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道德教育关于独生子女道德教育一些深思

更新时间:2024-01-11 点赞:22013 浏览:9654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独生子女的道德教育,目前已是全社会面临的教育课题,对于他们的知识教育,虽然受到了重视,但是作为独生子女一代从心理到道德的整体教育,还没有足够的经验。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家庭,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努力,共同为独生子女的道德教育打造平台。

一、对家庭而言

1.家长应对孩子的诸多想法正确引导

做父母的应当遵循教育规律,对孩子的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协调发展全面负责,这样才能培养出孩子的健康人格。还要注意正确引导儿童的童心、童趣。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的许多想法,往往在成人看来似乎不合情理甚至近乎“荒唐”,但它却是儿童健康人格形成的沃土,应当加以扶持、爱护和正确引导。

2.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方式

在教育孩子上,要注重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应做到:(1)改变观念,摆正家长与独生子女的关系。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爱而不宠、养而不骄。爱子女不仅体现在对孩子生活上的关心,还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上,要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健康成长。(2)加强独生子女之间的友好往来。鼓励孩子到儿童社会中去,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要通过他们之间相互的交往而发展的。儿童良好的行为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最好的对象是儿童伙伴”,这种作用是成人所代替不了的。(3)锻炼坚强的意志,培养健全的人格。独生子女大多存在着娇气,克服这种“娇气”的办法,是在实际生活中让孩子吃一点苦。因此,家长要督促孩子多做一些家务,特别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让孩子去锻炼。这样,孩子就容易形成自立、自强、拥有坚定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的孩子才会勇于面对生活带来的压力,才不会被困难所难倒。

二、对学校而言

学校的德育面临挑战,需要革新和调整。

1.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应受到重视

古人云:“德性比学问重要”。德是做人的核心内容。学会做人事关人生的发展方向,是一个人对社会带来有益影响的重要保证。(1)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堂教学科目,系统地加强学生做人方面的引导;(2)学校要正确选择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把学生作为德育的主体把德育融入生活中去,德育不再是学生们被动地去接受学校的所谓的道德规范,而是在生活中用心去感受德育的熏陶。德育方法上,要注意灌输法与启发诱导法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做到寓道德教育于学习、于活动、于生活中。

2.多与家庭、社会沟通,共同打造教育平台

学校应该想方设法,尽力与家庭、社会进行沟通,寻求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支持来教育学生。家庭的因素、社会的因素不时地对学校教育产生着或大或小的影响,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家庭、社会达成共识,寻求教育的共同点,选择最优的教育方式。

三、对社会而言

社会作为一个大家庭,应为独生子女的道德教育提供最优的条件。

1.加大道德教育的宣传力度,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范文www.618jyw.com

增强德育意识
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提高全社会对独生子女现象的认识和对独生子女的关注,增强道德教育意识。在进行道德教育宣传时可用现代最为普遍的媒体,但要确保信息媒介的正确舆论导向。信息媒介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2.社会应将正面影响纳入自己的结构体系,为独生子女青少年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充分利用积极健康向上、包含丰富道德底蕴的文学艺术作品以及社会生活、文化中美好的事物,来启发、诱导、熏陶未成年人对美好、高尚品德的向往和追求。要为青少年独生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
总之,学校重视道德教育,家庭改善教育方式,社会规范社会风气,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相信独生子女们会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李伟强等.中学生对学校道德氛围感知的调查[J].心理科学,2009(2)
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春秋.学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4]李志等.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学校生活适应状况的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1998(4)
〔责任编辑:庞远燕〕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发表评论

共有3000条评论 快来参与吧~