多情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出来。
诗词的范本作用还体现其他方面,如形式可以别具匠心甚至创新。辛弃疾的《破阵子》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形式上可谓独具机杼,令人赞赏不已,极具学习价值。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中首联两旬“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歌题目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这种呼应手法也值得把玩借鉴。
古典诗词也是作文教学的宝贵资源,挖掘积累古典诗词中的写作技巧,鉴赏利用诗句,让学生作文中流淌出自然的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应当成为语文课堂追求的一部分。其实,只要用心揣摩,在浩瀚如星河的古典诗词中,浅吟低唱,边走边看,必能发现更多璀璨的点金石,使写作教学得以古典文化的滋养,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参考文献
刘勰,《文心雕龙》、钟蝾《诗品序》、萧涤非《唐诗宋词鉴赏辞典》等,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张孔义,等《新课程中学语文实用教学85法》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
[4]游国恩,等《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