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诗歌诗歌深度教学结论

更新时间:2024-01-22 点赞:30649 浏览:14336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引领学生诵读可以采用“四步诵读法”,由浅入深地推进课堂教学。

一、体味诵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朱熹说:“学者观书,先须读得正文,记得注解,成诵精熟,注中训释文意,如自己作出来一般,方能玩味反复,向上有透出。”可见,诵读是感受诗歌魅力的锁钥。初读诗歌要求学生借助书解和《学案》,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基本情况,读准字音,读清句读。准确、清晰、响亮自然地朗读作品,初步应用词句停连、声调和重音等方面的技巧读出诗句的表意重点;能用节奏徐行、声调抑扬等方面的技巧读出诗歌的格律与节奏之美,使诗歌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
这一环节的诵读是让学生自己独立地去发现,摘取。体味诵读是学生自己投入,绝不是老师的“塞入”,务必让学生敞开心,放开声,读出味,自诵自悟,浸润式习得,老师绝不可越俎代庖。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诵读体验,课堂上没有必要也不可能“标准化”生产。诵读,是一种个性化非常强的学习,千人一面,百人一腔,只会抹杀诗歌的独特韵味。

二、吟诵涵咏:体悟意蕴,把握基调

古典诗歌教学,“目治”只是一般的诵读,仅能达到泛览的水平;只有“耳治”,即诵读涵咏,才能深入理解作者的真情,准确把握整首诗的感情基调。朱自清在《朗诵与诗》一文中指出:“语言离不开声调,诗文是为了读而存在的。”可见,只有吟诵,才能玩味每一字、每一词、每一句的意蕴,使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进行再创造,这其中必融入他们的感受、理解、情感和想象,在体味诵读基础上内化自己的情感,方可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合拍。学生能否在朗读诗歌时传情达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这一环节的巧妙引导。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在“思考”这面旗帜下借助语言文字进行的聚会活动。诵读,当然是诗歌教学的首席。首席必须是个精灵,它附着在谁的身上,谁就是首席。教师只是平等对话的参与者,但又绝非一般的参与;必须是学生的组织者,有如交响乐团里的首席一样,是核心,是灵魂。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有位,必须有为。

三、咬文嚼字:深入嚼读,品味鉴赏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是语言艺术金字塔的塔尖,丧失了咬文嚼字的敏感,就从根本上迷失诗歌鉴赏之道。诗歌味都是从咬文嚼字摘自:论文查重站www.618jyw.com
中品出。只有咬在字上,品在句上,学生才能悟出句意词情。所以,“咬文嚼字式”的诵读是在为学生深度理解诗歌搭建一个“脚手架”,使他们借助“脚手架”攀登到诗歌鉴赏的云端。咬文嚼字是学习诗歌一把不可替代的钥匙,课堂教学的进度和师生活动的热度,大都要通过学生的“嚼”来完成。一节有品质的语文课就应该通过深入的“嚼”来呈现。
咬文嚼字也是诗歌教学走向深度的重要凭借。诵读到一定程度,学生才能品出诗味。诗味是通过诵读“嚼”出来的。语文课堂如果缺乏诵读中的“咬文嚼字”,那么课堂上会因为缺乏关键点的开掘与深挖而显得浮华而浅薄,何来深度呢?教学中,应该重视引领学生对古典诗歌精妙之处深入嚼读,潜心体悟。语文教师要咬文嚼字,也要教会学生咬文嚼字。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刻理解诗歌,充分领略诗歌语言魅力之所在,为学生生动的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我认为这个过程的实现就是诗歌的深度教学。

四、品味诵读:赏析意境,把握技巧

诗歌课上成原汁原味的诗歌欣赏课,品味语言我以为是重中之重。通过诵读品味,学习诗人如何像一座音乐喷泉一样,喷出高亢激昂的语言,如何像一位优秀的猎手那样,一下子射中意义的靶心,像一座精密的天平那样,能够称出每一个词语之间的细微差别。语文,就是语言艺术。于漪说:“语言不是蜜,但可以黏住东西。”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通过品味诵读黏住学生,让诗歌在他们心里生根。
品味诗的过程,就是引领学生发现、体验、感悟诗歌语言之美、情感之美的过程。从品味语言到超越语言,引领学生反复涵咏体味,进而领会掌握作者的写作技巧。正如练武要学套路,游泳要学姿势一样,品味诵读的目的是要提升学生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一首含义丰富的诗歌,就像一颗多面体,从不同角度可以折射出不同的色彩。这些色彩必须通过涵咏功夫体味,才能领会诗歌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象外之旨。当学生通过品味对诗人感情有了体验之后,我们诗歌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耳边常厮磨”,“日久生感情”的状态。诚如是,还愁学生“读不懂,写不出,答不好”高考题吗?
引导学生诵读要达到三个境界:首先是读准确,读明白,读出语气以形成“语感”;其次要读懂诗歌,领悟技巧,读出文气,以形成素养;最后读出感情,读出精神,要与诗中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要预防诵读“齐步走”的现象,须防表面的热闹裹挟学生的涵咏与体味。课堂紧扣“诵读”这条线索,不断启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前意识“和”潜意识”,使学生在“前意识”中搜寻已有的诗歌学习积累,实现有质量的诵读对话。挖掘学生“潜意识”中的诵读冲动,给学生搭起一座与文本对话的桥梁,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诗歌的深度教学。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