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非物理教学中非智力因素挖掘与培养理工

更新时间:2023-12-29 点赞:9807 浏览:3585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果不仅与智力因素有关,更多的是与非智力因素有关。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智力、情感、意志、道德品质、个性特点和团队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培养 非智力因素 提高教学效率
1674-4810(2013)21-0056-02
一 引言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曾说:“卓越成就并非智力本身的结果,非智力因素也起重要作用。”何为非智力因素?心理学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智慧活动时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却决定人的意向心理过程的心理因素,它主要由需求、动机、兴趣、意志、情感、性格等因素组成。有经验的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成果不仅与智力因素有关,更多的是与非智力因素有关。没有学习需求及良好的学习动机,就没有学习动力;对所学的内容没有情感,没有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就会低落,感到学习枯燥无味,这门课就学不好;没有坚强的意志,抗挫折能力就差,遇到困难就退缩;没有良好的性格,就不会勤学善思。那么,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如何去挖掘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

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1.挖掘需求,培养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对物理知识产生了需求,发生了兴趣,才能自觉地、积极地学习物理知识。所以,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首要的任务是挖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需求,激发其兴趣。
首先,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蕴含物理知识的事物,挖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很多运动项目都与物理知识有关,而大多数学生都喜欢运动,或者喜欢欣赏运动的美,但却很少将这些运动及其美与物理知识联系起来。教学中可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明确发生在其身边的事物与物理知识的关联,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需求与兴趣。例如,在“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定律”这一节的教学中,笔者在板书了教学标题后,利用媒体放了一段花样滑冰运动员表演的一段录像,这一行为无声地向学生明确了录像中的运动与将要学习的物理知识有关。然后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觉得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表演美吗?花样滑冰运动员是怎样单足自转的?是怎样加速旋转的?是怎样减速旋转的?又是怎样停止转动的?学生的兴趣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急于想知道花样滑冰运动员表演美的原因,笔者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中进行教学活动,之后,回放录像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表演,回答了之前的问题:花样滑冰运动员为了能单足旋转,滑冰运动员用另一只冰鞋的一部分踩压冰面,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冰面会给滑冰运动员一个方向相反的力,如果这个力不是作用在支点上,且不指向支点方向,那么它将产生一个力矩;根据角动量守恒定律,滑冰运动员可通过改变其转动惯量来控制角速度的大小。伸展双臂与单腿可以使转动惯量变大,角速度变小,旋转变慢,而向转动轴收拢双臂就可以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618jyw.com
使转动惯量变小,角速度增大,加快旋转速度;滑冰运动员若要停止旋转,必须施加另一个力矩,滑冰运动员用另一只冰鞋以某种方式对冰面施加一个足够大的力,从而形成这一力矩。
其次,通过实物演示实验与仿真演示实验充分地展现物理现象,特别是平时不容易观察和隐藏在其他现象中的丰富多彩的物理现象,一旦通过演示实验加以集中,并突出地表现出来,对学生将有极大的启发性与诱惑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在教学中有机地穿插一些物理学史上物理理论产生过程中所经历的沧桑、物理学家成长事迹、物理问题的争论、物理学家在各科技进步中的贡献,以及物理学的新研究领域、新研究成果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学习意志

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短期的学习,要使这种学习的积极性长久地维持下去,还必须把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向更深的层次,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强化学习意志。
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是教师所能强加的,教师只能在教学中加以诱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如在“角动量与角动量守恒”的教学中,当用物理知识分析了花样滑冰运动员的表演后,这时学生的心理处在学习积极性极高的状态中,此时要趁着火候炼铁成钢。笔者紧接着向学生介绍角动量守恒的一个应用——陀螺仪。陀螺仪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航海领域的事实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更重要的是这一事实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从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动机,正确的学习态度,笔者再趁势布置学生课后对小时候玩过的时行的健身陀螺进行分析研究,并写一篇关于陀螺的物理小论文在班群中上传共享(发表),让学生在分析、研究、发表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强化其学习意志。

3.创设教学环境,培养团队精神,增近师生感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

物理学的逻辑性强,较抽象,课堂上学生的大脑容易疲劳,易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既紧张又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物理知识的同时,在心理上得到愉快的满足。这里不仅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要风趣幽默,还应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些90后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为中心意识强,团队合作能力弱,娇生惯养,性格中缺少体谅他人、勤学善思等良好素养。针对这些情况,笔者在教学中有意的适时创造一些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环境。具体做法如下:将一个班按5~7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组由本组成员推选出组长。如果教学内容不难,教学内容所体现的物理思想方法、思维方式是在前面的教学中出现过的,这种情况下就提前安排学生做好上讲台讲课的准备。准备工作有个人的和小组集体的,个人要求是读书笔记,小组集体的准备要由小组的所有成员集体讨论分析研究所得,准备要求刚开始时只是整节课的全部教学内容,随着这种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次数的增多,准备要求还包含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再后来准备要求还包含了教学的方法,上台讲课的人也是由小组集体推选的,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常一个班有4~7个学习小组,受时间限制,每个小组上讲台所讲的内容各不相同,只是整堂课的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笔者临时分配的,分配教学任务后要给学生留一点时间思考讲课时怎样承上启下。在这种教学环境中,作为“学生”的笔者,一方面要认真听讲台上的“老师”讲课,做好评价工作,既要及时地肯定、表扬,也要指出错误与不足,并给予更正、指导与帮助。另一方面课后要认真批阅学生的读书笔记,与学生做好沟通。通过这种师生互换角色的教学环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增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感情,促使学生养成体谅他人、勤学善思的良好性格。
三 小结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赞科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他指出教学的目的是旨在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和学习。所以,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挖掘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智力、情感、意志、道德品质、个性特点和团队精神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王晓萍、梁丰、胡世发等.心理潜能[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骆虢〕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